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读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自主读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白马镇沙台完全小学课题组《小学语文“自主读书”教学模式研究》是武隆县白马镇沙台完全小学申报,武隆县教科所批准2002年12月立项的课题。我们对此进行了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自主读书”的基本概念、结构、特征及自主发展的制约因素加以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自主读书”的研究内容,包括基础理论、操作建议、典型片断设计、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指标等内容。在实践与研究中,我们遵循常规教学与开放教学相结合、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知识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知能教学与情感培养相结合、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原则,共召开了13次小型课题研讨会,13次科研工作会,开设了22节“自主读书”研究课,并撰写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文39篇,其中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有2篇:田学梅老师的《怎样的教案才能指导教学》和杨濒老师的《浅谈课堂提问的方式》。县级获奖的有2篇:田学梅老师的《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导读》获县级二等奖和蔡琼老师的《入情入景自渎自悟》获县级优秀奖。田雪梅老师的《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收集在《教学指导理论与实践》上。总结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提炼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同时对课题研究有关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讨论。本课题由代表各年级的语文教师5人承担研究,指导老师是县教科所、原教科办以及白马希望小学的教研员。当前,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加以塑造,忽视学生“自主性读书”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飞跃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却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教育现状与社会要求产生了矛盾。随着矛盾的加深,我们不得不对教育自身进行反省。在这种矛盾的反思中,我们把“自主读书”教学作为教育研究的突破口,形成了《“自主读书”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对自主读书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扎实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研究背景21、自主读书是当前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从哲学角度去解释可以理解为:建立在生产者个体主动行为基础上,并以个体参与经济竞争的积极性和效益作为基本推动力的经济,它要求每个公民都应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这是社会发展趋势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教育能够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如果没有主动发展精神的公民,将在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中被淘汰。“自主读书”课题正是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2、学生自主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目前,全国的教学改革急切呼唤人的主体精神。以学生为本,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成为实施推动素质教育的关键。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积极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自主读书”的教学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重视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追求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和谐,重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3、教会学生自主读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内化才能实现。在我们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有三种状态:第一是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缺乏积极主动态度的被动性学习;第二是学生处于自觉接受,缺乏创意的适应性学习;第三是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创新性学习。前两种学习状态仍是目前教学过程中的“主流”,但它们严重阻碍着教学的进程,影响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取得,这是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不符合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的。因此,要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是根本保证。二、理论界说(一)自主读书的基本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自主读书就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它强调主体对客体的积极、主动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自主读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特性,相对于依赖3性、被动性、模仿性、简单适应性,自主性集中体现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即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导趣、导向、导法、导思;学生采用“自主读书”法,即自读——自悟——质疑——讨论——写练——评价。自主是主体意识、主体参与、主体思维和主体发展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具有外在表现特征。(二)自主性特征及结构根据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有关理论,我们认为自主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三个基本特征。独立性即自主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是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创新性是对现实的超越。自主性发展水平一方面表现为自主意识,另一方面表现为自主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构成学生自主性的内在因素。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构建了自主性的三维结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1、独立性可分解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自觉自理等方面。2、主动性主要表现在竞争意识、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社会适应性等方面。3、创新性是自主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新意味着突破、革新、进步,不仅能发现、吸收新信息,而且能提出新问题,以处理日新月异的变化。(三)自主性发展的制约因素l、内部因素。影响自主性发展的内部因素是学生的素质结构。主体素质结构是德、智、体各因素的有机结合。小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不是由各个因素拼凑而成的,而是由他们所受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在一些外部条件影响下发挥作用的。2、外部因素。影响小学生“自主读书”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状况。