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论文“三农政策”视野下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学号:20123077姓名:谭香玉课程名称: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领域:食品加工与安全授课教师:柴世民2013年3月“三农政策”视野下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摘要:我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农业大国.建国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三农政策的提出,旨在努力减轻农民不合理的负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安全和让农民增收.其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业现状的观察,分析利弊,以求得其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三农政策;农产品加工;发展1.引言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即”三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三农政策”第6条”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第4款指出:”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粮食主产区要立足本地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按照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统一部署,加快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转型的步伐。”由此可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多的一条可行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加工的有机衔接,以产业化为纽带,形成城乡、工农结合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食品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方面,是农业的主要后续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产品加工业因其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一直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温家宝同志在中国国际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强调,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业。因此,应高度重视和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必要性2.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结构明显改善,消费水平整体已开始向更高小康生活迈进,人们对食品和其他农产品的消费总量将进一步增加,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将越来越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食品工业步伐,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2.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继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繁荣,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2.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农产品加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合理调整。而且,农产品加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增加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推动小城镇建设,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2.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加入WTO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制造业和出口创汇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着巨大挑战。要使我国农产品、食品走向世界,就必须加快发展有自己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升生产技术与产业化水平,开发出新型的、有特色的、符合国内外市场要求的新产品,使之成为繁荣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产业。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3.1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根据初步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4.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万多家,从业人数达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从1995年至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产值从15931.13亿元提高到近40000亿元,年均增长10.77%;销售收入从15076.94亿元提高到39104.63亿元,年均增长11.2%;利润从262.16亿元提高到1825.83亿元,年均增长24.1%。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九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以年平均8.6%的速度增长,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15.4%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3.212个产业均得到发展,食品工业仍占绝对优势从1998至2003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个产业的增长情况分别为:农副产品加工75%、食品制造88.6%、饮料41.3%、烟草62.7%、纺织业76.5%、服装69.8%、皮革90.8%、木材101.7%、家具144.3%、造纸103%、印刷材料86%、橡胶71.5%。经过六年发展,除了纺织业结构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外,其它各业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包含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依然占1/3强,大体上体现了食品工业在加工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3.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世界工业化国家趋同按照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1995年至2004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均呈增长趋势,但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趋势远低于工业,略高于农业,2003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达1.04∶1。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27.49%下降到2004年的21%,与农业产值的比例由1998年的0.76∶1提高到2004年的1.1∶1。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3.4.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中国现已形成诸多有特色的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农业部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3.5.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1998至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从57170个增加到72701个,每个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由1998年的0.32亿元增长到0.39亿元,年均增长1.66%。近年来,国内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如北京燕京啤酒、深圳农产品、温氏集团、内蒙伊利、鄂尔多斯、上海大江、吉林德大、江苏如意、河北三鹿、四川希望和云南玉溪等,都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是由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3.6.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仅以速冻食品为例,中国的速冻食品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数百种。就某一种产品加工来说也在细分化。例如玉米加工,目前国内已有玉米方便粥、玉米爽饮料、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淀粉糖浆、饴糖、酒精、各种变性淀粉,还有黄原胶、甘油、山梨醇、各种味素和氨基酸等20几种产品。品种结构细分化趋势表明,中国开始出现了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好兆头。4.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4.1农产品加工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工总量较少,加工程度较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我国只有0.6:1,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食品占消费的90%,而我国仅占25%。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为45%,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占到20%,而发达国家都达到80%以上。二是技术水平落后,企业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低乱现象仍在很大程度上普遍存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80%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很多肉类加工企业大多数日加工量仅在500公斤以下,一些传统名特产品多属前店后厂的作坊式加工。多数稻米加工企业不具备抛光、色选功能。水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为年产值在200万-3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三是企业与农民利益机制不完善,产加销脱节。多数企业与农户还是一种松散的买断关系,承担着原材料和产品双重市场波动的巨大风险。签订合同的也缺乏履行保证机制,农产品价高时农民不愿意出售,价低时企业违约压价收购,双方互不信任。农户之间也缺乏组织,企业交易成本很高。企业获得市场信息不足,市场营销渠道不畅。4.2由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引发的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从信贷政策看,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时间集中,占有资金时间长,数额大,周转慢,所以普遍感到贷款难、周期也短。尤其是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产品在这方面问题更加突出。政策性贷款用不上,商业性贷款抵押担保难,手续繁杂,时间一般在1年左右。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投入不足。基本建设投资仅占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投资的2%左右。食品加工业和制造业的投资仅占整个工业的1.8%。从税收政策看,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材料的进项税抵扣率低,增值税赋明显高于其他企业。食品加工业计征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率是10%,销项税粗加工是13%,精加工是17%,这样,即使加工产品不增值,也要负担3%-7%的增值税。一些地方农产品加工品出口退税存在“高征低退”现象,深加工产品增值税税率17%,出口退税率为13%,初加工增值税税率为13%,出口退税率为9%,有的品种如分割鸭的退税率只有5%,税率差为4-8个百分点。有的地方出口退税不及时,影响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二是农产品品质和品种与加工不适应。主要是农产品品质较差,品种较少,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例如,我国肉制品及奶制品加工企业所用的奶牛及肉牛品种主要靠引进。加工马铃薯淀粉所用的马铃薯淀粉含量国外在23%左右,国内仅14%左右。农产品品种单一问题也比较突出。如国际市场上有2000多种玉米加工产品。我国的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我国的玉米品种单一,品质较差,主要用作口粮和饲料,加工量仅在12%左右。在专用面粉方面,日本有6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