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生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形形色色的生物4-1生物的命名與分類一、命名1.俗名:用中文或其他語言所命名例:松樹※俗名的缺點:(1)容易發生同種異名或異種同名的狀況,造成溝通上的困擾。(2)名稱使人誤解,例如鯨魚(哺乳類)、章魚(軟體動物)、山椒魚(兩棲類)都不屬於魚類。2.林奈二名法(拉丁文)←一種生物只有唯一的一個學名。3.學名:由+兩個字組成屬名+種名←形容詞、全部小寫,形容該生物的特徵、產地或其他意義(名詞、第一個英文字要大寫)例:獼猴Macacacyclopis猴子形容圓形的臉※種類相近(親緣關係相近)的生物,其學名中常有相同的屬名,而形容詞可能就不相同。二、生物的分類1.依據—外形、骨骼、遺傳、生殖方式、生活形式、求偶方法、DNA鑑定…..2.分類階層—界、門、綱、目、科、屬、種(層次高低)(生物多、親緣遠)(生物少、親緣近、構造特徵越相似)※階層越低生物越少,但是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就越接近※同屬必同科,未必同種。3.「種」--有多項相似的特徵,(1)在自然的情形下能進行交配,(2)產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後代,這群生物就是同種。※例:狗—黃金獵犬、博美、吉娃娃….皆為同種※不同種交配生下的後代不具生殖能力。如:母馬×公驢→騾;雌虎×雄獅→獅虎※例:狼的學名是Canislatrans,狗的學名是Canisfamiliaris,貓的學名是Feliscatus,所以你想想看,由學名判斷誰和誰的親緣關係比較接近?↑↑↑屬名種名三、五界說—以生物的細胞構造、攝取營養的方式等特徵為依據,將生物分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動物界、植物界。★病毒1.定義:病毒僅具有部份的生物特性,而且只能在活細胞中繁殖,因此許多科學家不認為病毒是生物。2.體積:病毒比細菌還小。3.構造:蛋白質外殼+遺傳物質4.種類:愛滋病病毒、SARS病毒★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由上述演化過程可知以前到現在有什麼改變?1.水生陸生2.單細胞多細胞3.簡單複雜植物界動物界菌物界多細胞可登陸(4)動物界—捕食攝取養分,沒有細胞壁。(5)真菌界—靠吸收取得養分,有細胞壁但結構與植物的不同。(3)植物界—可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養分,有纖維素的細胞壁。單細胞,原核(細胞內含遺傳物質,卻無核膜、核仁)(1)原核生物界(最早)藍綠藻、大腸桿菌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細胞核)(2)原生生物界(大多單細胞、水生)原生動物類—草履蟲→動物界原生菌類—水黴菌→真菌界藻類—綠藻、金黃藻→植物界4-2原核、原生生物及菌物界一、原核生物界1.定義:原核生物的細胞中沒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細胞核,但細胞內仍具有遺傳物質。2.重要性:是構造最簡單的生物;也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態。3.分布:最廣泛的生物,遍佈高空、溫泉、冰原甚至動物的腸道。4.構造特徵:(1)具有細胞壁(但其細胞壁構造與植物的不同)(2)單細胞、沒有核膜5.種類藍綠菌(1)營養方式:含有葉綠素(不含葉綠體),可進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並非只有植物才會行光合作用)(2)舉例:葛仙米藻、髮菜細菌(1)營養方式:a.分解生物遺體與排泄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b.生活在牛、白蟻等草食動物的腸道中,協助分解纖維素。c.生物遭細菌感染,也可能致病,例如肺結核、霍亂。(2)分類:依形態可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二、原生生物界1.基本特徵(1)大多數為單細胞,或是構造簡單的多細胞生物體。(2)有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一般認為原生生物是由原核生物演化而來。(3)多半生活在潮濕環境。2.種類(以營養方式分)原生動物(1)營養方式:攝食其他微生物或有機物維生。(2)構造:多為沒有細胞壁的單細胞生物。