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教学主张的校本化研究课题主持人:王青青李道云所在单位: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申报日期:﹡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填报说明1.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2.填写前,请先上网认真阅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规程》();填写时,态度要认真负责,内容要实事求是,表达要严谨明了,字迹要清晰易辨。可以直接上网下载《申报评审书》后在电脑上填写,也可下载打印《申报评审书》后用钢笔填写。3.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4.“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栏中,“课题主持人”相关信息以第一主持人为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5.《申报评审书》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一式六份,其中一份为原件),于左侧装订成册,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规程》中规定的申报程序报送。6.《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邮编:210013;电话:025-83758278,83758279。3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课题主持人姓名王青青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1、4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小学高级研究专长语文教学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电话13913471836工作单位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E-mailWangqing010708@163.com通讯地址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邮政编码221135﹃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2007年主持徐州市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课题《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心理教育研究》子课题结题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论文或论著名称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跑起来你是一股风江苏教育2008、4农村小学生作文初探小学作文辅导2012、12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姓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中的分工李莉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杨贺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小学高级教育教学组织管理与实践指导郭艳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小学高级心理教育教学实践与文献资料研究李艳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小学高级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学实践与文献资料研究孟晓娟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小学高级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学实践与文献资料研究4黄静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小学高级中年级语文教学教学实践与文献资料研究王春丽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小学高级中年级语文教学教学实践与文献资料研究厉玲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小学高级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学实践与文献资料研究魏红梅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小学高级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学实践与文献资料研究薛春联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小学高级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学实践与文献资料研究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关于“苏派”:在“十一五”研究过程中明晰起来,即在江苏历史文化土壤里,传承江苏教育的优秀文化,并随着时代发展及教育改革研究的深入,以核心人物为代表,逐步形成的具有江苏地域文化特色的派别,同时又形成和而不同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所谓主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主张”是“对于如何行动持有某种见解”或“对于如何行动所持有的某种见解”。教学主张则是对教学、对教学改革的一种坚定的见解。这种见解是个性化的、独特的、稳定的。它指向行动,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被证明而发展。教学主张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内核。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办学特色进行教学研究。本课题就是想通过对“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于永正、薛法根、孙双金等)教学主张的研究,更好地认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探索语文教学艺术,并通过对他们一些的典型的成功的教学案例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生发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独特理解,主动融入“苏派教学”,建构本校的教学主张,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走向更深处,并在实践与反思中促进本校管理体制的提升。(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育在经历了反思、改革,并逐渐达到了繁荣,其标志是形成很多教学流派,呈现出很多的教学主张及风格。“苏派”名师立足于基层一线,根植教育大地,潜心钻研教学,注重经验积累,用爱和责任树立了品牌,形成了鲜明、丰富、稳定的教学主张,如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提出把境界创设和情感化育以及二者的互动交融与教书育人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种生动的情境为我所用,5为儿童所设;斯霞的童心母爱教育,她主张丰富学生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新生代的孙双金,主张情智教育;薛法根创造了组块教学法,形成简单智慧言语的教学风格……这些教学主张通过代表人物的论文、著作和教学实践得到体现。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主持的江苏省“十一五”教育教学规划重大课题《江苏优秀教育传统与教学流派发展研究》,对代表人物的教育理念、概念界定、教学特征、教学模式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为“苏派”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基础,2011年3、4月的《江苏教育研究》围绕“语文树旗”开展一次关于教学主张及风格的深度交流。