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知能梯级训练套题答案详解第1页(共16页)模拟考场·实战演练(九)1、选A。RNaseP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后,提高Mg2+浓度,其中的RNA可发挥该酶的催化活性,可以说明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2、选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储存,所以要不断更新;温度过高可导致酶失活;酶在细胞内或细胞外都可发挥催化作用。3、选B。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遗传信息基本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激素种类不一定相同,酶的种类也不一定相同;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解旋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方法技巧】准确区分酶和激素的方法(1)从来源上看: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而能合成酶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激素。(2)从化学结构上看:酶一般是蛋白质类化合物(少量为RNA)。激素有的是固醇类(如性激素),有的是多肽或蛋白质(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有的是氨基酸或脂肪类的衍生物。(3)从生理功能上看: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大部分在胞内起作用,少数在胞外起作用;激素起调节作用。(4)从特性上看:都是高效能物质。4、【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把握几个关键词:A项中“基因表达过程”、B项中“总是高于”和D项中“氧化分解”,就可以较为容易找出错误之处。选C。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等,也需要消耗ATP;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故温度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酶的催化效率的高低与所处环境的温度、酸碱度等是否适宜有关,“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的说法是错误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氧化分解的产物是CO2、H2O、尿素或尿酸等。5、选C。本题是以实验现象来分析酶的特征,在考试中比较常见。实验1是其他实验的对照,实验3与1比较可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分析实验4可得出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必须是在常温下有效。实验3与实验2比较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比普通的化学催化剂要高。但整个实验不能得出酶有专一性的特点。6、选D。由图示知,该生理作用为酶促反应,在人体或植物体细胞内都有此类反应进行。a在反应前后性质未发生改变,a是酶,具有专一性,多数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高温比低温对酶的影响大,因为高温可使酶失去活性,而低温只能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7、【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分析曲线中三种处理改变的是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而并未改变平衡点。选D。酶是生物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平衡点未变,改变的是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改变了酶的活性或改变了酶的量,而并未改变反应底物的量。b不是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改变酶的活性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pH等)而实现的。8、【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选项中所述反应过程是耗能还是产能,即判断是消耗ATP还是生成ATP。选B。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并不释放能量,而是消耗能量。乳酸的氧化分解是通过细胞呼吸完成的,因此,乳酸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合成ATP。叶绿体中H2O的分解所需能量来自于太阳能,CO2的固定不消耗ATP。组织细胞吸收CO2和O2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9、选B。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所需ATP增多,这时有氧呼吸不足以供给细胞所需的ATP,需要进行无氧呼吸来补充不足的ATP,所以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要比安静时减少。由于Na+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所以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呼吸加强,产生的热量和ATP的量都增加。对于正常生活的细胞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人在饥饿时,细胞依然是处于正常生活的状态。10、【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注意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选B、D。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淀粉酶,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肽链,一端含游离氨基,另一端含游离羧基。11、【思路点拨】底物浓度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影响酶促反应速率,①和②曲线对照说明物质P抑制该酶的活性。选A、D。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但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最后变性失活,故A点不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持续上升。12、选A、D。逐项分析如下:《2012年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知能梯级训练套题答案详解第2页(共16页)13、【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与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小麦种子中同时存在α、β两种淀粉酶。而实验目的是测定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故可将提取的混合酶液用70℃热水处理15min,以使β-淀粉酶失活,从而只保留有活性的α-淀粉酶。α-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麦芽糖,加入斐林试剂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经与麦芽糖标准液对比可知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14、【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ATP结构简式的书写,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特点,及设计探究实验对自变量的控制和因变量的确定。(1)ATP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各项生命活动如新物质(有机物)的合成、无机盐离子的吸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及肌肉收缩等都需要ATP水解供能。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2)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水解脱下两个磷酸基团后生成的AMP能参与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是RNA,如果磷酸基团完全脱落,剩下的是腺苷。