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缘何出现持币待购?有数据显示,持续3年增幅保持50%以上的中国汽车市场,今年5月份销量比上月骤降20%以上,库存积压占到总产量的10%以上,不少汽车业内人士将其称作中国汽车市场的“黑色五月”。6、7月份,有“车市晴雨表”之称的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感受到了一丝“回暖”的迹象.虽然汽车厂商们纷纷降低车价,试图刺激消费,但市场反应与往年相比依然冷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压力?潜在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新华信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于7月9日至15日,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沈阳5个全国重要城市,进行了一项《汽车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电话访问调查》。新华信的访问员在7天时间里,以随机电话访问的形式成功访问到26530位居民,有效样本2337份。其中308份样本为6个月内计划购车的消费者,成为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即目标被访者。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新华信通过各种专业手段进行控制。问卷经核实后,由新华信专业数据分析人员,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由新华信汽车研究部提供数据支持。一、消费群体的特点新华信调查结果显示:1.在有购车计划的受访者中,各城市中6个月之内有计划购买的消费者,即我们的目标被访者比例分别为:北京37%,上海43%,广州29%,成都27%,沈阳50%;2.在目标被访者中,各城市中都均有30%左右的被访者已经拥有汽车,且70%-80%是私人轿车,现有车的价位普遍集中在5-15万;90%以上(北京100%)的目标被访者即将购买的汽车为私人使用。3.本次调查的目标被访者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学(专科/本科)学历、已婚且家庭月总收入2000-5000元的人群;在性别比例上,北京持币待购消费者的比例男女基本持平(分别为51.5%和48.5%),而其他4个城市男性比例均达到70%以上。二、心理原因1.主要原因面对降价,太多的迟疑乃至心理的不平衡,让消费者更加趋向一种等待的心态,持币待购已成为车市最大的困局。根据新华信调查结果显示,导致消费者出现持币待购观望的心理原因主要集中在3点:(附表1)1)“各厂家频繁大幅度降价,担心刚买完又降价”。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主要原因,有37.7%的目标被访者选择此原因。特别是在26-30岁的年龄段,有25%的该年龄段的被访者持此态度。毕竟在车价浮动频繁的时期,谁也不敢给汽车保值,面对降价,消费者更是无所适从。2)“降价幅度小,我所计划购买的车还没有降到我希望的价格”,有29.6%的目标被访者选择此原因。这种观望心理尤在31-3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中(20.9%)占多数。厂商的价格大战进一步“坚定”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他们期待汽车更大幅度降价,以满足自己价格需求的愿望显现得更加强烈。3)“各种新车型层出不穷,还想再等等”,有22.1%的目标被访者选择此原因。今年新车型推出速度的加快使部分准购车族产生了等待观望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以26-30岁年龄段的消费者(27.9%)居多,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消费对象,他们更愿意用多一点的时间来换回理性的需求。附表1:2.其它原因(附表2)1)“进口汽车关税降低,诱惑力很大”,选择此原因的占目标被访者的20%。随着WTO条款中取消进口配额和降低关税大限的临近,一部分消费者也抱定了等待的心理,以求在同档次的进口轿车中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车型。相对而言,36-40岁年龄段的消费者,似乎是汽车市场中最有耐心等待的群体,他们抱有这种心理的比例占调查人数的近四分之一。2)“购买后油耗、维修、保养、零配件等售后服务因素/费用的影响”,选择此原因的占目标被访者的18.2%。汽车品牌服务的增多也增加了百姓购买和选择的余地,在计划购买轿车时,消费者往往“货比三家”,在车的质量、价位、售后服务方面反复比较,然后做出决定。因此,购买汽车后,各种费用因素的存在,是影响消费者持观望心理的又一原因。在36-40年龄层,20%以上的消费者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毕竟,一笔不菲的油费、维修和保养费用已经成为消费者一道敏感的神经。3)“银行收缩购车贷款,购车资金紧张”,选择此原因的占目标被访者的13%。随着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启动,信贷政策的变化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购车贷款成为18-25岁的年轻消费者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4)“受城市交通状况困扰,如停车、道路拥堵等问题”,选择此原因的占目标被访者的8.4%。