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桥》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指导学生大致了解小小说的基本特点:语言简练,大量留白,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结尾出乎意料。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救人的精神。3、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2、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为今后写作文打下一定的基础。三、教材分析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四、教学方法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性教学,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探究等方法学习本课。五、教学过程根据以上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复习词语,顺情引导。找出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把学生带入情境。(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学习写作方法和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桥!生:斜拉桥【百度图片】斜拉桥的图片=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0%B1%C0%AD%C7%C5&in=17705&cl=2&lm=-1&st=&pn=45&rn=1&di=111872377110&ln=1996&fr=&fm=hao123&fmq=13322064032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5&-1&di111872377110&生:吊桥【百度图片】吊桥的图片=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5%F5%C7%C5&in=18295&cl=2&lm=-1&st=-1&pn=1&rn=1&di=17374953675&ln=1998&fr=&fm=result&fmq=1332207198562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1&di17374953675&obj师:今天的桥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打开课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复习词语,顺情引导。1、读词: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师:这些词语在文中都表示什么?生:表示洪水。【百度视频】洪水淹没村庄的视频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咆哮的洪水,都带有口字旁,张着大嘴,像什么?生:像狮子生:像魔鬼。师:像猛兽,它发出的声音就生:咆哮师:能不能想象猛兽发出声音的样子读词。生读几个词师:推想词的意思,再想画面,就能把词读得有滋有味了。2、这组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这是描写什么的?生读“清瘦沙哑地喊冷冷地说让学生把词语的感情色彩读出来。(语气要冷些)师:出示“祭奠”词语生读:祭奠师:什么意思?生说意思。师:来纪念他,是吗。看。这是两个字的象形文字。师解释两个字的象形意义。【百度知道】“祭奠”汉字的演变过程://右边是一个大酒坛子,形象不形象,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字发生了变化。(出示汉字演变。)师:汉字怎样?生:博大精深生:变化多端(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1、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及发生的事情。师:课文中是谁祭奠谁?生:是老太太祭奠她的丈夫与她的儿子。师:文中的丈夫我们可以指他为老支书。儿子是文中的小伙子。生说。师:还写了哪些人?生:乡亲们。师:洪水来临之后,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写了什么事?生说。师:概括能力提高就来源于不断的练习。所有的人命运都和桥联系在了一起。这是怎样的桥?生说。最后引导学生说出是‘救命的桥?生说。师:这是救命的桥,一百多号人一起拥上窄窄的木桥,会怎样?生说后果。师:那就成了?生:通向死亡之路的桥。师:成了夺命桥。是谁让它成了救命桥?生:老支书2、再读课文,感受“感动”。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现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认真读,认真想,你读懂了什么?⑴生自学。⑵交流汇报。生:请大家看第15小节。生读第15小节。我们知道小伙子是老支书的儿子,他爱儿子,更爱乡亲们。师:抓住了一个“揪“字,很好。生:我从第20小节看出,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不想让儿子被洪水吞没。师:一个是揪,一个是推,两个动词之间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了他对乡亲的爱与对儿子的爱。师:找到了动作,有没有划语言的?生:请看第十小节,生读最后一句话。他不愧是让人拥戴的老汉。师:告诉大家原因,又告诉大家怎么过桥,最后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在危难面前,把人民群众放在前面。看一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生:有三个感叹号!生说理由,生读。(桥窄一句)师:多么关心群众,还能看出什么?生:关心群众。生再读。师:再看看这句话,还有什么发现?生:文字特别地少,并且没有一句废话。为了让群众更快地脱离洪水,只是简短地说,让乡亲们很快脱离洪水!师:我们抓住语言动作就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能够体会到老支书的心理。这是很好的写作文的方法。记住了吗?3、文章的升华,感受课文中的情景,营造氛围。老支书把小伙子用力地推上木桥,可是桥却塌了,洪水淹没了小桥,洪水也把小伙子吞没了。(音乐起)【百度MP3】森英治的《安息》也把老支书(师边说边擦去黑板上的人名)吞没了,看到课文的最后一段。五天后,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请你接着读。4、在悲伤的音乐声中朗读,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师与生配乐诵读:生读: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儿子。师:两个人生:她丈夫和她儿子师:老人家失去了世界上最亲的人,丈夫和孩子。老支书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名与姓,他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的只是他的形象,还有他在洪水当中的语言动作,我们来回味一下。灾难来临的时候他是一位镇定自若的共产党员,读生读“老汉清瘦的脸上……像一座山“师:一座山,乡亲们的靠山,再读。生再读。师:在最危险时刻,这位果断的老支书,读生读“桥窄……师:沙哑地喊,再读生读师:他也是爱着自己儿子的老父亲,读。生读(三)、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①讨论: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②汇报交流。(木桥消失了,但是共产党人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架起了生命的桥。)(四)、拓展阅读,注重积累。1、提供补充材料。⑴《日本海啸》。【百度图片】=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8%D5%B1%BE%BA%A3%D0%A5&in=2115&cl=2&lm=-1&st=&pn=0&rn=1&di=16185635805&ln=1996&fr=ala0&fm=ala0&fmq=1332223127687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61856358⑵《汶川大地震》。【百度百科】、学生自由欣赏与阅读,小组合作交流。附板书设计:语言老支书动作神态桥=====乡亲们洪水小伙子六、教学反思1.《桥》这一课,整篇文章短小精悍,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可以让学生先找描写洪水大的句子然后再理解老汉的言行,朗读课文。让学生知道是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在文章中标注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从全篇着手,走进当时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2.注意课上的气氛,做到松弛结合。体会文章的语音动作描写,通过分析老支书的动作“揪”与“推”,一个“揪”字体现了老支书把儿子从队伍中拉出来,让群众先过桥,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因为他和儿子都是党员啊;当群众过完桥后,一个“推”字有体现了老支书又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儿子,他还是一个父亲啊!通过恰当深情的总结启发,学生都投入到当时的情景中去了,理解的恰当,表达的清楚,他们被深深地打动了,有的发言中带着哭泣声,有的在擦眼泪。台下的老师们鸦雀无声,仿佛也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情景。心都被揪起来了,有的甚至潸然泪下。很不幸,老支书与儿子都被洪水夺去了生命。老师把他们的名字用粉笔涂了,动作是那么沉重……3.五天后,无情的洪水退去了,一位老妈妈来祭奠两个人……伴着悲哀的乐曲,让学生读最后几段话,读的是那么真切,那么心疼。这一节课,带给了我许多思考。如何深入把握教材,如何用简洁、恰当、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做好“导演”,差距是明显的,但我会努力学习,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