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操作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即学校教育的一切领域都应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阵地。本课题试采用子课题带分项课题方式,从以下几条途径对学校心育操作做初步的探讨: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上,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把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上,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科课堂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智慧和非智力因素的主阵地;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在管理体制上,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主任工作范畴,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将“学校、家庭、社区”三力合一,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本研究包括5个分项课题,全校23位教师参加了研究,共完成论文24篇。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操作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1999年8月13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培训、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本课题起始于2001年初,于2003年4月结题。该课题主要探究当前小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途径,试图通过研究实践,一方面使广大教师能逐步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一、课题的背景2基础教育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迎接世纪挑战,而且要培养具有创造21世纪、发展21世纪的人才。世界各国教育家都在研究如何按学生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科学地、有效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应该看到,由于考试、评价、选拔学生的重要手段,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创造出一套既能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在同一层次、接受需求在同一层次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还要创造出一套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和谐地、愉快地、幸福地学习成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按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使全体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学生潜能得到开发,有效地改变学生素质。1999年,我校从心理辅导活动入手,向区教科所申报立项课题,开展“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研究”。该项研究首先面向全体一年级学生,建立实验班,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我们以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儿童EQ丛书》中的《儿童EQ的开发和培育》为教材,从自我概念、情绪与感受、想法与行为、人际交往四方面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心理辅导活动。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对学生档案、实验前测、后测的数据整理,完成《“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活动课程实验报告》,顺利结题。其研究结果认为,人际交往辅导活动对小学生人际关系“正性感觉”有增进作用,人际交往辅导活动增进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从而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鉴于以上研究成果奠定的基础,我校逐步在本校所有班级,面向全体学生推广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花费近二十万元建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活动室,主要用于团体辅导。建立“爱心园”,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逐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围,尝试从单一的心理辅导活动,向学校教育工作各方面渗透,探究运用多种途径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再次向区教科所申请了立项课题,正式启动了“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操作的实践与研究”这一新的研究项目。二、课题研究设计1、课题的界定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本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因为,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前学校中越来越突出的学生心理问题向教育提出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客观现实使人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是“一种完整的肉体、心理和社会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伤残”。也就是说,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即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它应当是和学生密切交往的每一个学校工作者的共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应当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自觉的职业意识和专业行为。也就是说,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即学校教育的一切领域都应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阵地。2、课题研究的教育理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落实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提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是一个整体结构,其中,生理素质是基础,社会文化素质是主体,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为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水平。因此,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提出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要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因此,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造就一大批个性主动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素质教育还提出面向全体学生。而心理健康教育恰恰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并真正体现学生主体的教育。它的基本教育方法是坚持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在主体的活动中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并在主体的活动中学会自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因此,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素质教育宗旨的重要体现。43、课题研究目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进其心理健康。欲达此目的,我们就以原有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爱心园”个别辅导为重要载体,同时积极探究“多种形式、全程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4、课题研究内容、对象和方法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研究;(2)全员参与、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3)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4)面向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延伸的研究。研究对象以我校1——6年级小学生为主。考虑到老师和社区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所以研究对象扩展到老师和社区。研究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我校的教育改革研究是以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为主力,教师在各环节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素质教育。研究者需要不断地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总结经验。在教育研究中以个案入手,强调研究者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去开展“学”的研究,倾听学生的声音,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给予我们很多的信息。我们从孩子的呼声里增长见识,积累经验。三、研究过程(一)依靠行政决策,加大组织管理和指导的力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稳步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期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领导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在多种会议上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并直接参与研究、指导,为我校的心理辅导工作的全面普及、深化、提高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51、提供必备的教育硬件设施。为了能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校花费了近二十万元建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活动室,主要用于团体辅导。该活动室三面采用单向玻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自己,观察周围,也为教师教研听课时,学生不受干扰提供条件。多次为下城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造环境,成为我区班级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基地。同时,我们开辟了爱心园作为学生个别辅导室。2、采取必要的行政保障措施。要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注重组织机构的建设。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属于校长管理,学校教务处、科研室负责人直接分管负责,并成立了心理健康教研小组,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纳入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全校一至六年级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教材”“定时间”“定要求”“定教师”。目前,教研小组由一名专业培训心理辅导员、三名兼职心理辅导员组成。每学期开学之初,制定好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有计划地展各项工作。定期(每周二)进行教研组内活动,召开辅导员会议,交流辅导心得。3、确定可行的制度。为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之路。在参照《杭州市中学心理辅导优秀站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校工作实际的《朝晖五区小学心理辅导评估标准》,作为规学校心理辅导小组的建设、发展的制度。制定《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教师细则》和《爱心园辅导员服务守则》,作为规范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老师的工作职责,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入误区。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一开始就纳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确保工作顺利地开展。(二)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形成课题研究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则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灵魂,是使这项工作不断推进的螺旋桨。我们在原有的“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操作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把该课题分解为五个分项课6题:加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指导研究;改革课程结构,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主任工作范畴和利用社区配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依据个人教育教学特色,从五个分项课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成立分项课题组,有专人负责。每一位教师在明确研究的课题范围后,寻找较小的契入口,进行某一点上的研究,力争有所突破。这样做,使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分层管理网络,便于课题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三)立足现有师资,积极培训骨干,加强心理辅导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能动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因此,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重要条件。培训教师,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以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大队辅导员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的师资配备上,我校按年段配备教师兼任心理辅导活动课,计入教师工作量。这些教师是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层层筛选后确定的。学校还选派教师参加杭州市心理辅导中心组织的学校心理辅导理论培训班和心理辅导员上岗证书培训班,使我校具有了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辅导站的站长。当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心理辅导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最大程度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发展,他们同成年人一样,也会遇到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尤其需要及时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就必须充分地发动那些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广大教师的参与和投入,才能真正地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良好的教育。学校尽可能地为全体教师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进一步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最终达到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四、研究成果7(一)“课程建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