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计划22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垟一小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科目:《三字经》年级:一年级指导思想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堪称世界瑰宝。《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中国古代知识的教科书。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的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2.通过诵读《三字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3.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4.通过诵读《三字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教学理念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2.情境化。即用优美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3.故事化。即用经典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4.生活化。即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在生活化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不拘泥古训条文,弘扬人文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5.课程化。就是要求教师们重视《三字经》的诵读教学,要保证诵读时间、诵读效果,切实诵读目标。教学原则1.忠实原著。《三字经》是古代先贤的作品,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变迁之后,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教学中不能随意删减内容,对认为与现代文化有差异的地方,教师应作正面引导。2.以“诵读”为首,“故事”为主。在读准字音是基础上,运用多种朗读形式直至熟读成诵。引导学生借助“故事”感悟道理。3.重修身,轻技能。《三字经》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文学知识的积累、文化素养的形成则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4.重体验,请实用。《三字经》的诵读重在通过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情感体验,提高其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二周人之初----名俱扬第三周养不教---习礼仪第四周香九龄---识某文第五周国庆节放假第六周古诗新唱《登鹳雀楼》第七周一而十----夫妇顺第八周曰春夏---本乎数第九周曰仁义---七情俱第十周古诗新唱《杂诗》第十一周匏土革---人之伦第十二周父子恩—勿违背第十三周古诗新唱《听弹琴》第十四周凡训蒙—说仁义第十五周作中庸—当讲求第十六周古诗新唱《江畔独步寻花》第十七周有连山---礼乐备第十八周元旦放假机动第十九周曰国风—及老庄第二十周复习第二十一周考级第二十二周考级2014/9/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案教学目的:小朋友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三字经。知道《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懂得应该礼貌待人,不应该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的道理。教具准备:课本杯子三种颜色的糖果教学过程:1老师带领小孩子大声朗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2老师讲解小朋友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很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3老师讲故事:周处除三害从前,有个人叫周处,他个子高,力气大,常常欺负别人。人们背地里都把他和白额虎、大蛟合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带着弓箭来到南山把白额虎杀了,然后又去杀大蛟。大蛟受伤逃跑了,周处就一直追。人们看到周处没有回来,以为他死了,都高兴得欢天喜地。周处回来后知道了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要重新做个好人。后来,他离开了家乡,拜师学艺,终于成为了一个正直的好官。4老师提问:(请小朋友打开课本参看课本中的插图)图中谁是周处?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周处?为什么把周处和大蛟、白额虎称为“三害”?周处是一出生就是个爱欺负人的坏孩子吗?周处后来怎样啦?平时你是不是也欺负别的小朋友?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你,你心里会怎样?老师小结:人出生时都是很善良的,所以我们要一直做个善良的小孩,不要学坏。我们身边有的人小时候都是好孩子,可是长大以后却做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错事。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人和经历的事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必须得注意,坏事不要做,也不要和坏孩子做朋友。即使做错了事,及时改正了还是好孩子。5老师指导小朋友朗读与背诵。6请小朋友表演周处除三害的故事。7背诵三字经的游戏:扔糖果小朋友面前平行摆放3个杯子,三种糖果各4颗。把同种类的糖果扔进同一个杯子里,每扔进一颗糖果,背诵一句三字经。糖果放完,三字经刚好背诵三遍。例如:把4颗红色糖果扔进杯子时,扔一颗,说一句人之初,再扔一颗,再说一句性本善。以此类推。活动延伸:这样对吗?(背景:小区里有很多流浪猫,宝宝常常冲它们丢石头,吓唬它们。他说:“我又没有欺负别的小朋友,只是猫而已嘛!”)请小朋友说说,不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那么欺负小动物对吗?为什么?教学内容:《三字经》中的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的道理。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3、明白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自己进步的道理。教学重、难点:对“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内容及含义的理解。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三、明理品读四、拓展升华五、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两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祖莹吟诗、李泌赋棋的故事)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两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1)教师范读(教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读准字音)(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2、理解诗文(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讲解:赋棋、彼、尔、效等字词的意思。(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教师适时补充)(3)教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你现在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地读书。三、明理品读1、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2、我们应该向他们俩学习什么?3、让我们再来把这两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四、拓展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效法他们,从小就努力用功地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考考你1、古人曰:“熟读(),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A三字经B论语C孔子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第二课养不教——习礼仪一、教学目标1.介绍三字经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3.朗读三字经前八句子二、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教学过程1、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2、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先介绍岳飞(简介略)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2)讲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此处略)。问一下学生知道朱元璋吗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