在城市交通状况日益紧张的压力下,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当行驶与交通发生矛盾碰撞时,消费者在购车前不得不将其作为考虑的一个因素。36-40岁年龄段的消费者是持这种心理的主要群体,占此年龄段总被访者的30.8%。附表2:3.城市细分(附表3)从新华信调查结果中看到了一些地区差异:北京(40%)的目标被访者受厂家的价格战影响最为明显;上海(28%)的目标被访者主要因为降幅小,同时在受道路交通拥堵(16%)困扰和其他政策法规影响(8%)方面高于其他地区;广州目标被访者受油耗、售后服务等因素的影响(17.9%)高于其他城市;成都(26.1%)和沈阳(25%)的目标被访者在考虑新车型的问题上的比例高于其他城市;广州、上海和北京的目标被访者还在进口车的问题上有所考虑。附表3:三、潜在的消费需求1.车型选择1)购车首选新华信调查结果表明,从整体情况看,目标被访者的购买需求主要集中在中型、紧凑型和小型3类轿车上,分别占目标被访者的26.6%、22.1%和25.3%。在性别差异上,男性的购车首选车型依次是紧凑型轿车、小型轿车和中型轿车;而女性购车首选的车型是中型轿车,其次是小型轿车和紧凑型轿车。(附表4)附表4:2)其它车型计划购买中大型轿车、SUV和MPV车型的目标被访者,调查比例依次为5.8%、7.8%和1.3%,尤其在26-45岁的各年龄段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其中SUV在26-45的年龄段中以20.8%的比例平均分配着潜在市场,中大型轿车被31-35年龄段的消费者以33.3%的比例选中,而MPV在26-30岁的年龄段中则以50.0%的比例高居榜首。(附表5)附表5:3)车型选择与家庭月收入中型、紧凑型和小型轿车是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另外,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消费者,首选车型为经济实用的微型轿车,选择比例占调查人数的29.4%;中大型轿车在家庭月总收入为1001-20000元的消费群中的选择比例有所提高;小型轿车和SUV都以27.3%的选择比例成为家庭月总收入在2万元以上消费群选择的主要对象。(附表6)附表6:4)城市细分:不同的城市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车型选择倾向。40%左右的北京消费者选择购买紧凑型轿车,上海和广州的消费者更看中中型轿车,而成都和沈阳的消费者则将小型车型作为首选。(附表7)附表7:2.购车预算根据总体调查结果,购车预算大都集中在5-10万元和11-15万元,调查比例分别为27.6%和26.0%。1)家庭月总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的目标被访者中,选择16-20万元车型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又以2001-5000元的消费群居多,占调查人数的19.7%;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家庭中,选择21-40万元各个车型的比例也有所上升;收入在8001-10000万元的家庭,购车预算分布在各个档次车型。(附表8)附表8:2)有二次购买计划的目标被访者(已经拥有轿车)中,单位用车消费者的购车预算主要在21-25万元,私人用车消费者的购车预算主要在26-30万元。(附表9)附表9:3)城市细分:近半数的成都目标被访者则更中意5-10万元的小型汽车,广州的目标被访者首选11-15元的车型;而5-10万元和11-15万元的车型在其它3个城市的选择比例持相对均衡状态。(附表10)附表10:从新华信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持币待购”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家庭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消费者中,他们是目前经济车型的消费主力,对汽车的性价比有比较高的要求。各种与“买车”、“用车”相关的费用支出都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因此对于价格的波动往往也比较敏感。但作为汽车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微妙的心理状况往往会给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相对而言,中高档车型的潜在购买者往往是单位用车,或者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具有相当实力的消费者,他们买车时更多考虑的是品牌、车型、性能等非价格因素,因此“持币待购”现象在这类消费者中所占比例不算太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日趋理性,买车不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更多地是为了工作的便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国家其他相关政策的推广和实施,政府机构将会加快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