同时具有学校、学科特点的教学主张仍在研讨、形成和发展之中。“苏派”的研究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历史名校和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为载体,进行有新意和深度的改革实验研究。在江苏教育的文化土壤里,“苏派”名校自然形成。这些校园文化的生长,一是关注人,追求基于人的健全的教育。既有自由思想的名师执教,又有独立精神的学生快乐求知,由此文以化之,完善人格,学成报国;二是坚守民主精神,营造资源文化的氛围,让学生走向一片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本课题将着眼于“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教学主张本土化的实践与应用,将对“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主张综合研修后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本校教师的理论与操作体系,进行推广、实践、反思,最终形成本校自己独特的教学主张。2、研究的价值我们研究“苏派”小学语文的教学主张,其价值就在于通过具体而典型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案例研究,试图探索其在教学主张引领下所形成的整个“教学操作体系”(包括教学范式、教学理论等),并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与移植上,还应该学会思辨、借鉴、融合与传承,更多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行实践与探索,从而走向“教育自觉”,创生属于本校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促进本校校本管理体制的形成与提升。(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1、目标通过对“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教学主张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校本化研究与实践,探讨出校本研修的经验模式,总结出校本教研的策略方法,更主要的是,在借鉴与传承中不断地主动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联系当下语文教改的形式,特别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精神,联系本土的地域风格等,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独特见解,建构自己的教学范式。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加速与丰富个人的成长历程,促进学校语文教科研水平的提升。2、内容6(1)“苏派”小语代表人物教学主张的文献综述研究;(2)“苏派”小语代表人物教学主张的校本研修研究;(3)“苏派”小语代表人物教学主张校本化的策略研究;(4)“苏派”小语代表人物教学主张指向应用的案例研究;(5)“苏派”代表人物教学主张指导下的校本教学主张的建构研究;3.重点(1)“苏派”小语代表人物教学主张的校本研修研究;(2)“苏派”小语代表人物教学主张校本化的策略研究;(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思路为了更好地看清当下及未来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走向,推进我校语文教科研的深度研究,我们将以“苏派”小语代表人物的教学主张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式,寻找语文教学和名师主张的共性与个性规律,并以校本化的方式有效对接,通过校本研修促进对名师主张的理解,在应用中进行反思,在实践中促进学校专业管理体制和专业支持系统的研究,并联系本土教学特点,最终形成本校自己独特的教学主张。2、过程(1)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①学习相关理论,搜集资料,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教学主张校本化”的理论准备工作;②确定实验课题,起草实验方案;③确定课题组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精神,明确各自任务;④广泛征求各方对课题实施工作的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2)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6年12月)①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苏派”小语代表人物的教学主张及教学模式,汇编整理,加强学习,加深对“苏派”小学语文教学主张的内涵、规律的理性认识;②成立教师专业共同体,给予专业支持与培训;③将对”苏派”名师的移植课渗透于课题组成员的日常教学中,在实践与反思中总结成功案例与思想,逐步完善自身的教学主张;④成立QQ群,建立本校的论坛及笔会,为促进交流,搭建专业成长平台;7⑤邀请专家对我校的教学主张及教学范式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实施的可能性给予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⑥建立“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教学主张校本化”的研修模式;(3)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8月)组织实验教师总结研究过程,梳理归纳自己的教学主张,并适时推广。3、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找寻“苏派”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形成的共性与个性规律,完成对“苏派”小学语文教学主张的文献综述。(2)案例研讨法。对“苏派”代表人物教学案例进行观摩、分析、研读、提炼,了解创造背景及成功经验,从特殊中归纳、概括具有普遍意义的小语教学规律。在实践中积累教师自主建构的成功案例。(3)行动研究法。开展“苏派”代表人物教学主张的校本研修、校本化实践,建构符合校情的小语教学主张,形成相应的教学风格的模式。(4)经验总结法。在反思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构建本校教师自己的本土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范式,,在实践中促进学校专业管理机制的提升,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观点:1.加强”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教学主张的校本研修工作是实现“苏派”名师教学主张本土化的基本条件,而校本研修的效果则取决于学校的文化氛围、目标体系、管理策略、实施过程、专业支持、评价体系等,所以本课题不仅要完成对“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教学主张的吸纳内化,而且要致力于本校深度教研体制的形成,提升办学品味。2.“苏派”小语代表人物教学主张校本化的过程应采取合作、自主、包容、创新等策略,实践和培训相结合,案例研究和整体推进相结合,阶段示范研讨和全程自主实施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着力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努力增强活动的互动性,更好地促进“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教学主张的本土化的创新研究。3.为了促进本校小语自我教学主张的建构,需要教师将反思意识贯穿始终,用教育哲学思维审视课堂;需要教师坚持“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要求,不断超越自我,寻求课堂教学及思想的突破;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与同伴一起,逐步唤醒主体意识与团队意识,掌握开发的原理与方法,并不断付诸实践,实现学生、课程的共同发展。可能的创新之处:1.当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