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科高一历史课题: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授课日期序号7学习目标【考点】1688年“关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了解英国议会与王权斗争的经过;“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两党制的形成过程;2、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意义。3、理解责任制内阁形成、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分析英国的责任制内阁的一些特点。从而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极其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抽象概念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2.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3.体会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比较中英两国政体以及这两种政体给各自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难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过程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1、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有一个先例。3、从1789年起,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4、德国在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整体与欧美国家相比虽有很大的差异,但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知识链接复习本单元可适当链接必修1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必修3中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必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知识梳理(君主立宪制含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1、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的阻碍②直接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权利2、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⑴爆发:1640年爆发,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⑵复辟:查里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⑶结束:1688年的“光荣革命”二、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1、《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标志:(1689年)⑴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⑵意义:①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②从此,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2、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⑴改革的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⑵改革的内容: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⑶改革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3、责任制内阁制的形成⑴内阁的由来:①18世纪初,内阁还只是由少数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②1721年,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⑵责任制内阁的职权及特点①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⑶主要特点①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无权废除任何法律。②国王的地位: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1、政治方面:⑴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避免专制独裁。⑵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之争,在议会中以和平方式实现,避免暴力冲突。2、经济方面: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3、世界影响: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典范。本课知识结构重难点突破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发展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内阁:原是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内阁制:是内阁政府总揽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又称责任内阁制。【学思探究4】:内阁跟国王的关系如何?内阁跟议会的关系又如何?①内阁,国王“”;国王形式上任命内阁,但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②内阁由选举产生,对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可以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学思探究5】根据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相关知识联系现实讨论:就政治体制而言,布莱尔(工党)能够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首先,工党必须成为多数党其次,工党必须的席位再次,他本人领袖最后,要由任命才行首先,工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其次,工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的席位;再次,他本人必须是工党领袖;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学思探究5】: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1)英国:2)中国:四、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2)内容:⑴的改革。⑵重新分配3)影响1、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1)亦称“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如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在现代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权力象征。(2)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以两党制、常任文官制为主要特点。国王不仅远离至上权力,“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3)作用: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英王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2、现代西方代议制的特点及评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4)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欧美代议制共同特点:1、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是国家形式权利的核心结构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评价--进步作用:1.跟封建专制相比,它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2.议员选举产生,代表民意。3、多数通过原则,保证法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背景确立发展特点《权利法案》颁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4.政党政治竞争,加强政党之间的监督和制约.→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局限性:1.行政权扩张,代表民意的议会立法权削弱。2.政党始终代表一定集团的利益。5: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英两国政治发展有了较大差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8世纪前期,两国政权机构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各自的什么政治特点?说明差异的原因。(2)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则是什么?(3)简要评价上述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影响政权机构变革的根本原因。(1)①变化:中国清政府设立军机处。英国内阁制开始形成。②特点: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皇权)空前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③原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①变化:英国议会改革,多次修改议会选举规则,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②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工人运动发展。(3)中国专制主义强化,封建国家走向衰落,落后于世界剧变的总趋势。英国顺应世界发展趋势,逐渐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方向发展,有进步意义。决定国家政治制度(机构)的变革、调整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课内训练【练习巩固】()1、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及其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关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2、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以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治国家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3、“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4、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5、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D议会对内阁负责()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阵地在A议会B三级会议C教会D大陆会议()7、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A第一部成文宪法B多党制的议会C总统制D君主立宪政体()8、清朝军机处和英国议会大厦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A决策形式不同B人员选拔不同C所属的国体不同D所属的政体不同()9、《权利法案》规定:“为申雪一切诉怨,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聚会。”其含义是A议会必须定期召开B议员有在议会活动的自由C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D议会有限制国王的权利()10、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国家的象征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D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议会()11、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B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之前C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D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12、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