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的试验研究板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的试验研究板告安贞里三小课题组田昱琦(执笔)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紧迫性。当前,培养和开发国民的创造力,已成为强国之策。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少儿时期恰是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培养创造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需要。早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颖超同志也向青少年发出“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才干,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号召。从那时起,一些学校便开始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问题,但大都集中在中学,较多的是在开设创造学选修课方面进行探讨。我校则于1992年开始开展创造教育的研究。在“八五”期间,完成了“创造性教学对小学生创造力影响”的课题实验,在开设创造思维训练课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学科创造性教学方面,虽然也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缺少学科创造思维训练的教材,以及对学科创造思维发展的评价工具;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个性品质方面还未进行系统的研究。针对上述状况,我校于“九五”期间便集中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这一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陶文中老师负责的“九五”市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及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之一。此项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1)探索部分学科创造性教学的有效方法:(2)编写与北京市语文、数学课本相适应的“创造思维训练活动教材”;(3)编制语文、数学创造思维能力发展的测试工具;(4)编制语文、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5)探索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小学生创造个性品质的方法。通过学科创造思维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使其创新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校一、三年级学生参加语文、数学实验。同年级的两个班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则作为对比班;一年级为实验1组,三年级为实验2组。实验1组在语文、数学双科进行实验;而实验2组只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被试在招生时是根据居住区域、男女生适当搭配组合而成,因此同年级学生的智力状况、思维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语文、数学前测,其成绩亦无显著差异。而其他学科则在实验年级开展研究。(二)研究方法1.方法的选择:一、三年级均采取实验班与对比班同质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而其他年级和学科则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2.实验条件的控制:(1)实验班与对比班都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规定的学习科目,使用相同的教材,总课时也完全相同。(2)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师水平相当。3.实验因子:(1)语文、数学教学配合使用自绢创造思维洲练的活动教材,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2)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设计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和教法方法进行教学。三、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1996年9月一1997年9月)1.选择并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2.培训实验教师。为保证实验研究科学性和规范性,实验教师除参加市课题组陶文中老师组织的培训外,还系统地学习了创造学的有关理论、科研方法和常用统计学的知识,以此进一步提高研究的能力。3.制定研究计划。4.编写语文、数学两科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活动教材。5.进行实验的前测。(二)实验实施阶段(1997年9月——2000年1月)1.开展对创造性教学摸式的研究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能够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能力。一个人创造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即创造性意识、创造性个性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技能等。这些因素是一个相互渗透相对完整的整体,缺一不可。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创造活动中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其中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我们通常把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进性作为衡量创造性思维的指标。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产物的个数;变通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方向的变换次数或发散产物的类别次;独创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产物中的新异成分量(一般以5%以内为独创);精进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方向的变换次数或发散产物的类别个数中的准确个数。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渠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书中就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我们不能不看到,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就是阻碍甚至扼杀儿童的创造性。毫无疑问,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就必须有效地改革现行教学的陈旧模式,积极探索全新的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为此,本课题研究就采用了市课题组总结出的“集体教学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多年来语文、数学学科开展创造性教学的经验,构建了我校“语文、数学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如图1、图2所示:图一语文创造性教学模式(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示意图)这一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创没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自主活动,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在建构新知识的体验中,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品质的发展。图2数学创造性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示意图)同样,上述这个教学结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尝试和体验,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体现了教师有意识地设置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组织并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尝试和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进而在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并提高能力。2.对创造性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索要进行学科创造性教学,教师就必须在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在完成各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为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适于创造思维训练的因素,采取多采多姿的教法,韧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其主要做法是:(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深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创造性因素,将创造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在完成《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此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想象训练“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实验教师从下述几方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点燃其创造思维的火花。如:利用课文中的概括性语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使之具体化。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给课文续结尾,想象故事的结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给课文交换结尾。根据课文内容从多角度展开想象换成新的结尾,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和独特性,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展开想象,使学生加深对句子含义和课文中心思想的埋解。发挥想象力写短文。让学生给课文选配适当的音乐或画想象画。②联想训练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或现象想到和它有联系的另一些事物或现象、从而产生新设想的心理活动。联想能力越强,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以此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字联想,即让学生写出或说出同部首字、同音字、同韵字、含有相同部分的字等。字联想之后,再要求他们进行分类,既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又进行聚合思维的训练。词联想,其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练习、组词练习、成语接龙、看一个词写出联想到的词等练习。要求学生写得越多越好,以此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迢性和独特性。比较练习。比喻中本体与喻体的联系是创造性想象、联想的结果,进行这项训练,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造句练习,即将几个有一字联系的或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这项训练亦可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反映课文中心思想之处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联想与之相近、相似或相反的事物。③比较训练比较是认识事物通常采用的方法。我们注重在发散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中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列举出来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从中瞒选佳的可行方案,以此培养他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精进性。如:选择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替代后,再进行比较。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比较练习。④假设训练假设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方法,它可以摆脱人们习惯的思维定势,开拓新的思路,力求找到解决问项目班级后测横向比较发展幅度(纵向)比较平均分X标准差SZ发展幅度ZZ值差实验1班49.2115.295.34P0.0112.591.62对比1班42.9715.710.97实验2班66.7727.3411.80P0.014.993.87对比2班35.77131.12在实验前,两个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但经过三年的实验,从表1的统计数据即可看到,后测显示出实验班的创造思维能力比对比班高出很多,差异非常显著。实验班的创造思维综合能力提高的幅度大大超过对比班(实验1=1.62、P<0.01;实验2=3.87、P<0.01)。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排除严重相关因素对基础知识过分依赖的因素,实验效果非常突出。说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学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实验前实验班的学年期终数学考试成绩与对比班对照,无显著差异。两个班学生数学基础相当。但经过三年来创造性教学实验后,经测试,实验班学生在数学创造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了对比班,差异非常显著(见表2);对前后测的结果进行纵向对比,还可看到,实验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幅度,也明显大于对比班(见表3):项目班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创造思维综合能力(总成绩)XSZXSZXSZXSZ实验1n=3847.0311.972.8P0.0115.585.35.05P0.013.52.243.05P0.0165.4717.749.96P0.01对比1n=3730.658.7410.682.732.161.5343.3210.74对前后测的结果进行纵向对比,还可看出,实验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幅度,也明显大于对比班(见表3):项目班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创造思维综合能力(总成绩)ZZ值差ZZ值差ZZ值差ZZ值差实验117.0983.8788.5321.5854.2441.49513.7881.51对比113.226.9472.74912.278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到,创造性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创造个性品质的养成。我们只要精心设计并科学有效地运用创造性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有意识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那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造个性品质的养成。六、尚待探讨的问题我校承担的“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与实验”“九五”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创新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其主要是:1.教师的教育观念、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急需培养出大批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型的教师。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这种新型的师资队伍,就成为今后有待研究的重点课题。2.要实施创新教育,现行课程和教材都需要做较大的改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这一问题也需认真加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