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rwpe新世_纪中小学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效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Youhavetobelieve,thereisaway.Theancientssaid:thekingdomofheavenistryingtoenter.Onlywhenthereluctantstepbysteptogotoit'stime,mustbemanagedtogetonestepdown,onlyhavestruggledtoachieveit.--GuoGeTech新世纪中小学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效应研究心得2009-02-0120:50:09阅读29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既古老又在当前极为迫切的问题。教师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古代就已经受到重视。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韩愈、朱熹等人就提出过大量这方面的见解。1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类的教育活动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这必将对包括教师心理素质在内的教师素质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在1980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心理”专章中专门探讨了教师的基本心理品质及其形成与作用,其后至今,人们从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病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教师心理素质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人类已迈入了21世纪,本文拟在新世纪的时代背景下,根据以往人们的研究,尝试探讨新世纪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的挑战、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和组成,以及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效应,以期使人们对这一问题在新世纪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一个概观性的认识。一、新世纪教师心理素质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教师素质面临的挑战,无疑也直接或间接是教师心理素质面临的挑战。对此,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已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了探讨。如有人从全球信息化浪潮出发,指出“信息社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需要新型的教师。”2有人从现代教师角色特点出发,提出现代教师在社会舞台上所扮演角色与所承担职能多重化,必然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3有人则分析了影响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小学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4有人从新时期对人才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出发,论述了教师必须具备的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素质,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5尤其是我国学者张人杰教授从教育系统外部变迁(远位变量)和教育系统内部变迁(近位变量)两个维度,对中小学教师必备素质面临的主要挑战作了立体审视,使人们对中小学教师必备素质在世纪之交面临的挑战有了比较全面而清醒的认识。6我们认为,当前我国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多层次而复杂的,这些挑战有的来自教育系统内外部长期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困境,有的则来自教育系统内外部变迁所带来的新的问题与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日益加快的世界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挑战。关于全球化及其已经或即将给人们带来的挑战,正吸引着各方面的关注,人们的认识也众说纷纭。欧洲委员会对全球化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全球化可以界定为由于商品和服务的流动、也由于资本和技术的流动,而导致的各国市场和生产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的过程。”7这一界定显然揭示的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这一全球化最首要的特征。我国有人将全球化概括为四大特征,即: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交通与通讯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极化。8加拿大学者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则强调:“当今全球化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并非其单一性,而是其全球互联的本质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9但不论人们对全球化持有何种认识,有一点则是大多数人趋于一致的,那就是“全球化正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影响十分积极,有些则导致险象环生,让人不寒而栗。”10积极的影响如在全球化过程中“因为有了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世界各地的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面相互面对着。------互联网可以充当潜在的、新型的人类交往的象征,有望让那些古老的、使得世界各族人民长期相互隔绝、相互猜忌的恐惧和偏见逐渐腐蚀掉。”11消极的影响如“昔日那一系列帝国主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正以新的面目和姿态延续到当代,并得到世界上众多国家的效法和支持。那套方式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自然环境的破坏、地方身份的毁灭、贫富差异的拉大。于是,这种形式的全球化可能会埋下新式的人类灾难的种子。”12作为一种合乎逻辑的认识,教师及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全球化带来的上述种种影响的挑战,诸如在全球化过程中市场对教育的控制与反控制、教师地位与角色的重新确认、教育教学过程的重新审视等等。总之,全球化“给教师提出了独特的挑战,因为教师正处于旧秩序的逻辑和新秩序的要求之间。正是对新秩序可能有哪些要求进行的论争决定着不仅是教师的生活,而且是广大普通公民生活中的张力。”13其次,当代中国不仅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更面临着自身社会转型过程中诸多二难困境的挑战。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现代化的历程至今以及在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均只能在多重二难困境中推进,这些困境包括:“经济方面,发展经济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问题,经济增长与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强化中央调控能力与扩大地方和单位自主权及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的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和大众参与民主自由的关系等问题;社会方面,社会的分化与整合,社会资源分配与利益调整,社会失范与规范的问题;文化方面,传统与现代,中与西,冲突与融合,汲取与扬弃,继承与创新等诸多矛盾问题。”14上述困境必将给我国教育事业和广大教师构成诸多挑战。