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HR(三级)基础知识(上)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E-mail:hrbzhouyanhe@126.com15114660494周彦和2011-3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的问题。•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D.本质•2.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劳动力需求量•4.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A.EsO•B.EsO•C.Esl•D.Esl•5.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Esl•B.Esl•C.Es2•D.EsO•6.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A.EsO•B.Es2•C.Esl•D.Esl•7.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Esl•B.Esl•C.EsO•D.EsO•8.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表示为()。•A.(ΔS/S)/(ΔW/W)•B.(ΔW/W)/(ΔS/S)•C.(ΔW/S)/(ΔS/W)•D.(ΔS/W)/(ΔW/S)•9.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表示为()。•A.(ΔW/ΔD)/(W/D)•B.(ΔD/ΔW)/(D/W)•c.(ΔW/W)/(ΔD/D)•D.(ΔD/D)/(ΔW/W)•10.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11.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E)。•A.EdO•B.EdO•c.Edl•D.Edl•12.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F)。•A.Ed2•B.Ed2•c.Ed1•D.Edl•13.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E)。•A.EdO•B.EdO•c.Ed1•D.Edl•14.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F)。•A.Ed2•B.Ed2•c.Ed1•D.Edl•15.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A.ΔL/ΔQ•B.ΔQ/ΔL•C.Q/L•D.L/Q•1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判断正确的是()。•A.AP递减•B.AP递增•c.MP递减•D.MP为负值•17.AP与MP的交点为()的最大值。•A.总产量TP•B.平均产量AP•C.边际产量MP•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18.当()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A.AP=O•B.MP=O•C.APMP•D.APMP•1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MRP=VMP•B.MRP=MP•C.VMP=MP•D.MP=MC•20.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瓦尔拉•21.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瓦尔拉•22.均衡价格论是由()提出的。•A.马歇尔•B.希克斯•c.亚当·斯密•D.瓦尔拉•23.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价格•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24.总供给等于()之和。•A.消费十储蓄•B.投资十储蓄•c.投资十收入•D.消费十收入•25.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6.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27.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8.()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金融政策•D.收入政策•29.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GDP•D.需求弹性•30.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A.大于0.2•B.小于0.2•c.大于0.4•D.小于O•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劳动力市场现象•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E.就业与失业•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有()。•A.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D.验证•E.反馈•3.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阶段。•A.MP递减•B.AP递增•c.总产量绝对减少•D.总产量绝对增加•E.总产量不变•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A.第一阶段AP递增•B.第一阶段AP递减•c.第二阶段MP递减•D.第二阶段MP递增•E.第三阶段MP为负值•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MRP=VMP•B.VMP=MP·P•c.MC=W•D.MP=W•E.VMP=MC•7.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充分就业•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工资•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D.体现工资差异•E.增大工资总额•8.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B.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9.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货币工资率•B.工作时间长度•c.劳动力数量•D.价格指数•E.工资制度•10.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11.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D.灵活性•E.公平性•12.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A.当期支付•B.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13.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总供给•B.总需求•c.投资十储蓄•D.消费十储蓄•E.消费十投资•14.失业类型分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15.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16.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A.平均劳动时间•B.失业率•c.就业人数•D.失业人数•E.失业持续期•17.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18.政府支出包括()。•A.赠与•B.政府购买•c.税收•B转移支付•E.政府呆坏账•19.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A.劳动力供给量•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20.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A.财政政策•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2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A.扩大政府购买•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22.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23.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A.增加货币供应量•B.降低利率•c.刺激投资和消费•D.增加总需求•E.降低消费需求•24.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D.有利于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E.有利于物价的稳定•25.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入增长过度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A.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E.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B.物质帮助权•c.报酬权•D.休息休假权•2.()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B.就业权和择业权•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3.所谓()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利、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A.基本保护•B.优先保护•c.全面保护•D.部分保护•4.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共同参与决定。•A.企业•B.员工•c.员工代表•D.企业家协会•5.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6.()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7.()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8.()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10.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11.()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12.()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13.()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14.()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15.()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A.劳动法的体系•B.劳动法的渊源•c.劳动法的原则•B劳动法的内容•16.()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7.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A.最高,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