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写教案的基本要求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布置作业、教学后记等。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然后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教学重点、难点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点,优化教学过程。教学准备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恰当内容或简短语言,尽快把学生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设计有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2.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主要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3.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案的好坏主要在于教学设计,过程是否清晰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提高,是否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是否有利于教学重点的掌握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新颖独特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理念等等。因此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4.练习设计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教师最好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5.课堂巩固(1)布置作业针对当天所学的内容,精选习题,作业量应以班级内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参考标准,重点内容以课堂内完成为好。(2)板书设计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块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练、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梳理,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的主张,记录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仔细分析课堂教学过程的得失,甄别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譬如: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和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二、教案的编制编写教案前的准备(l)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或称为课程标准)大纲是教案编写的依据,钻研大纲就是要了解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明确单元的知识点及认知层次,了解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内容,课时安排等。从而知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为编写教案打下了基础。(2)分析教材课前,教师在通读教材,了解全书的知识体系及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要对本教案所涉及到的章、节教材进行精读,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先弄清本课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前后章、节的关系,包括具体的知识点和认识目标;然后考虑安排哪些观察实验的内容,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再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最后通过深入的思考,确认那些内容是该教师讲解,那些内容该让学生思考。那些内容学生容易理解,那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从确认教学的难点,并思考解决难点的方法。(3)阅读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教参;有关的报刊、杂志、书籍;中学优秀生物学教师的教改经验或科研报告,优秀教案选;生物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或成果;国内、外应用生命科学技术在工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上所取得的新成就和具体事例。广泛阅读和收集这些资料将会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课讲得更生动、更联系实际。但应该注意切不可在钻研大纲、分析教材之前先忙于寻找资料,更不能利用资料去拼抄教案。此外,对实验课教案的编制,或有观察实验项目的课,还要准备好观察实验的材料,对实验程序要亲自操作一遍,在此基础上才能编写实验教案。教案的编写在经过认真的准备之后,通过文字加工写成教案是编制教案的最后一步。教案的书写形式可有多种,概括起来主要分三类:文字式、表格式和程序式。这样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在一起。例如,文字式教案有时也插入表格,程序式教案中也有文字说明等。此外尚有其它的形式,但是,形式要服务于内容,要能够反映出上课的过程。(l)文字式教案这种教案主要是运用语言文字把教学过程表示出来。它也有详略之分。详细的教案通常把教师在上课时要说的每一句话,要做的每一件事(如演示什么教具,提问什么问题,板书什么内容……等)都按上课的进程写出来,就象一份详细的讲稿一样。下面以葫芦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时的文字教案加以说明。教师:演示丛生的葫芦藓植株挂图,并在黑板上书写三个问题:①葫芦藓为什么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②葫芦藓是否出现了器官的分化?有哪些器官?各有什么功能?③葫芦藓植株为什么长得比较矮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间10分钟)①先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植株②用低倍镜观察葫芦藓植株的整体装片教师巡视指导。观察结束后,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时间25分钟)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先停下来,等一会再观察。现在先讨论第一个问题,葫芦藓为什么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学生举手,教师让某某同学回答。学生:葫芦藓植株很矮小,约2~3厘米高,所以吸水和保水能力很弱。教师:植株长得矮小,吸水和保水能力就弱了吗?联系第二个问题,再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哪位同学来回答。学生:我认为葫芦藓已出现了器官的分化,它具有根、茎和叶,但茎很矮小,褐色,叶片扁平,小而薄,在茎的下面还有根,但弱小。所以吸水、保水力弱。教师:请同学们再用显微镜观察一下葫芦藓的“根”,比较一下与我们过去观察过的小麦根尖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能否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学生观察后回答。学生:看不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没有根毛,只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和小麦根的结构不同。教师:葫芦藓的“根”是真正的根吗?学生:不是。教师:我们把这样的“根”叫做假根。下面同学们再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的整体装片,注意观察它的茎、叶里有没有导管?学生继续观察后,回答没有导管。教师:现在讨论第三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葫芦藓植株为什么长得矮小?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葫芦藓已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所以它吸水、保水能力弱,植株矮小,只能生活在阴湿环境里。从上例看出,这种形式的教案具优点是考虑细致,编写详尽。但这种教案的书写工作量大,而且缺乏机动性,特别是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可能与教师同步,所以他们回答问题时,所讲述的内容并不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回答,不象你所希望的那样,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能随机应便,就会把你的设计方案全盘打乱。因此,在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应留有余地。对新教师初学编制教案,这种形式仍是必要的。老教师或已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和较有经验的教师,可采用简略式,教案要求层次分明,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把各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列出即可,无须把每句话都写出来。这种教案使教师临场发挥回旋余地大,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作必要的调整。(2)表格式教案这种教案主要是通过表格的形式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分别列出,使人一目了然。表格的项目和形式也可以有不同。这种形式教案简明、清楚,操作性强,使用方便。能充分反映师生的双边活动,体现着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编写上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同步进行,有一定优点。表格式教案的栏目设置可视不同的课型有所变化,并非一成不变。(3)程序式教案这种教案以反映教学程序为主,侧重记录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有时也辅以文字说明适用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使用。程序式教案突出了师生的双边活动,而不记述教学内容为主。形式简明,操作方便,能及时反馈,随时可调整教学进程。编写这种教案,要求教师有较高素质,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较熟悉,教学经验较丰富。以上介绍的是常使用的几种教案的编写形式,我们应视具体情况来决定编写。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应注意切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符合认识规律。要增加观察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全面培养科学素质。教案的内容要科学、准确,层次清楚,字迹工整。总之,经过认真钻研、摸索,写出一份反映自己教学特色的教案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