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一条是:A.体形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立克次体E.衣原体3.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B.放线菌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4.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B.有细胞膜且含有胆固醇C.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D.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E.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5.划分某种细菌的血清型,根据:A.细菌基因组核酸序列的同源性B.细菌基因组中G+C含量构成比C.作为特异性噬菌体的宿主菌,其噬菌体型别D.在含血清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形态E.细菌的抗原结构和抗原性26.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根本区别是:A.单细胞B.二分裂方式繁殖C.有细胞壁D.前者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等E.对抗生素敏感二、多项选择题1.可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A.细菌B.支原体C.梅毒螺旋体D.衣原体E.病毒2.仅含有一种核酸的微生物是:A.细菌B.支原体C.梅毒螺旋体D.衣原体E.病毒3.G(+)菌细胞壁含有:A.肽聚糖B.异染颗粒C.脂多糖D.磷壁酸E.中介体4.G(-)菌细胞壁含有:A.肽聚糖B.异染颗粒C.脂多糖D.磷壁酸E.中介体三、填空题1.微生物按其大小、结构、组成等,可分为、和三大类。2.医学微生物学包括医学细菌学、和。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共六类微生物物。4.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和。35.亚病毒包括类病毒、和3类。6.细菌的分型除了噬菌体型外,还有和。7.病毒必须寄生于、内,仅有RNA或DNA和蛋白质的衣壳,属于微生物。四、名词解释1.微生物(microorganism)**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4.菌株(strainsofbacteria)*5.郭霍法则(Koch’spostulates)五、问答题*1.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3大类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2.简述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3.请概述近二十年来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进展。4.如何学好医学微生物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E2.B3.C4.E5.E6.D二、多项选择题1.A,B2.E3.A,D4.A,C三、填空题41.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2.医学真菌学,医学病毒学3.螺旋体,放线菌4.病毒,亚病毒5.拟病毒,阮毒体或朊粒6.血清型,基因型7.活细胞,非细胞型四、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籍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2.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及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3.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4.菌株:从不同来源或从不同时间或地区所分离的同一菌种的细菌。*5.郭霍法则:郭霍根据对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郭霍法则。认为: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该病原菌纯培养。5五、问答题1.三类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比较特点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及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细胞核结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等)组蛋白及核蛋白体(80S)仅有核质或拟核(nucleoid),内含双链DNA,RNA及核蛋白体(70S)病毒体的核心为DNA或RNA;阮病毒为传染性蛋白因子,无核酸体外培养培养基立克次体和衣原体需在活细胞或鸡胚培养,支原体,细菌和放线菌可用培养基培养有些病毒可在活细胞中复制,其余仅能在人或动物体内复制传代2.⑴微生物经验时期古代人类虽未观察到具体的微生物,但早已将微生物知识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疾病防治之中。⑵实验微生物学时期①微生物发现:荷兰人虎克、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德国学者郭霍等为微生物的发现及微生物学学科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②免疫学的兴起;③化学疗剂和抗生素的发明:如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⑶现代微生物学时期近三十年来,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培养、组织化学、标记技术、核6酸杂交、色谱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建立和改进,微生物学得到极为迅速的发展。3.近二十年来随着生化、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飞速进展和检测技术的创新和改进,使医学微生物学获得迅速进展。(1)许多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如1967年以来发现的kuru病、D–J病、G-S综合征、FFI病、羊瘙痒病和疯牛病等,其病原体为朊毒体(prion);轮状病毒(rotavirus)引起“秋季”腹泻(1973年);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iri)引起莱姆(Lyme)病(1974年);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pneumophila)引起肺炎(1976年);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肾出血热综合征(HFRS)(1978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引起溃疡病(1982年);HIV-1及HIV-2引起AIDS(1982年);1989年9月正式命名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九十年代以来发现非O-1群O139霍乱流行优势株以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等血清型)引起流行性腹泻日趋严重;近年来耐药性结核菌株肆虐全球,使结核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2)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遗传变异及细菌的内、外毒素等研究方面,有较大进展。(3)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创新:①细菌检验的微量化、自动化和诊断试剂系列化;②血清学检验方法IF、RIA及EIA的建立;③核酸杂交技术及PCR方法的应用。(4)疫苗、抗生素及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1796年真纳(E.Jenner)发现牛痘苗预防天花,至1977年全世界消灭天花;八十年代以来除死菌苗外,不少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相继应用于人群预防接种,cDNA疫苗也在研究中,7有望用于病毒病的治疗及预防。