积极的一面是,社会发展与进步了,对教育的需求更大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了,这给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不利的一面是,长期困扰我国教师的一些问题仍会存在,比如,我国学者张人杰教授在探讨教师素质时高度关注的教师社会地位与教师队伍稳定问题,15时至今日不能说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某些地方仍很严重。据报道,“我国大范围的拖欠教师工资已经持续了近10个年头,教育部的统计表明,至去年4月,全国除北京、上海、天津、浙江、西藏5个地区外,其余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现象,累计拖欠额135。65亿元。”16另据最近报道,广东某地“不少退休教师因工资被长期拖欠,竟到附近的神庙替人算卦聊以糊口。”17从这两则材料,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教师地位仍然存在的问题。可以预见,在当前我国社会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尚处于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及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尚未完善之前,包括教师地位问题在内的各种对教师的不利社会挑战仍会长期存在。再次,就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内部而言,教师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是复杂而多样的。除了张人杰教授曾经探讨过的教育内部最首要的挑战即“对跨世纪社会所需要的新人之要求”,18我们认为比较突出的还有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教育竞争问题、学生学业失败问题、师生关系、教育管理、学校教育转轨等方面不同层次的问题与挑战。这些挑战的存在既与前述教育系统外部环境因素有关,也与教育系统内部长期以来的运转机制有关。以当前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教师心理健康素质问题而言,有人指出“由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化带来的从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的以系列变化,升学竞争导致的教师教学重负,以及缺乏教师(含师范生)心理教育和辅导制度等原因,当代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机率较大。”192000年4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运用SCL—90心理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已构成‘心理疾病’------”而其原因在于“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新的竟聘机制使不少处于弱势的教师不适应。如某市教育系统曾开展教师竞争上岗,结果在聘任名单还未公布时就有6位不同学科的老师相继自杀。”20从其它大量类似的调查不难发现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本身既对教师本人的工作与生活适应构成挑战,又是由种种教育系统内外部因素交织所引起,这恰恰也印证了张人杰教授曾明示的:教育系统内外部挑战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21它们往往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需要人们深入加以分析。二、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与构成如前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师心理素质日渐重视,作了大量研究,这里,拟将人们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与构成的认识作一勾勒。首先,人们对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作了探讨,可以说得出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燕国材教授认为,素质可定义为“人们生理的心理的与社会的一系列特点的综合。”认为素质包括三大类: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可分为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两大类;智力素质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非智力素质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与性格等内容。他还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社会素质归根结底也就是心理素质。”等等。22这些认识应该说代表了目前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主要看法。也有人指出了目前对心理素质认识的三种不同的倾向:“其一是扩大、泛化趋势,既将人的整体素质仅分为身心两种,将除生理素质以外的一切因素统统归之余心理素质这一概念的范畴之中。”“其二是,将心理素质狭义化,即将某一具体内容的心理教育等同于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其三是,视心理素质为所有心理现象所具有的水平、层次和质量。”认为对心理素质的界定要“避免泛化或片面化”、“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应兼顾社会对人的心理方面的现实要求”。据此,作者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23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发现,目前人们对教师心理素质的探讨也存在几种不同的层次:第一、广义的理解。不可否认,对心理素质的广义理解是有的,也有其合理性。如有人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心理素质与心态是教育生态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在环境条件。它建立在人的生理发展的基础上,又是各种外部环境条件的反映。它与教育的相互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密切。”提出心理素质包括(1)智慧、智力与智能;(2)群性、群育与群化;(3)德性、道德行为与自制力;(4)情绪与性格等。24对教师心理素质广义的理解,往往是将社会素质也纳入考察视野,但侧重从心理素质的角度出发进行阐释。如唐讯主编的《现代教师心理素质》一书,将教师心理素质界定为:“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中生成和积淀的文化素养、教育才能和人格品质的合金。”并构筑了一个广义的教师心理素质理想模型有如表(1)所示:25表1现代教师心理素质理想模型素质结构素质结构因素职业功能社会文化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角色心理素质、交往心理素质、管理心理素质人类文化传承的专门传递者人的社会化的专业指导者教育专业心理素质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科学与教学专业能力素养、教育美学与教学艺术素养、专门学科素养与相关学科素养教书育人的教育专业工作者人格心理素质求真的智慧品质;崇善的意志品质;审美的情感品质;气质、能力、性格、兴趣、动机、需要、个性品质为人师表的人格榜样人格发展的心理辅导者第二、中义的理解。一般倾向于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将心理素质与社会素质相对区分开来。目前,这方面最权威的界定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的,他认为,“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以下成分: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26由于侧重点或表述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认识还有,如心理学前辈潘菽强调教师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兴趣、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意志、教师的教育能力;27有人在探讨师范生的心理素质时提出,“师范生心理素质包括六个维度: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元认知、认知方式、智力水平”28这一认识亦可借用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