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设计:经雪茜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三堡中心中学江苏省第三届中学化学教研活动获奖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溶液、乳化现象等概念,以及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三部分内容。笔者将溶液和乳化现象两部分作为第1课时学习的内容。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是学习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基础。在前面八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都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反应也发生在溶液中,因此有关溶液的知识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点评:教材分析到位学习溶液就要知道什么是溶液,要把溶液和液体有所区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溶液在医药,化工生产中,以及农药的配制都有着重要作用。设计思路溶液是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笔者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引领学生完成知识建构。重视基于化学实验,促进学生对溶质、溶剂、溶液、乳化等概念的认识;注意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指导学生逐步深化溶液的概念;溶液概念的建立,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想,遵循了由宏观到微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探究影响溶解的因素时,对课本实验进行了重组和增添,关注了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参与实验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实验的简约性和有效性。探究乳化现象时,注重通过对比实验,建立乳浊液及乳化的概念;同时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和乳化的区别。重视利用学案,及时巩固概念、深化知识。另外,注意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认识溶解的微观过程,从而化抽象为具体;注意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溶液的广泛应用,从而缩短空间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学习化学有用。点评: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临海地区,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学生们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都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用洗洁精等洗涤剂来清洗餐具等等。因为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与本课有关的人文素材如广饶盐场等,在教学中适时地、有机地渗透爱祖国教育。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所教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说出溶液形成的过程。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了解溶液的特征,认识溶解现象。3.结合化学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通过联系实际,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点评: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些过于粗糙,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溶液的特征;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难点:从微观视角认识溶液的形成。点评:重难点确定较准确,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图片。【投影图片】有关红糖水、白酒、汽水、碘酒、苏打水、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的图片(根据教学实际,也可以展示这些溶液)。【过渡】这些液体都是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溶液,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点评:一节好课的成功在情景导入上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一些简单的图片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是这样导入的:上课伊始,展示四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酚酞、稀硫酸、氯化钡溶液)并设问:“这四瓶无色液体都是水吗?”生若答不是,让其说出依据,若回答“是”,演示“变色”和“无中生有”,然后提问:“水有这个特点吗?”,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变化入手,有利于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将学生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中去。2.成果展示,感受“存在”通过上述情景,引导学生:“生活中你遇到过似水不是水的情况吗?”生答:喝过的糖水,又苦又咸的海水,点滴,汗水等等,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体会,体会到了溶液就存在于自己身边,开拓了视野,增强了探究的意识。(一)探究溶液的形成【实验准备】矿泉水瓶(330mL)、饮料吸管、蔗糖、食盐、凉开水。【分组实验】每组拿1个矿泉水瓶,向其中加水100mL左右(约占1/3),再加少许食盐或蔗糖,注意观察此时食盐或蔗糖的状态;然后将瓶盖旋紧,振荡矿泉水瓶后,再观察食盐和蔗糖的变化。实验结束,总结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各小组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相互补充。【设疑】以上实验中共有的现象是“固体消失”,固体为什么会消失呢?【播放视频】有关食盐、蔗糖溶解的Flash动画。【完成学案】1.刚才配制的两种溶液的名称分别是、,它们属于物。2.蔗糖放进水中后,蔗糖在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的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食盐放进水中后,最终和均一的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3.取出蔗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说明溶液是的。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说明溶液是的。【提出问题】溶液具有均一性,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吗?【实验设计】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品尝溶液味道(感觉是不是味道处处一致)、测量溶液密度(看密度大小是不是处处一样)。