(5)免疫学独立于微生物学并获快速发展:1958年Burnet提出关于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免疫学跨越了感染免疫的范畴,逐渐形成生物医学(biomedicine)中的一门新学科。国内免疫学科最早于1986年独立。4.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它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检验学及临床、预防专业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是医药卫生后续各种专业课程的重要桥梁课程,尤其是制定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理论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总论、细菌及其它微生物各论,病毒学总论及各论4部分。在学习中要学会自己来归纳总结,总论部分要与各论部分相联系,在对比中找出3大类微生物的共性和特性,领会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等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是偏重于形态学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课程,重点要求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提高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应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它与理论课的学习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注意理论联系实际。8第一章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复习要点: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组成的差别及其医学意义;质粒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构造、种类及其医学意义以及常用细菌形态的检查法。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了解细菌的大小、其他结构和功能。一、细菌的基本结构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基本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1.细胞壁是紧贴细胞膜外的一层很坚韧富有弹性的复杂结构,它具有维持细菌的固定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1)G+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特点是粘肽含量高、层数多、质地致密,具有高机械强度的三维空间结构。磷壁酸有膜与壁磷壁酸两种,是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膜磷璧酸与细菌粘附宿主细胞有关。(2)G-菌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其特点是粘肽含量少,仅1~2层;外膜上的脂多糖是G-菌的内毒素,它由脂类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脂类A是毒性成分。(3)G+菌与G-菌的粘肽组成和区别:G+菌的粘肽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交织成三维网状结构。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糖苷键,青霉素、头孢菌素可抑制五肽9桥与四肽侧链的连接。G-菌的粘肽由聚糖骨架与四肽侧链组成疏松薄弱的二维结构,无五肽交联桥结构。2.细胞膜:细菌缺乏细胞器,所有的代谢活动均在细胞膜上进行,故细菌的细胞膜具有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3.细胞质为原生质,为无色透明胶状物,其内含质粒、核糖体及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质粒为双股环状DNA,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并非细菌生命活动必需;它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自行丢失、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等特点。4.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故称核质。核质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是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壁外面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它具有抗吞噬、抗溶菌酶、抗补体、粘附等作用,是细菌毒力因素之一。2.鞭毛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细菌胞外的细长而弯曲的蛋白丝状物。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有鞭毛的细菌又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3.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细、短而直的蛋白丝状物。又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粘附有关,是细菌的致病因素之一;后者比前者稍长而粗,数量少(1~4根),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细菌遗传物质。4.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发生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芽胞为细菌的休眠状态。它的结构复杂,对热、干燥、10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临床上以消灭芽胞为灭菌的标准。芽胞的形状、位置、大小等可用于鉴别细菌。芽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芽形成一个新的菌体(繁殖体)。三、革兰染色的实际意义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G+菌与G-菌,有助于鉴定细菌,指导临床选择药物,有助于研究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等。一、单项选择题1.与动物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A.核蛋白体(核糖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2.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3.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4.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E.侵袭力5.细菌的“核质以外遗传物质”是指:A.m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6.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A.菌毛B.芽胞C.中介体11D.胞浆膜E.鞭毛7.无细胞璧结构的微生物是:A.革兰阴性细菌B.真菌C.支原体D.立克次体E.衣原体的原体8.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D.核质(拟核)E.细胞壁9.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A.肽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E.脂多糖10.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A.高尔基体B.内质网C.纺锤体D.线粒体E.核蛋白体11.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A.中介体B.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