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活动教学”实验与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实现、还是综合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性教育。因此,实施创新性教育,更快、更高、更好地培养出21世纪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的突出表现。因而传统的以继承为主的教育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1)学生知识面太窄;(2)学生动手能力差;(3)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求知的习惯没有养成;(4)教育的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5)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反复思考,我们认识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而“创新性活动教学”正是基于这一需要而进行的一项立足课堂教学改革,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新的实践和探索。二、创新性活动教学的界定和特征(一)课题界定“创新性活动教学”是课题研究的对象、领域和问题。组合研究是课题研究的方法。其研究的核心,就是在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活动的观点,实施学科课程教学的活动化,促进学生多元素质的主动发展。这是一种全新的素质教学多维视角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展示的活动教学,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主体参与为活动起点,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去设计、创造、构建具有知识性、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自主性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活动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手段,以鼓励学生热情参与、主动探索、认真思考、积极实践为基本教学特征,展示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大教学活动观和创新教学的形式。课题的组合研究,就是从信息交合的技能角度,将学校学科课程教学和活动课程教学展示的要素、信息进行正负效应的辨别分解,以活动促发展为组合研究的思想基础和操作切入点,摄取两大课程教学各自所长,进行组织、定位,结合构建的理论应用和操作实践性研究,形成学科课程各科目活动教学的多种模式,在适应性、稳定性、灵活性、操作性上实现协调和统一,展示学科内外综合教学的特点。(二)创新性活动教学的主要特征第一、体现主体。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他们虽能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理解、识记、再现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但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性活动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运用各种方法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地运用发散思维大胆地去猜测、去体验、去想象,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地动口、动脑、动手,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的答案,在探究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知识的学习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巨大的生命潜能的活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各种活动,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第二、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是主体参与的出发点,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中等生是群众演员,少数学困生是观众的状况。有效主体参与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教学的整体效益。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而全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分类,分层对待,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第三、注重过程。创新性活动教学一改过去那种只重结果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允许有不同结果出现。教师从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变为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为学生探究、冒险、产生新想法提供必要条件。第四、多向互动。现代教学论引入交往概念,认为教学过程不完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这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主体探究课堂教学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平等竞争与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第五、敢于挑战。在主体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三个挑战:一是提倡学生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提倡学生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探究质疑权威的结论等等。第六、教学空间的开放。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心理的安全性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方面,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方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的开放性方面,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第七、主动建构。主体探究不仅仅表现为外在行为上的主动,更表现为内在思维上的主动,即主动建构。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分析,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各级参与活动,发展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研究目标1、通过实施活动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运用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把握活动教学操作方式,创造主体自主学习的活动,拓展活动教学的空间,形成开放物理空间,激活知识背景;开放信息空间,提供学习的内容与现代社会,学生生活相联系,与相关课程相联系,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相联系;开放师生心灵空间,共同创造多元、动态、内涵丰富,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活动;开放思维空间,激活主体创新灵感。多渠道进行活动教学,激励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动性、创造性,开拓学生的活动实践潜能,让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促使个性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2、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创新三元组合系列教学活动的主动实践和研究,更新教与学的观念,树立活动教学创新目标,实现课堂教学三大转变、三大形成,即传统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形成师生生命发展的人本教学;由封闭性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形成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主体发展教;由平面或单一传授性结构教学向立体式的活动化结构教学转变,形成主体参与交往合作的教学运行机制;探索活动教学创新规律,优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构建多样的创新性教学模式。3、开发实施学科综合活动课程,形成校本文化活动课程生活化教学,学科活动课程活动化教学,操作活动课程综合化教学的三元组合结构体系,使之形成主体自主实践性,活动功能的综合性,活动内容的充实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形成课程研究与教学生活世界保持一定的张力,开拓活动理论研究走向教学生活,展示活动教学实践的生命力。4、通过活动教学素质化评估,发挥激励活动教学的导向作用,形成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评价重点,学生是活动教学的评价主体。发挥活动教学素质化评估作用,促使教师、学生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构建学科活动教学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指标、教师活动化教学行为评价指标和活动教学模式素质化随堂测评指标。四、实验原则与方向1、系统整体性原则。实验把学科课题活动教学当作一个整体系统研究,按活动教育理论和方法,活动教学模式的组合构建,及教学的实践活动,形成三大块组合性研究。在教学论原理指导下,以教学活动实践研究为中介,构成教学建模的实践框架,成为课题研究建模检验的主要形式和结果,推进课题组合研究构成以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又至教学实践的逻辑结构,促发知识的创新授受和主体的实践、交往、评价活动为教学效应的主线,形成整体决策设计构建框架——分段实验(立模说模——观模评模——练模定模)逐一突破——优化组合——创新建模的整体实验过程。横向角度上把构成主体发展活动教学要素,看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整体。纵向把活动教学看作既有阶段性又互相衔接的整体,进行整体思考,整体改革,同时加强各学科与各种活动的联系的有机组合,以活动促发展,树立大教学活动观,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2、主体合作交往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原则。活动教学是引导小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历和体验转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操作实践能力,离不开主体性的全身投入和创造性思维,要强化教师启发能动的教学思想贯串于教学全过程,坚持教学模式多样统一性,相对稳定和动态适应的统一性,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机会,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内外教学活动,发挥教学群体和个性合一的作用,唤发师生互动,合作参与的热情和行为,让学生积极独立尝试,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悟自得;在“悟”和“得”中增长学生能动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性学习精神。3、情境性原则。发挥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合作参与、探究、创造性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活动教学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寻找比拟相似的经验,启发学生感悟、体验,使学生在宽松自由,形象、直观的情境中保持学习的良好心境。4、激励求异创新原则。每个小朋友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自尊的信念和成功欲望,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就和获得众多朋友之间的感望的一种需要。活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创新原则,至力于让其成功的喜悦转化为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多给一些学生魅力,少给学生一些压力,鼓励他们发散思维,标新立异,对学生的意见要适当延迟评结,对参与的问题,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善于平等切磋、参与共商,展期学生“一得之功”让学生在品赏成功的喜悦中有效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5、开放性原则。活动教学需要开放拓展活动教学的时间,展示个性化的教学,形成活动教学源,促使儿童活动时间形成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整体。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内容的开放,活动教学过程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师生关系的开放,活动结果评价的开放,形成活动教学向生活开放,向情感开放、向思维开放、向实践开放、向其它学科开放的大教学格局。6、基础阶梯性原则。加强各学科双基教学,坚持低起点、严要求,夯实学生基本功,为培养学生创造为厚实的知识储备,依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的知识,经验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启蒙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从相似模仿——变式模仿——创造模仿——标新立异的阶梯性发展,使活动教学展示按阶段、分层次、循序列环节相扣,螺旋上升。五、研究的操作(一)活动教学操作运行方式的设计和研究:我们从整体上着眼,以马克思主义活动及观点,将以主体交往活动为运作机制,从主体、客体和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出发,将认识实践活动、探究创新活动和价值取向活动为主体活动的内容,构成主体←→主体及主体←→客体的活动教学结构,从各种活动内容方式、多样交往活动手段、多样的课程设置设计构建三段、三主、三元综合课程活动教学结构体系。1、按活动心理观点,每个年龄阶段,主体心理发展是有这个阶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据其我们将活动教学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