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J2009钢筋研究之柱筋为负解决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GGJ2009钢筋研究之柱筋为负解决方案正文:楼层设置如下框架柱KZ1(800*800)在第3层顶标高设置为7.5m(即高度为0.5m),并在标高7.5m处有梁KL1(200*300)架在上面。按以上设置,汇总时软件即报错,且不能继续对话框下面提示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是输入性错误,很多情况下输入正确也同样会报错的。那如何调整柱露出长度?调整后软件的计算结果又是否正确呢?还是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首先我们来看下软件第2层柱的纵筋计算公式为:3000-max(2500/6,800,500)+max(200/6,800,500)。参照平法03G101-1第36页“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可以看出不论是搭接连接、机械连接还是焊接连接,平法规定钢筋的连接处都必须是在非连接区以上,公式中的max(2500/6,800,500)和max(200/6,800,500)即为2层楼面以上和3层楼面以上的非连接区。接下来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对话框中第3层柱筋长度的计算公式:500-max(200/6,800,500)-300+300-30+12*d。式中500即为柱高,300为标高7.5m处梁高。关键是max(200/6,800,500)为2层柱伸入3层的非搭接区长度,柱截面的最大尺寸800mm已经超过了第3层柱的层高,所以结果就出现了负值。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因为非连接区max(200/6,800,500)已经大于柱高500,按照平法要求,如果采用搭接,钢筋的连接处不可能满足平法要求,所以此种情况下2层的柱筋应该是要和3层的柱筋拉通的,即2层主筋直接通到3层柱顶标高。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设置才能让2层柱筋长度算至3层柱顶呢?第一种解决方案1.直接修改2层柱的顶标高为7.5m2.选项对话框中其它页签,勾选“显示跨层图元”。因为3层已没有KZ1了,但还有梁要以KZ1为支座,只有勾选后,才能在3层看到KZ1(可选择但不可编辑)3.节点设置中,柱顶无节点构造选择为“节点2”此处的12*d和平法中的12*d是有所区别的,平法中12*d是柱筋直锚长度小于LaE时伸至柱顶的弯折长度,而此处不论柱顶梁有多高,都按伸至柱顶弯折计算。此方案因修改了2层柱高,并成为了顶层柱,所以对于2层柱的非连接区高度是有影响的。修改后2层柱的纵筋计算公式为:3500-max(3500/6,800,500)-30+12*d。可以看出此时的长度已经和标高7.5m处的梁KL1(200*300)没有关系了。此方案设置还是比较简单的,缺点就是2层柱变为顶层柱后,其长度计算和平法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第二种解决方案1.第3层KZ1修改属性→计算设置→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非底层柱修改为02.属性中搭接设置全部设置为绑扎3.属性中搭接都设为0有人问,只是设置第1步可以吗?当然只设置第1步也可以正常汇总,但是,计算结果并没有按直通计算,仍然考虑了钢筋连接,同时3层柱的非连接区又被设置为0,这和平法图籍是相悖的。第2、3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直通的柱筋在楼面处断开,但总的长度和直通计算是一样的。按此方案修改后,2层柱的计算公式为3000-max(2500/6,800,500),3层柱的计算公式为500-300+300-30+12*d,按直通考虑总长度为3000-max(2500/6,800,500)+500-300+300-30+12*d,和第一种方案的计算结果3500-max(3500/6,800,500)-30+12*d相比较,应该更加符合平法图籍的要求。后记:以上两种解决方案都可以解决不能汇总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计算结果也不会有多大区别。笔者在这里全部列出来,一为研究软件,二位抛砖引玉,诸位如有他法,可QQ:370161560。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