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殖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和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现代免疫的概念已被拓展为机体对“自己”和“异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正常情况下市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固有免疫: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适应性免疫:亦称为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为个体基础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列文虎克——第一台显微镜巴斯德——巴氏消毒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李斯特——外科消毒史科赫——科赫原则梅契尼可夫——细胞免疫学说抗原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免疫原性:指抗原能次级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或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抗原的理化性质1:分子大小。物质的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2:化学组成3: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4:物理性状异物:凡与宿体自身成分不同或从未与特异性淋巴细胞接触过(即使为自身抗原)的物质。1:抗原的异物性是决定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亲缘关系越远,则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越强。2:机体因素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专一结合的特性。抗原表位(决定簇,决定基):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它是TCR/BCR以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抗原表位类型:1:线性表位2:构象性表位交叉抗原(共同抗原):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导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它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免疫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被称为交叉反应。抗原分类: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2:胸腺非依赖性(TI-AG)异嗜性抗原:指一类存在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抗原产生方式:1:天然抗原2:人工抗原根据TD抗原是否由抗原提呈细胞所摄取分为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之外的内源性:由抗原提呈细胞在胞内合成的。抗原应用:1:疾病的诊断与辅助诊断2:疾病的治疗3:疾病的预防免疫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丝裂原: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免疫球蛋白各功能区:1:VH和VL是结合抗原的部位2:CH和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3:IgG的CH2和IgM的CH3是补体点所在,参与补体活化4:IgG的CH3可与IgG的FC受体结合J链: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连接单体IG分子使之成为多聚体。分泌片(SP)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于IgA二聚体上,保护sIgA的铰链区,使其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IgV区的功能: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1: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2:通过其C区发挥作用IgC区功能:1:调理作用2:机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3:介导I型超敏反应4:穿过胎盘和粘膜IgG: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的抗体成分,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IgM: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分子量最大的。IgA:sIgA粘膜免疫,婴儿可从母乳中获得,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IgD: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IgE:I型超敏反应单克隆抗体: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B细胞克隆经融合、筛选和克隆化而获得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其所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补体是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组成:1:补体固有成分:包括经典激活途径C1q、C1r、C1s、C2、C4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补体的性质极不稳定。56°,30分钟即被灭活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旁路和MBL在初次感染或感染早期有重要意义。因为速度快补体活化的调控:1:自身衰变调节2:体液调节因子补体生物学作用1:溶解细胞2:调理作用3: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4:炎症的介质作用5:机体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机制6: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因子是指多中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诱导迅速而强烈排斥反应的抗原次要:引起缓慢且较弱排斥反应的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为HLA复合体HLA复合体的遗传学特征:1:多基因性2:高度多态性(同一基因座位存在两个以上等位基因的现象)3:单元型遗传(指HL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组合,由紧密连锁的等位基因构成)4:连锁不平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编码,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HC限制: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靶细胞相互作用中,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还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HLA分子。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骨髓中的淋巴样前体作者:细胞必须进入胸腺,才能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并离开胸腺进入外周。T细胞抗原受体(TCR),形成TCR—CD3复合体才能被识别CD4与MHCII类分子结合CD8与MHCI类抗原结合CD2(绵羊红细胞受体)玫瑰花状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而来。BCR是嵌入细胞膜类脂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蛋白(mIg),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不同于T.B细胞的第三类淋巴细胞,他们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在其胞浆内有许多嗜苯胺颗粒,故又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参与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超敏反应的发生。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组织内的巨嗜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抗原提呈作用2:吞噬杀伤作用3:免疫调节4: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是一大类重要的专职APC免疫应答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抗原提呈主要指抗原提呈细胞(APC)将抗原肽MHCI类分子或/和MHCII类分子提呈给CD8+T细胞和/或CD4+T细胞的过程。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TCR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p-MHC第二信号(共刺激信号):APC和T细胞白哦面多种粘附分子对结合。CD28/B7体液免疫应答:在B细胞应答中,由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是主要的效应分子,将此类应答称为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特异性BCR直接识别天然抗原的B细胞表位,所产生的识别信号第二信号:CD40L/CD40(B细胞表面)初次免疫应答:病原体初次入侵机体所引发的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1:潜伏期短2应答强度高且持续时间长3: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量小4:再次应答的抗体类别主要是IgG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诱导耐受形成的抗原称为耐受原。同一抗原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为耐受原或免疫原机体同时发生T,B细胞耐受称为完全耐受;仅出现T细胞或B细胞耐受称为不完全耐受或耐受分离。超敏反应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和组织损伤。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又称变应原。分四型:I型即速发型,II型即细胞毒型(III型即免疫复合物型VI型即迟发型)I型:化学药物与组织蛋白结合后成为变应原而诱发反应。特点:1:反应发生迅速,消退也迅速2:由IgE抗体介导3: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多无明显组织损伤4: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青霉素过敏II型:引起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的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2: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靶细胞损伤机制: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2:吞噬作用3:ADCC新生儿溶血症III型: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地膜,通过激活补体以及在血小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参与下,引起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类风湿关节炎IV型:(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引起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性病理损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固相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相中的游离成分分开。免疫学应用:1:免疫诊断2:免疫预防3:免疫治疗免疫预防:1: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类毒素: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制成的。2: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抗毒素:是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机制,人为地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所采取的措施。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为测量单位。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形状三种。细胞壁:位于细胞细胞膜外层,坚韧并具有弹性的结构。主要功能:1:保护细胞2:维持细胞基本形态3:为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必需4:有一定通透性和机械阻挡作用。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组成四肽侧链的四个氨基酸残基,阳性:依次为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交联度高)阴性:三位是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交联度低)阳性: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阴性:外膜:主要有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组成。LPS功能(理解):1:致热作用2:可吸附阳离子3:血清型鉴定4:某些噬菌体吸附的特异性受体原生质体:是指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完全水解细胞壁或用青霉素一直新生细胞壁合成所得到的仅有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结构。细胞质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具有一定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又称细胞膜。细胞膜生理功能:1:选择性控制细胞内、外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运输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作用3:借助摸上含有的与呼吸有关的酶直接参与细菌的产能代谢,它是细菌的产能基地4:是合成细菌细胞壁及壁外各种附属结构的场所5:是鞭毛着生点,并为鞭毛运动提供能量。中介体:又称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结构,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囊泡。核质:是原核生物特有的无核膜、核仁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又称原核、拟核或类核。质粒:是细菌染色体的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芽胞: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能够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后壁对不良环境有极强抗性的休眠体,称之为芽胞。芽胞含有多层保护结构。核心含水量很低。是其耐热机制的关键。皮质层内含有特殊成分(吡啶二羧酸钙盐,DPA-Ca)导致芽胞对热有较强的抗性。在芽胞的各层结构中,共同特点是含水量低、酶活性差、代谢处于停滞状态。与细菌的繁殖体相比,芽胞对热、干燥、辐射、化学药物及其他不良环境的抗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规定湿热灭菌培养基的条件为121°15分钟芽胞的大小,形状及在菌体细胞中的着生位置可作为细菌分类和坚定的重要指标。界门纲目科属种。菌株是指从不同来源地标本中所得到的同属一个种的各纯培养物。群:常用于细菌和放线菌的分类,可以是在种基础上形成的类群,也可以代表属以上类群的集合。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1:水2:蛋白质3:核酸4:糖类5:脂类6:维生素细菌需要的营养物质:1:碳源2:氮源3:无机盐4:生长因子5:水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1:简单扩散:主要是借助细胞内外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使营养物质通过细菌细胞的壁膜屏障结构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2:促进扩散:是借助细胞内外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