在诸因素中,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学校教育在学生自主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课题正是以此为切入口展开研究的。4本课题研究还注意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小学生学习特殊性的把握。二是对影响小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基本因素要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三、研究目标1、研究的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教师初步确立自主性教学意识,树立主体教育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初步发展,并构建小学语文学科“自主读书”教学体系,提出操作性较强的“自主读书”教学的模式和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研究的具体目标。(1)探索小学语文学科“自主读书”教学的基础理论,包括自主性教学的概念、特征、结构及制约因素。(2)拟定“自主读书”教学的操作建议、评价体系。(3)设计小学语文学科典型的“自主读书”的教学片断、教案、模式和策略。四、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五个阶段进行。1、第一阶段(2002年12月--2003年02月)研究准备。在县教科所和希望小学科研人员的指导下,首先拟定研究的总体方案,并精选语文学科教师中的精英,组建课题组,形成涉及语文科的子课题《字、词、句教学研究》和《阅读教学研究》,并撰写子课题的研究方案。2、第二阶段(2003年02月--2003年07月)理论学习。通过自主性教学的讲座,课题组老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自主性教学的理论和相关资料,各子课题的负责人对所学理论进行综述,撰写理论文章。3、第三阶段(2003年07月--2004年12月)研究实践。①课题组老师在全面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专题设计,根据本学科特点,设计典型的片断、教案等,并一边实践一边完善。同时设计自主读书教学的操作建议和评价体系。②课题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研5究小学“自主读书”的教学原则和规律。各子课题老师提出可行的模式和策略,并撰写专题论文。4、第四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03月)课题总结。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举行鉴定会或研讨会,完成《小学语文“自主读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编写工作。5、第五阶段(2005年03月--2005年10月)推广验证。本课题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益,研究成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学校各年段的7个班级共280名学生在高级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展现了学习小主人的风貌,使“自主读书”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五、研究内容1、语文学科自主读书教学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组老师对学科自主读书教学的概念、特征、原则、模式、策略、评价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撰写了涉及小学语文学科的小学“自主读书”教学的理论研究专题论文10篇。2、“自主读书”教学的操作建议。为提高小学自主性教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拟定了《小学自主读书教学操作建议》,从强调形成自主性教学意识、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关系、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展开自主性教学过程、灵活设计自主性教学方法、科学进行自主性教学评价等六个方面提出操作要领,使课题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操作。3、“自主读书”教学典型片断设计。根据语文学科不同的特点,设计了各年级的自主性教学典型片断。包括训练内容、训练目标、训练过程、训练程序、训练设想五个方面的体例。4、“自主读书”教学典型教案设计。结合语文学科自主读书教学的不同特点,本课题己设计作文、阅读、句子、听说、字词等8个教案,使自主性教学思想具体体现在学科的教学实践之中。5、“自主读书”教学课堂研究。课题组每一位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教案,深入课堂实6践操作,在课堂实践研究中升华“自主读书”教学理论。本课题研究已公开试教30节“自主读书”教学研究课,初步形成了语文学科“自主读书”教学的特色课。6、学科“自主读书”教学策略。在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提出了学科各具特色的“自主读书”教学策略,包括识字、词语、句子、阅读、作文等教学策略。7、“自主读书”教学评价指标。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编制比较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使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拟订了《小学自主读书教学评价体系》。六、研究原则本课题研究除了遵循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原则外,特别注意以下原则的认识和实践。1、常规教学与开放教学相结合原则。常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按照学科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针对教材内容所进行的日常教学工作。这是教师辅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脱离了常规教学,学生将无法系统地掌握其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层出不穷,所有这些,对我们的常规教学都提出了挑战。因此,在“自主读书”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开放式教学氛围,为改革常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既坚持常规教学的优势,又适时大胆地进行开放式教学,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益。2、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原则。教学是一个融教师的教同学生的学于一体的复杂工程。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辩证统一。教师的“主导”不是教的过程的主导,而应明确指向学生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①准确、及时地提供学习材料和思路;②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积极进取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③积极有效地调控课堂,心装教学目标,眼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井然有序地进行;④灵活选用教学方式、方法,合理使用教学手段,注重过程指导,点拨、引导恰当有效。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应坚持“先7学后教”的做法,先放后收,收放结合。学生获得主动权的同时,教师必须不忘“主导”职责,教学方法再好,还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之中。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力度与学生本身的自我约束程度要和谐统一,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一个有机、有序、动态的整体。3、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原则。“自主读书”教学活动着眼点应放在指导全体学生遵循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即在进行全体操作、全程操作、主动操作的同时,兼顾差异操作,因材施教。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1)教学目标适度灵活。每堂课有上限目标和下限目标。下限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上限目标则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发展余地,即所谓“下要保底,上不封顶”。(2)课堂提问分层次。教师提问必须考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