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专业在职研究生培训学校倾尽全力传播和创新管理知识Web::石家庄市中山西路83号东方大厦1430室(东方购物中心西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题库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导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科学体系一,名词解释: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正标准问题的讨论,认真地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文化大革命”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会议的伟大功绩在于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两次历史性飞跃:我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二、简述题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参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第(4)条6,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参见本章论述题第6题。第一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名词解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它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开创了崭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简述题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一致。但这种一致是相对的、暂时的,是历史的、发展的一致,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具体的一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会失去活力。因此,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才能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束缚,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索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并以这种关于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从而在实践中检验这些认识的真理性,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一致与统一。所以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就是实河北省专业在职研究生培训学校倾尽全力传播和创新管理知识Web::石家庄市中山西路83号东方大厦1430室(东方购物中心西邻)事求是,二者是完全一致的。第三,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使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但主观是否符合客观,思想是否符合实际,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加以检验。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从根本上破除一切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克服与消除思想僵化,从而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第二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阶段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制度的基本方面,是社会主义得以存在的历史根据。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加深的。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作了科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理论成果之一。它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一个中心”指坚持经济建设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概括,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和当代中国情况的研究,形成了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二、简述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是什么?参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第14条。4,简述我党确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参见本章论述题第3题。三、论述题1,怎样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这一科学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第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强调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科学证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河北省专业在职研究生培训学校倾尽全力传播和创新管理知识Web::石家庄市中山西路83号东方大厦1430室(东方购物中心西邻)第二,邓小平在这一科学概括中,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失。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还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和外资经济等经济形式,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形式长期存在。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中确实还存在着某些剥削现象,但社会主义的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所在,是社会主义本质应有之义。第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它们是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既讲了生产力方面的本质要求,又讲了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第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科学概括,科学地回答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这一科学概括,纠正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一般论述,并根据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解,简单地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方面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为什么还要搞清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这对于牢牢把握住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五,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明确的方向。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是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前提和基础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充分证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前提条件。没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也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对于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其重要特点,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这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前提有很大的不同。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历史任务。第二,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有了巨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已经建立,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中国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在肯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从总体来说,我国经济文化水平仍比较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社会生产力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还未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业化程度不高,至今我国农业人口仍占大多数,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要实现工业化,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河北省专业在职研究生培训学校倾尽全力传播和创新管理知识Web::石家庄市中山西路83号东方大厦1430室(东方购物中心西邻)二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比较低。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物质基础。而我国现阶段的多层次生产力中,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仍不发达;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三是生产商品化水平比较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生产社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优势的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商品化有了显著提高,但总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