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oltq中医_学基础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Youhavetobelieve,thereisaway.Theancientssaid:thekingdomofheavenistryingtoenter.Onlywhenthereluctantstepbysteptogotoit'stime,mustbemanagedtogetonestepdown,onlyhavestruggledtoachieveit.--GuoGeTech中医学基础教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2006年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供中药类专业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01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张登本主编)课题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2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过程。教学过程1简述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约5分钟)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2阐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约3分钟)3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约15分钟)(1)形成的基础和方法:①社会背景;②医药知识的积累;③直接观察与整体观察;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2)理论体系的确立:①大体年代;②标志;③《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本经》等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中的意义。4以朝代为线索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充实和发展。(约20分钟)(1)魏晋隋唐时期:①王叔和《脉经》;②巢元方《诸病源候论》;③孙思邈《千金方》。(2)宋金元时期:①陈言《三因方》;②钱乙《小儿药证直诀》;③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守真,河间,寒凉派)、张从正(子和,戴人,攻邪派)、李杲(明之,东垣,补土派)、朱震亨(彦修,丹溪,滋阴派)以及李杲的老师、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张元素(洁古,易水)。(3)明清时期:①张介宾(景岳)、赵养葵(献可)等的命门学说;②吴又可(有性)、叶桂(香岩,天士)、薛雪(生白,一瓢)、吴瑭(鞠通)等的温病学说。(4)近代与现代提出的新观点:如中西汇通等。5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标志;②金元四大家的理论创新;③明清命门学说与温病学说的新理论。2难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个整体系统,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3思考题: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形成标志是什么?②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学术特点各是什么?③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④中医学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参考文献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22孙广仁.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中国医药学报,2002,17(2):68-713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154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0-36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供中药类专业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02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张登本主编)课题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四、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2了解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1阐述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约5分钟)(1)阐释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上、病理上、诊治上的整体性。(约5分钟)(2)阐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防治的影响。(约5分钟)(3)阐释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与疾病防治的关系。(约5分钟)2阐述辨证论治的概念和思维过程:(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阐释病、证、症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指出证的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约5分钟)(2)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①辨证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如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等。(约5分钟)②论治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如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等。(约5分钟)(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涵义:阐释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涵义,指出中医治病着眼于证的异同。(约5分钟)(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①辨病论治的由来;②“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约3分钟)3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简介。(约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①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②证、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2难点:①人体怎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求从“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两个方面来阐释;②证的基本概念3思考题:①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是什么?②证与病、症在概念上有何区别?②辨证与论治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③何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参考文献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5-62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3-203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24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65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23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供中药类专业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03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张登本主编)课题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2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规律及其相对性与绝对性;3掌握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自和、平衡等运动规律和形式。教学过程1简述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其形成:(约5分钟)2阐释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涵义;阴阳概念的内涵及来源。(约5分钟)3阐述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规定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约5分钟)4阐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⑴阴阳对立的涵义:①相反,斗争;②制约,压制;③排斥,格拒。(约10分钟)⑵阴阳互根与互用的含义:①阴阳互根说明阴阳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如寒与热等。互根关系失常出现孤阴与独阳。②阴阳互用说明阴阳之间在互存基础上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与血的关系。互用关系失常出现阴阳互损。(约15分钟)⑶阴阳交感与互藏的涵义与关系:①阴阳互藏说明阴阳双方中的一方都寓含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阴阳交感的内在动力根源,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②阴阳交感: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会,相错相荡,氤氲化物。机理:阴阳互藏,阴升阳降:阴中有阳故能在阳的鼓动下而上升,阳中有阴故能阴的牵制下而下降。(约20分钟)⑷阴阳消长的含义及形式及其与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之间的关系:阴阳之间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的消长形式与阴阳的对立制约相关联;阴阳之间的此消彼亦消和此长彼亦长与阴阳的互根互用相联系。(约15分钟)⑸阴阳转化的含义、形式及内在依据和条件:①形式:渐变,突变;②内在依据:阴阳互藏互寓,即阴中有阳,阴中有阴;③条件:阴阳消长:或随阴阳消长而转化,或在阴阳消长变化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约1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①阴阳的基本概念;②重点:阴阳的对立、互根、互藏、交感、消长、转化等运动规律和形式。2难点: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交感、互藏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问题必须讲清,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阴阳运动规律和运动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3思考题:①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②阴阳互根互用的涵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③阴阳交感的内在机理是什么?④阴阳互藏的涵义及其意义各是什么?⑤阴阳消长的形式有哪些?⑥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各是什么?⑦阴阳对立的涵义是什么?参考文献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9-112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903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4-614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47-4525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4-576孙广仁.关于阴阳概念中的几个问题.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36-538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供中药类专业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04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张登本主编)课题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3掌握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的概念、规律。教学过程1介绍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4)用于疾病的诊断;(5)用于疾病的防治。(约20分钟)2阐述五行的概念及特性:(1)五行的涵义:①五方;②五材;③五星;④五种元素;⑤五气(六气);⑥五种特性。(约10分钟)(2)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约10分钟)3阐述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1)依据:五行特性。(2)方法:类比(取象比类);演绎(推演络绎;(3)五行归类表。(约10分钟)4阐述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生克:相生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举例说明;相克的概念、次序、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举例说明(约10分钟)。(2)五行制化与胜复:制化的概念、规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胜复的概念、规律(有胜则复),举例(约10分钟)。(3)五行乘侮:相乘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相侮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约10分钟)。(4)五行母子相及:母病及子:母能令子虚及其举例;子病及母:子盛致母实、子盛致母虚、子虚致母虚及其举例(约1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特性。2难点:①五行的内涵:是抽象概念,不是具体物质;是说明事物的特性和相互关系的解释性模型。②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类比和演绎)。3思考题:①怎样用阴阳的运动规律和形式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相应的治疗方法?①五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②五行的特性是什么?③事物的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参考文献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5-232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2-66;79-833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4-1294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79-945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62-472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供中药类专业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05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张登本主编)课题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1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重点是在病理和防治原则方面的应用。的教学过程1简述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②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约20分钟)(2)五行学说在病理方面的应用:①相生关系的传变;②相克关系的传变;③五脏病变的传变模式。(约25分钟)(3)五行学说在诊断方面的应用:①诊病;②辨逆顺。(约20分钟)(4)五行学说在防治方面的应用:①指导脏腑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