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摘要: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在大多数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或记,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因此,重视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学习方法预习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数学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科目稍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部分学生还未脱离中低年级教师的“哺乳”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造成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重视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数学学科的预习不同于语文的预习,不能只停留在读通的基础上,必须读思结合、2读写结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明确要求:1、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2、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例如,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就离不开分数基本性质和通分等旧知识的复习。3、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问题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4、预习中可以试做数学课本上的练习,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为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听课方法的指导对学来来说,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只有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才能使学习获得成功。专心听讲是根本原则,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作用,不一心二用。听课时,努力排除干扰,做到眼到、耳到、心到,使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对自己知识难点的讲授上,同时还应注意听课的方法。1、模仿接受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小学数学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并以教材内容为学习线索进行的。如学生学习画圆,开始通常都是模仿老师示范的操作步骤:先分开圆规的两脚确定圆的半径,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确定出圆心,最后将另一脚在纸上绕圆心旋转一周。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主动去接受老师的讲解,并根据老师的讲解、提示,理解所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内化3到头脑中去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2、理解记忆法。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丰富多样,算题千变万化,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积极思考,学生认知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3、操作观察、实验探究。操作和观察是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那些抽象水平较高的数学知识,学生更是需要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等直观感知活动去实现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要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最后再总结归纳。4、学会质疑问难。如,学了比的认识后,学生提出:“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为什么赛球时就有2:0呢?”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这个意想不到问题,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转问大家:“球场上的比和今天学的‘比’一样吗?”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赛球指的是两数的相差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指两数的倍数关系,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由学生对教师讲解中的不理解结合实例提出疑问,通过辨析,提高了认知,扩大了受益面。如果课内一时不可能解决,就应把疑问或问题记下,留待自己去解决或请教老师,并继续专心听老师讲课,切勿因一处没有听懂,思维4就停留在这里,而影响后面的听课。一般,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习之用。三、课后复习及作业巩固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习可分为课内复习和课外复习。课内复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带领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对问题进行归类,讲解。可分为以下类型:(1)概括复习。学生每学完一个小单元或一个大单元,就组织他们对于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再概括,理出纲目,记住轮廓,列出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单元的主要内容。(2)分类复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比较,以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深度、广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3)区别复习。把学过的相似的概念、规则等,如以区别、比较,掌握知识的特征。总之,一方面,复习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况,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认知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复习,不断地对知识本身或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进行提高与精炼,是有利于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课外复习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形式搜集相关问题独立解答,不能解答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交流。同时要注重知识的巩固和反馈,讲练结合,及时作业。由于作业是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能检查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平,所以它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困难,或做错的题目较多时,往往标志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应引起警觉,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决。5四、小结和反思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性极强的学科,它的知识系统性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发展。所以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学会迁移类推、举一反三。如,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复习了圆,能理清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复习了百分数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马上能联想出成活率、及格率、发芽率、出油率等相关知识,还能类推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总之,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总结,不断钻研和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