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类群?概念: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客服了哪些重大障碍?显微镜的发明(列文虎克)灭菌技术的运用纯种分离培养技术的建立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最基本的:(1)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4.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的多样性(2)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5.微生物名人巴斯德(1)否定“自生说”(2)预防接种(3)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4)发明巴斯德消毒法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几种?测量微生物大小常用单位是什么?细菌的形态极其简单,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量度细菌大小的单位是um,而度量其亚细胞构造则要用nm作单位。2.试述G+和G-细菌细胞壁构G+:厚度大(20~80nm),化学组成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G)肽聚糖形成坚硬的多层三维网状结构N-乙酰胞壁酸(N)G+四肽链-肽桥交联甘油型磷壁酸核糖醇型G-: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仅2~3cm)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主要包括外膜,肽聚糖层,壁膜间隙三个部分。3.什么是革兰氏反应,其原理和主要步骤?概念:C.Cram(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原理:G+: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G-: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沙黄复染后呈红色步骤:1.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2.碘和结晶紫形脂溶性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3.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4.沙黄复染,增加脱色菌与背景的反差并区别于未脱色菌4.何为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a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G+最易形成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比正常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有利于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研究)b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cL型细菌: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5.何为糖被,荚膜,芽孢,鞭毛,伴孢晶体?各有何功能?A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功能:1.保护作用,其上大量极性集团可保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可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一些动物致病菌的荚膜还可保护他们免受宿主白细胞的吞噬2.贮藏作用,以备营养缺乏时重新利用3.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以保护细菌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4.表面附着作用5.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6.堆积代谢废物b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功能:1.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2.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3.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4.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5.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c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功能: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d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功能:不溶于水,对蛋白酶类不敏感,容易溶于碱性溶剂e.荚膜:包被在单个细菌外的、有固定层次的、层次较厚透明胶状物质6.何为菌落,菌台,纯培养?a菌落:将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b菌台: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已相互连成一片,这就是菌台7.什么是放线菌?放线菌的菌丝可分为几类型?通过什么方式繁殖后代?菌落有何特点?放线菌:一类主要呈现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在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产生孢子的孢子丝分生孢子(最常见)借孢子无鞭毛胞囊孢子放线菌繁殖方式有鞭毛基内菌丝断裂借菌丝任何菌丝片段(各种放线菌)菌落特点: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薄层彩色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以及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的现象等等。8.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各有何特点?立克次氏体:1.细胞壁较大,光镜下见2.细胞形态多样,自球状、双球状、杆状至丝状等均有3.有细胞壁,G-4.除少数外,均在真核细胞内营细胞内专性寄生5.以二分裂方式繁殖6.存在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不能利用葡萄糖或有机酸,只能利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产能7.对四环素和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8.对热敏感9.一般可培养在鸡胚、敏感动物或HeLa细胞株(子宫颈癌细胞)的组织培养物上10.基因组很小衣原体:1.有细胞构造2.细胞内同时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3.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4.有核糖体5.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须严格细胞内寄生6.以二分裂方式繁殖7.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8.只能用鸡卵黄囊膜、小白鼠腹腔或HeLa细胞组织培养物等活体进行培养支原体:1.细胞很小,直径一般为150~300nm,多数250nm左右,故光镜下勉强可见2.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3.因无细胞壁,故G-且形态易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4.菌落小,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状5.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6.能在含蛋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7.多数能以糖类作能源,能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型或发酵型产能代谢8.基因组很小9.细菌通过何种方式繁殖后代,其菌落有何特点?繁殖方式:细菌可以以无性或者遗传重组两种方式繁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以二分裂法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一个细菌细胞细胞壁横向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并且单个细胞也会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发生遗传变异:突变(细胞自身的遗传密码发生随机改变),转化(无修饰的DNA从一个细菌转移到溶液中另一个细菌中),转染(病毒的或细菌的DNA,或者两者的DNA,通过噬菌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细菌接合(一个细菌的DNA通过两细菌间形成的特殊的蛋白质结构,接合菌毛,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细菌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DNA,然后进行分裂,将重组的基因组传给后代。许多细菌都含有包含染色体外DNA的质粒。特点:细菌的菌落有其自己的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其原因是细菌属单细胞生物,一个菌落内无数细胞并没有形态、功能上的分化,细胞间充满着毛细管状态的水。10.什么是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包括哪几类?概念: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包括:(根据外表特征把原核生物粗分为6种)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第二章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菌物界、真菌、酵母菌、霉菌、菌丝、假菌丝、和蕈菌?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含真菌,粘菌和假菌。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微生物,特点是:1.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3.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4.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5.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6.陆生性较强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霉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菌丝:真菌营养体,管状的细丝假菌丝: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蕈菌:通常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2、什么是单细胞蛋白(SCP)?又叫微生物菌体蛋白,是利用发酵法培养微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3、真菌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各包括有哪些?无性孢子:游动孢子,胞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掷孢子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4、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包括哪些?芽殖:各属酵母菌都存在无性裂殖:在裂殖酵母菌中存在节孢子酵母菌的产生无性孢子掷孢子裂殖方式厚垣孢子有性(产子囊孢子)5、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特征?霉菌: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蛛网状,绒毛状,棉絮状或毡,状;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的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等。酵母菌:一般呈现较湿润、较透明、表面较光滑,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面与反面以及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较一致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1.何为病毒,病毒粒子?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病毒:是一类有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病毒粒子: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特点:1.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2.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3.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4.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组分5.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6.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2.病毒粒子包括哪些基本结构?病毒粒的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核衣壳外还被一层含蛋白质或蛋白糖的脂类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成为包膜,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等附属物。3.何为病毒的包涵体,噬菌斑,噬菌体效价?在实践中有何意义?包涵体: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多为圆形、卵圆形或不定形。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基聚集而成;少数则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不含病毒粒子噬菌斑:由于噬菌体的作用被溶菌而形成圆形斑,称为噬菌斑。噬菌斑的大小,从肉眼勉强可见的小形斑直到直径1厘米以上的大形斑不等噬菌体: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意义:可利用噬菌体进行细菌的流行病学鉴定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