(3)舉例:草履蟲(纖毛)、變形蟲(偽足)、鐘形蟲、瘧原蟲(4)重要性:瘧原蟲可引起瘧疾;某些變形蟲會引起阿米巴痢疾藻類(1)營養方式: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2)構造:具有細胞壁。除了葉綠素外還有其他色素,所以呈現不同顏色。(3)舉例:新月藻(綠藻類)--含有大量葉綠素,因而呈綠色。馬尾藻(褐藻類)--含有褐藻素而呈褐色,具氣囊。矽藻(金黃藻類)--有葉黃素,細胞壁含二氧化矽。(4)重要性:a.海洋中的藻類數量龐大,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產者b.綠藻種類最多,且被視為植物的祖先。原生菌類(1)營養方式:消化環境中的有機物維生,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分解者。(2)構造:形態與真菌界生物有點相似,亦具有細胞壁,但生殖方式不同,因此歸類於原生菌類。(3)舉例:生長在枯枝落葉上的「黏菌」感染水中小魚致死的「水黴菌」3.歸納細胞壁葉綠體營養方式原生動物無無攝食、寄生藻類有有行光合作用原生菌類有無分解體外食物並吸收之三、菌物界--菌物界的生物通稱「真菌」1.基本特徵(1)具細胞壁,沒有葉綠體,不行光合作用(成分與植物的不同)。(2)以吸收方式取得養分(主要分為寄生性、腐生性真菌)(菌絲附著在物體表面或侵入內部,分泌酵素分解物體,然後吸收被分解後的養分)(3)大多為多細胞生物,且由絲狀菌絲構成;單細胞真菌如酵母菌。(4)菌絲產生孢子以繁殖後代。2.種類蕈類(1)形態:外型通常像一把傘,是常食用的一類。(2)舉例:香菇、木耳、金針菇、竹蓀等;另有當作中藥的靈芝、冬蟲夏草(寄生在蛾幼蟲身上的蕈類)。(3)重要性:有些蕈類有毒,不可在野外任意食用。如:紅托鵝膏黴菌(1)形態:長在腐敗的蔬果食物上。肉眼可見明顯菌絲及頂端的孢子囊。(2)舉例:依據其孢子囊中孢子的顏色分類,常見的有黑黴(麵包黴)、青黴(果皮上的黴菌)。(3)重要性:醫學應用上,可從青黴菌提煉抗生素,例如盤尼西林。酵母菌(1)形態:單細胞真菌,無菌絲。(2)重要性:食用價值在於其發酵作用,產生酒精和CO2可利用在麵包製作與釀酒。(3)生殖方式:利用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4-3植物界一、基本特徵通常是指具有纖維素細胞壁、葉綠體,能行光合作用自製養分的多細胞真核生物。二、演化起源1.四億年前,植物登陸。2.植物多分布於陸地,目前認為是從綠藻演化出來的。而其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徵:A.體表出現角質層,防止水分散失B.用氣孔作為氣體交換的管道三、種類—蘚苔、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1.蘚苔植物(1)不具維管束,且生殖需要水,所以只能生長在潮溼的地方,植物體矮小。(2)苔類植物—直立於地面,例如土馬騌。蘚類植物—平鋪地面,例如地錢。(3)常見苔蘚植物,例如在潮溼處,俗稱青苔的植物。2.蕨類植物(1)基本構造:A.已知最早演化出維管束的植物,也開始有根、莖、葉的構造。B.莖通常埋在地面下,稱為地下莖。C.葉多呈羽狀複葉,幼葉通常捲曲。(2)生殖:A.生殖過程需要水做為媒介,所以仍須生活在潮溼的地方。B.葉背面常有孢子囊聚集成堆,內有孢子可散出萌發,以完成繁殖。(3)演化重點:蕨類是古生代的優勢植物,至今則被種子植物取代其地位。(4)常見蕨類:鐵線蕨、過溝菜(過貓)、山蘇花、金狗毛蕨。毬果—裸子植物(不開花、種子裸露)花—被子植物(開花植物)(種子包於果實中)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植物界無維管束—蘚苔植物(孢子繁殖)真維管束低等維管束、孢子繁殖—蕨類植物高等維管束種子繁殖3.種子植物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合稱「種子植物」,是演化程度最為複雜的植物。(1)生殖重點:A.花粉管:因為花粉管的出現,不再以水為媒介完成生殖作用。B.種子:a.種子外有種皮可以保護b.種子可以抵抗乾燥或溫度不適的環境c.種子內含有養分,供萌芽所需(2)分類:種子植物根據其種子是否有果實包被,可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1.基本特徵:(1)種子裸露,沒有果實保護。常著生於鱗片構造的毬果中。(2)樹幹直立高大、葉多為針狀,又稱為針葉樹。2.生殖方法:沒有花,故花粉藉風力傳播。3.舉例:松、杉、柏、蘇鐵、銀杏(活化石)、紅檜(台灣特有種)。4.分布:多分布溫帶地區,但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在中、高海拔山區也有大量分布。