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分析法完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阶级分析法一阶级分析法的内涵什么是阶级分析法,应该给阶级分析法下个怎样的定义呢?戚其章认为,“所谓阶级分析法,就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作为一条指导性线索,并运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阶级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及其各种问题”。①赵吉惠认为,“所谓阶级分析,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划分为阶级及由此产生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所特有的科学方法论”。②蒋大椿认为“科学的阶级分析,以社会存在阶级的事实和科学的阶级斗争理论作为根据”,“阶级分析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从社会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的一种社会科学方法,它是人们认识文明社会历史事物本质的科学逻辑方法之一”③。现在的学术界也基本上是这样解释阶级分析法的,即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思考、认识、分析、解决相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这些“阶级分析法”的定义都是后来的历史学家总结出来的,并且已经“约定俗成”,但必须注意的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阶级分析法的概念。这些定义是否全都科学合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又该怎么理解呢?周一平在《历史研究中“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的再认识》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具体的阐述④。在文章中,周一平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创立了区别于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作出了贡献,但都没有明确提出过阶级分析方法的概念,列宁和斯大林“同样没有谈到‘阶级分析方法’”。接着指出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首次提出了“阶级分析方法”的概念,毛泽东说“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当时的阶级分析法还“停留在社会调查的方法上,还没有上升到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科学等的一般方法论上”。因为毛泽东在文革时期提出了“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一切,分析一切”,阶级分析法成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方法论。因为“经典作家没有把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方法概括、提炼为阶级分析的方法。毛泽东也没有给阶级分析方法做过科学的说明,这样就容易造成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的误解”。“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哲学理论、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这个完整的体系该怎样理解呢?”文章中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从而总结出理解这一完整体系的十六个要点。1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阐明了阶级发生、发展、消亡的规律。2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3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现象,要历史地、辨证地分析阶级、阶级斗争。4阶级斗争是受生产力、生产方式制约的,不能脱离“经济状况”谈阶级、阶级斗争。5政治、宗教、哲学等领域里的斗争,是社会阶级斗争或多或少的表现。所谓“或多或少”,即不是“全部都是”、“纯粹都是”。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没有说是唯一动力。7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组成部分。8阶级社会中的人是划分为不同的阶级的。9阶级分析和具体分①戚其章:《改进史学方法之我见》,《安徽史学》,1983年第3期。②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第222页。③蒋大椿:《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所见之历史研究方法》,《唯物史观与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44页。④周一平:《历史研究中“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的再认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5期。2析是结合的。10各阶级的作用、地位要首先了解。11对阶级内部的集团、阶层要作历史唯物主义分析。12要确切分析阶级对比关系和具体特点。13分析阶级利益及其和政党、政策的联系。14经济地位是阶级划分的基础。15要分析各阶级对革命的态度。16只有了解社会的阶级状况,才能具有对社会问题的基础知识。最后周一平总结到: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及方法论,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割裂的、简单的、片面的了解,就谈不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同时还必须遵循辩证法的原则。二阶级分析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中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恩格斯后来补充说明,原始公社的历史除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贫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抗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①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也说过:一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意向同另一部分人的意向相抵触,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历史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各社会之间以及各民族、各社会内部经常进行斗争······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②这里所讲,阶级分析是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的一条指导线索,具有方法论意义。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用阶级分析法作为研究阶级社会历史的方法论,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渗透到史学研究领域中去;第二,用其他方法研究阶级社会历史时,不得否认和违背阶级斗争理论。关于阶级分析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体系中的地位,学术界曾有过几种观点。刘大年认为,私有制时代历史研究的对象,是“社会阶级、阶级斗争和以此为枢纽的全部社会关系及其体系的运动”。研究对象的特点,内在地规定了研究法的特点。“那就是我们必须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这是唯一基本的科学方法。”③陈高华、李祖德认为,应当全面地理解史学方法论,不能说阐明阶级社会中的任何历史问题,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阶级分析。