(3)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设法把ATP与典型神经递质分开,单独去研究其作用,即: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4)①该实验的因变量就是实验结果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即: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的联系: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百分率增加。模拟考场·实战演练(十)1、选D。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无氧呼吸因为分解糖类不彻底,大部分能量储存在未分解的有机物中,所以释放的能量少;线粒体中能产生CO2的场所是基质。2、选D。溶液经过煮沸处理,几乎不含空气,液体石蜡油可以隔绝空气,保障A瓶内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B瓶溶液没有煮沸,没有注入石蜡油,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细胞呼吸所产生能量中有一大部分转化成了热量,因而会导致保温瓶内温度的变化,温度的高低可由温度计示数读出;保温瓶内的温度还可能会因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为使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准确反映细胞呼吸所放出热量的多少,需要设计对照组来校正环境因素,C组是对照组,其内温度变化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预期最可能实验结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预期,相同时间内消耗相同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放出的热量要比无氧呼吸放出的热量多,三个保温瓶的温度数据高低为BAC;pH变化是由产生的CO2溶于水引起的,产生的CO2越多,pH越小,相同时间内消耗相同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CO2要比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多,三个保温瓶的pH高低为CAB。3、选A。本题考查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要长时间贮藏水果,就要降低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降低;低氧状态下,细胞有氧呼吸弱,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整个细胞呼吸强度处于最低状态,可以有效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但若温度低于零度,则会冻伤水果。湿度适中,减少水果中水分丢失,有利于保鲜。4、选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等体积的CO2,加蒸馏水的瓶中气体体积无变化,加NaOH溶液的瓶中产生的CO2被小杯中的NaOH溶液吸收,使该瓶中气体体积明显减小,水银柱升高。5、【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氧浓度为a时酒精的产生量与CO2的产生量,判断出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程度。选B。解答本题首先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2012年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知能梯级训练套题答案详解第3页(共16页)式,判断氧浓度为a时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进而判断细胞呼吸类型及其分解葡萄糖的比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位于a点时酒精的产生量是6mol,则CO2的生成量也为6mol。图中实际CO2的生成量为15mol,用CO2的总生成量减去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15mol-6mol=9mol)。有氧呼吸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产生6molCO2,生成9molCO2则消耗了1.5mol的葡萄糖;无氧呼吸每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CO2,生成6molCO2则消耗了3mol的葡萄糖。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消耗了4.5mol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是3mol,占2/3。6、选D。无氧呼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缺氧时无氧呼吸增强,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的多少与氧气无关,影响第三阶段进行的因素是氧气含量。7、选D。水稻幼根刚开始浸水时即Ⅰ阶段时,由于水中氧气的含量降低,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些细胞开始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在Ⅱ阶段时,有氧呼吸越来越弱,而无氧呼吸强度不断增强;到Ⅲ阶段时,由于幼根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的积累,使得幼根变黑腐烂,呼吸速率降低。8、选A。细胞呼吸前两个阶段都产生[H],[H]具有还原性;相同质量的小麦和花生种子中,由于花生种子中含脂肪较多,呼吸产生的能量较高,所以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tC最高;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hChBhA,原因是脂肪分解消耗的氧气较多,未消毒的种子中有微生物,其呼吸也消耗氧气。9、选D。由表格数据可看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种子细胞呼吸作用是产生ATP的惟一途径,所以,由胚与胚乳的呼吸速率数值可知: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细胞的代谢强度与其自由水含量有关,所以,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又因生物结构决定生物功能,故与其功能也有密切联系。10、选A、D。因为c层可分解丙酮酸,而不能分解葡萄糖,所以可确定该层匀浆中一定含有线粒体,且一定不含有细胞质基质。另外ADP是合成ATP的原料,所以c层也一定含有ADP。11、选B、D。细胞呼吸是所有活细胞中有机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一旦停止,细胞就会死亡。人体硬骨组织细胞是活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叶肉细胞是活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12、【思路点拨】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结合有氧呼吸的过程,准确判断①~⑥所代表的含义。选A、D。图中表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①③④分别表示三个阶段合成的ATP,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ATP(图中④)的量最多;②代表的物质是原料中的H2O,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产生①属于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能够完成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13、【思路点拨】(1)图示过程为细胞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过程,图中从葡萄糖到A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能够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并且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进行酒精发酵,则一定是丙酮酸,从图中可以看出B是水,水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的产生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部位是线粒体内膜。(2)相邻细胞的叶绿体中产生的O2释放出来需要经过3层生物膜,进入该细胞被利用,还需通过3层膜结构,所以共需要以自由扩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