5.應用:(1)裸子植物樹幹直立,木材質地緻密,是製造傢俱的好材料。(2)松的種子可食用和提煉松子油★被子植物1.基本特徵:種子包裹在果實中,藉以保護並吸引動物幫助傳播。2.生殖方法:具有花構造,故被子植物又稱為開花植物。花可吸引昆蟲、鳥類等幫助傳播花粉,提升了受精的有效性。因此被子植物與動物的交互影響,造就了多樣的種類,成為目前最為繁盛的植物。3.分類:被子植物種類繁多,但基本上可根據其種子內的子葉數目,分成單子葉、雙子葉植物。子葉葉脈花瓣莖內管束排列根系例子雙子葉植物2片網狀脈4或5的倍數環狀軸根系野牡丹、榕樹、西瓜、菩提樹單子葉植物1片平行脈3的倍數散生鬚根系稻米、玉米、高粱、椰子四、歸納—蘚苔、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可否行光合作用維管束(有或無)繁殖器官(請打√)開花及果實(有或無)孢子種子蘚苔植物可無√無蕨類植物可有√無裸子植物可有√無被子植物可有√花與果4-4動物界一、基本特徵1.真核生物(具有完整的細胞核)2.都是多細胞生物3.缺乏細胞壁4.也沒有葉綠體(或葉綠素),無法行光合作用,靠攝食獲得養分。二、常見的動物門及分類根據動物的構造特徵可將動物分類,常見動物有下列6個門:1.刺絲胞動物門—觸手具有刺絲胞如:海葵、水母、珊瑚…2.軟體動物門—身體柔軟,不分節如:章魚、蝸牛、蛤3.環節動物門—身體柔軟,有一圈圈環節如:蚯蚓、水蛭4.節肢動物門—身體分節,具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如:昆蟲(數量最多)、螃蟹5.棘皮動物門—體表有棘(突起)如:海參、海膽6.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包含魚類、兩生綱、爬蟲綱、鳥綱、哺乳綱※有兩個綱會變態:一個是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一個是脊索動物的兩生類★刺絲胞動物門1.體型:輻射對稱。囊狀個體,內為消化循環腔。身體對外只有一個開口。口周圍有觸手。2.刺絲胞:在觸手上,可攻擊麻醉獵物,之後用觸手將獵物送入消化循環腔消化、吸收。3.舉例:大多生活於海洋,例如珊瑚、水母、海葵;也有生活於淡水,如水螅。4.其它:有些珊瑚會分泌石灰質骨骼形成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1.體型:演化出兩側對稱的開始。身體柔軟不分節,多數有殼保護。2.運動:用肉足運動,但因為殼的妨礙,行動緩慢。3.分類:分類(綱)基本特徵舉例腹足綱(1)厚實腹足適合在路地或水底爬行(2)多具有螺旋狀的外殼蝸牛、鮑、螺、九孔斧足綱(1)斧頭狀的肉足,利於挖掘泥沙(2)兩片外殼對合(3)以濾食維生文蛤頭足綱(1)頭部具有許多腕足,腕足上有吸盤,有利於捕捉獵物。(2)外殼退化或消失,視覺發達。烏賊、章魚、魷魚★環節動物門1.體型:兩側對稱。身體柔軟而分節,每節的外形相似。2.運動:體表有剛毛協助蠕動爬行。3.舉例:分布於陸地的蚯蚓;分布於淡水的水蛭。★節肢動物門1.體型:兩側對稱。身體有分節(體節),但每節外形不同。並具有分節的附肢及堅硬的外骨骼(外骨骼會限制其身體的生長,所以生長過程有蛻皮的現象)。2.附肢:如觸角、足、攝食的構造。3.世界之最:節肢動物門的生物遍佈生物圈各角落,是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動物。4.分類:(1)昆蟲綱A.昆蟲是陸地上最普遍的節肢動物,也是唯一能飛的無脊椎動物。B.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體節。C.大多具有3對步足及2對翅。但某些種類如蚊、蠅只有一對翅,而跳蚤則無翅。D.昆蟲由卵孵化成幼蟲,而後長為成體的過程通常形態會發生變化,這一個過程稱為「變態」,包括兩類: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期→成蟲蝴蝶、蜜蜂、蚊、蠅、蛾不完全變態卵→幼蟲→成體蟑螂、蝗蟲(2)蜘蛛綱A.身體分成頭、胸兩部份體節。B.具有4對步足(=八隻腳)。C.舉例:蜘蛛、蠍子、塵蟎。(3)甲殼綱A.具有5對步足。第一對通常膨大成為螯足,用以捕食和禦敵。B.舉例:螃蟹、蝦、鱟。★棘皮動物門1.體型:幼體是兩側對稱;成體為輻射對稱。體表有棘,體內具有獨特的水管系統,這些管狀構造末端伸出體外形成管足,可以用來移動、攝食及氣體交換。2.舉例:皆生活在海中。(1)海星、陽燧足:中央盤狀構造,周圍通常有5個腕。(2)海膽:球狀個體,不具腕,有堅硬的殼,並長出長棘,用以移動與防禦。(3)海參:體表無棘,體成長柱狀。★脊索動物門1.最常見的脊索動物是脊椎動物,其特點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