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授课专业:中药资源、中药、护理授课教材:张登本主编《中医学基础》授课课时:72学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教学单元题目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先秦及汉代,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2.《难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在脉诊和治疗学方面有新的发展。3.《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第三节中医学发展简况一、基础医学1.隋代医家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病因与症状学2.晋代医家王叔和著《脉经》,--脉学3.宋代医家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病因学说4.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震亨,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二、临床医学1.晋代医家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对针灸疗法有显著的发展。2.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临床各科及养生3.宋代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妇产科4.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儿科5..明清温病学家创立温病学派--传染病(温病)三、中药学、方剂学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安排:(总体安排及每部分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学时)复习思考题及课堂作业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五个时期?课堂测验及提问试题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五个时期?备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教学单元题目绪论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重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难点:辨证论治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第一节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2.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天人相通、天人相类第二节辨证论治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辨:分辨、判别。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合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关于证、症、病的概念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病:疾病,具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完整过程。注意: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因而就采用同一方法治疗。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安排:(总体安排及每部分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学时)复习思考题及课堂作业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课堂测验及提问试题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备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教学单元题目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要求掌握阴阳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重点: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难点:阴阳五行学说基本规律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1、阴阳的基本概念(1)阴阳之原始概念(2)阴阳的概念(3)阴阳只能概括事物相互关联的对立属性【内涵】A.阴阳是指宇宙物质世界两种不同性质的气。B.阴阳是描述相互关联事物特性的一对哲学范畴。【外延】A.运动的、温热的、明亮的、向外的、上升的、兴奋的……——属于阳。B.静态的、寒冷的、晦暗的、内向的、下降的、抑制的……——属于阴。2.阴阳的归类划分的规律(1)水火的特性是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标准(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在物质上:同属于一事物(物质)的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气是相互依存,是互根为一体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在哲学范畴上:同一范畴内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2)阴阳的互根互用※在物质上:阴阳二气的功能特性、作用趋向对立相反。例如:阴内聚、成形;阳外趋、活动。※在哲学范畴上:同一范畴内的两个方面其特性相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安排:(总体安排及每部分内容教学时间安排)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约30分钟)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约60分钟)复习思考题及课堂作业何谓阴阳?辨别阴阳的规则?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课堂测验及提问试题阴阳的互根互用含义?备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教学单元题目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要求掌握阴阳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重点: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难点:阴阳五行学说基本规律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阴阳的消长平稳属于同一事物(物质)的阴阳二气不仅相互依存、趋向相反,而且相互制约、变化消长以维持相对平衡。即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失于制约消长则该物质将发生变化,当阴阳离决,则该事物将发生质变而不复存在。阴阳消长变化属量变过程。(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对方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这种变化属质的变化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3)人体的病理变化(4)用于疾病的诊断(5)用于疾病的治疗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安排:(总体安排及每部分内容教学时间安排)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约40分钟)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约50分钟)复习思考题及课堂作业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关系?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病理的纲领?课堂测验及提问试题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关系?备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教学单元题目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要求掌握阴阳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重点: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难点:阴阳五行学说基本规律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一)五行的概念五行是物质世界中五种不同特性的气。(二)五行的属性五行是物质世界中五种(木火土金水)不同特性的气。木曰曲直: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引申: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火具有温热、上炎之性。引申:温热,升腾。土爰稼穑: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生化、乘载、收纳。金曰从革:金具有变革,发声,肃降的特性。引申:收敛、沉降、肃杀。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阴柔、滋养、寒冷。(三)五行之间的关系(1)五行生克【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滋生和促进的作用。【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关系】五行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个方面的联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2)五行相克【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和制约的作用。【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关系】五行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两个方面的联系。“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安排:(总体安排及每部分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五行的概念、特性(约40分钟)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约50分钟)复习思考题及课堂作业五行的概念及特性各是什么?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次序、关系如何?课堂测验及提问试题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次序、关系如何?备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教学单元题目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要求掌握阴阳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重点: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难点:阴阳五行学说基本规律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1)五行相乘(克之太过)【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的异常相克反应。——顺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过。【次序】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和相克一致)【原因】A.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强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B.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弱,难以乘受正常的相克,使其更加虚弱。(2)五行相侮(反克为侮)【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进行反克,又称“反侮”。——逆五行相克次序的反克。【次序】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木侮金。【原因】A.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强对所不胜一行进行反克。B.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弱,遭其所胜一行的反侮。(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五脏的生理功能(2)五脏的相互关系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子母相传(2)相乘相侮的传变3.用于疾病的诊断4.用于疾病的治疗(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2)确立治疗原则(3)制订治疗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安排:(总体安排及每部分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约40分钟)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约50分钟)复习思考题及课堂作业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含义、次序、原因?五行学说确立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是什么?课堂测验及提问试题区别:五行的相克与相乘;相乘与相侮备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教学单元题目第四章精气血津液教学要求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分类;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和功能。了解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分类。难点: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功能及输泄。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第一节精一、精的概念精是指体内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水谷之精—由饮食化生广义:五脏六腑之精--水谷之精输布于脏腑肾精---禀受于父母,充养于水谷之精狭义:专指肾精中具有生殖功能的一种物质,又称生殖之精.三、精的功能1.促进生长发育。2.促进性机能成熟,维持生殖机能(生殖作用)。3.生髓化血。4.滋养防御作用第三节血一、概念二、血的生成:心、肝、脾、胃、肺、肾的运化下,由肾精、营气、水谷精微、津液化生而来。三、血的功能(一)血液充盈——脏腑组织得养——面色红润,肌肉丰满,皮毛润泽,运动自如,耳聪目明。(二)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充盈——神志清晰,精神充沛,感觉灵敏。四、血的运行(一)循行方式: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二)相关因素:1.脉道的通利,血液的充盈;2.气的协调;3.脏腑的协调。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安排:(总体安排及每部分内容教学时间安排)精的概念、功能及生成(约30分钟)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及功能(约60分钟)复习思考题及课堂作业血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如何?血的运行与脏腑功能如何?血的功能?课堂测验及提问试题血的运行与脏腑功能如何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