④他石也认为,阶级分析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即使在阶级分析法适用的范围内,仅仅用此一法而不用其他方法,也难免错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是由多种方法组成的方法系统,阶级分析只能是其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⑤孔立则对此作了较为细致的说明,指出阶级分析法是研究私有制社会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他在历史研究中占有突出地位,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所有科学的方法,都由三个层次组成,即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和本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以历史学来说,除阶级分析法外,还有矛盾分析和历史主义方法等等,也可以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类比、假设等逻辑方法;数学方法、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方法,还有历史学科的专门方法(如史料搜集、整理、鉴别、考订的方法)等等。而且随着科学的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0-251页。②《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86-587页。③刘大年:《论历史研究的对象》,《历史研究》,1985年第3期。④陈高华、李祖德:《加强史学理论、历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光明日报,1985年2月6日。⑤他石:《阶级分析不是唯一的历史研究方法》,《世界历史》,1985年第1期。3发展,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其中某些新的方法还将不断引进历史研究中来。所以,阶级分析只是研究中的一种方法,不能说它是唯一的方法。①蒋大椿认为“阶级分析是文明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之一,但不是历史研究的唯一科学方法。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认为阶级分析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唯一方法。这是解放以后我国史学界部分人士片面地理解唯物史观而提出来的。这个论断既割裂了唯物史观,也无法解释复杂多样的历史事实。”②三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第一,要重视经济研究。马克思说:各个阶级以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条件作为自己的基础,并因这些条件而彼此处于极尖锐的对抗中。③恩格斯说:这些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④列宁曾给阶级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些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⑤从经典作家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都非常重视经济关系,这对研究阶级分析法是有很大启发意义的。葛懋春认为:“史学领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首先必须重视研究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揭露隐藏在政治思想斗争的背后的,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利益,把经济史的研究摆在重要地位”。⑥赵吉惠认为“要着重分析阶级、阶级斗争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⑦周一平在他的文章中说:“进行阶级分析时必须从经济分析入手。把阶级、阶级斗争和特定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联系起来研究,才能揭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⑧蒋大椿认为:“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故进行阶级分析,无疑必须对各个阶级和阶级斗争产生的经济条件进行考察”。⑨第二,具体分析各种政治思潮、个人活动体现哪个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反①孔立:《历史现象的阶级分析》,《福建论坛》,1985年第5期。②蒋大椿:《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所见之历史研究方法》,《唯物史观与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46页。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3页。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3页。⑤《伟大的创举》,《列宁全集》,第29集,第382-383页。⑥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155页。⑦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第224页。⑧周一平:《历史研究中“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的再认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5期。⑨蒋大椿:《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所见之历史研究方法》,《唯物史观与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44-345页。4对唯成分论。列宁说:要是一下子看不出是哪些政治集团或者社会集团、势力和人物在为某种提议、措施等等辩护时,那就应该提出‘对谁有利’的问题。直接为某些观点辩护的人是谁,这在政治上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观点、这些提议、这些措施对谁有利。①葛懋春在文章写到:我们在研究某些思想家、政治家言行时,当然要估计到他们个人出身、家庭条件对他们言行的影响,但是决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用个人出身、成分来解释他一生的言行。因为个人出身、成分对一个思想家、政治家的影响,决不是千篇一律的,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具有很不同的情况。同样出身、成分的人;甚至兄弟之间,都有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思想和政治倾向。②周一平认为:“对历史人物的阶级分析要注意其复杂性、多侧面性。人的阶级出身、阶级属性、代表的阶级利益并不是总是一致的。人的阶级属性是可以变化的。对于有多重性质的人物、变化大的人物,在把握其主导面的同时,不要忽视其非主导的方面,不要用主导方面否定抹杀非主导方面。人的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并不一致。同一阶级的人,有的可以有积极作用,有的则有消极作用,在确定人物的阶级属性、评价其历史作用时,既要看其主观因素,也要看其客观因素;如果两者不一致,则必须具体、分别地研究、评价。③判断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主要看其言行的总倾向为哪个阶级服务,必须坚持“对谁有利”这一标准。文革期间,阶级分析法化简为划清阶级阵线,一时唯成分论盛行,凡是地主身份的人参加农民战争,统统被称为混进农民革命队伍的蛀虫,这实际上是把历史按照主观需要来裁剪,阶级分析法成了“四人帮”达到某一政治目的的幌子,后果严重。第三,必须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历史性和特殊性。蒋大椿说:“对于从属于阶级的阶层或个人的历史活动,我们当然应进行阶级分析。但如果不从更广泛的范围内,结合各种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以至自然的条件去进行具体分析,那么就很难对历史事实得出符合其本来面目的科学结论。”④周一平认为:“阶级分析必须和历史分析、具体分析紧密结合。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历史时期、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民族,阶级关系、阶级斗争都必须具体分析,研究其特殊性、内在规律”。⑤承认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国家、不同环境,阶级斗争有其特殊性。如五个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