【分组实验】在所配溶液的不同位置,用吸管分别吸取少许溶液,然后品尝,发现其甜蜜程度(或咸的程度)相同。【强调】在化学实验中,只有厨房里的食品才能品尝味道。【师生小结】一种物质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吗?【实验用品】除了上面实验中已有的,另外增加试管、硫酸铜晶体。【有关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实验方案确认可行后,动手实验。【分组实验】(1)将少量的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倒入同一支试管内,再振荡。(2)取少量蔗糖溶液或食盐溶液倒入试管,再将少量硫酸铜晶体加入试管,然后振荡。教师巡视、指导、释疑。【师生小结】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阅读课本】第27页,有关溶质、溶剂的概念。【提问】依据生活中的哪些事实,可以说明酒精溶于水?【学生回答】商店里卖的白酒、医院里用的消毒酒精,都说明酒精可以溶于水。【教师小结】两种液体相溶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不过,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还是把水叫溶剂。【完成学案】4.完成下表中有关溶液知识的空白:常见的溶液溶质(溶解前状态)溶剂(状态)氯化钠溶液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碘(固)稀硫酸水(液)氯化氢(气)水(液)小结溶质可以是、、(填状态),若溶液未指明溶剂一般为【讲述】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播放视频】有关溶液用途的视频,内容涉及农业上的无土栽培营养液、工业上的电镀液、医院里的生理盐水、游泳池里的硫酸铜溶液,以及盐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钙的反应等。点评:教师分发课前准备好的蔗糖水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品尝,并且进行描述。设臵真实的情景,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学生亲身体验,并设臵悬念,激发好奇心。通过学生的猜想和交流讨论所品尝液体的组成,以及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理解溶解的过程。通过分组实验蔗糖的溶解和食盐的溶解,让学生经过望、闻、品,深化对溶液的理解。得出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求实的精神。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总结并不是任何种物质之间都能相互溶解的,进一步加深对溶液、溶质、溶剂的理解。(二)探究影响溶解的因素【提出问题】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否相同呢?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又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一问题。【实验准备】试管;碘、高锰酸钾、植物油、水、汽油。【实验要求】固体颗粒取1~2粒,植物油取3~4滴,水、汽油各取2~3毫升。【分组实验】在三支试管里先加入适量的水,再分别加入碘、高锰酸钾、植物油,然后振荡。在三支试管里先加入适量的汽油,再分别加入碘、高锰酸钾、植物油,然后振荡。教师巡视、参与、点拨。【学生汇报】碘几乎不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水中;植物油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师生小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所以影响物质溶解的内部因素有溶质、溶剂。点评:溶液溶解的因素除了溶质本身的属性外,还与溶剂特性有关,本课从这一点做的很到位。如果在溶解快慢上还要考虑溶质的形状,以及温度、是否搅拌还有关,在教学中是否也点到一些。(三)探究乳化现象【展示】上一步实验中加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分组实验】向该试管中滴加4~5滴洗涤剂,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后振荡。要求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完成学案。【完成学案】5.完成下表中有关乳浊液知识的空白:实验操作试管内物质实验现象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植物油、水植物油、水、洗涤剂【播放视频】有关乳化作用的Flash动画。【师生小结】乳浊液的特征、乳化作用。【提问】汽油洗去油污和洗涤剂洗去油污的原理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汽油洗去油污属于溶解,洗涤剂清除油污属于乳化作用。【讲述】乳化作用的用途,如清洗油污(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洗面奶除去脸上的油污等),勾兑乳品饮料,配制农药等。点评;对于乳化作用教着能够从汽油溶解与乳化做了详细的对比,体现了知识的全面性,但是对于乳化原理还不够透彻。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采用了“概念图”式。在节点板书概念,在连线上书写概念关系,从而使板书具有很好的简洁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学反思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课题,促进知识生长。通过展示实验室、实际生活中常见溶液,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寻找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这样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习化学有用。2.重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凸显科学探究。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蔗糖、食盐两种物质开始,设置一系列学生动手、师生分析、小组设计实验方案等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更多的是源于学生已有知识来解决课上的实际问题,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熟悉中感受新奇,注意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体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3.注意搭建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营造合作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设疑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小组进行实验时,更加凸显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点评:本节课的主题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师利用了平常生活常见的食盐、蔗糖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臵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还安排了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时,运用多媒体模拟糖分子扩散到水中去的动态的过程。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