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文综测试历史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8.15文综测试历史部分24.《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A.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D.天子为“天下共主”25.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B.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26.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内阁与翰林院)体”诗:思想情感“雅正平和”,心态陶然悠然,以“施政教,适性情”为目的,应制、唱和之作数量非常之多。这反映了A.拯救封建专制陷入危机的情感B.诗人缺乏关怀生活与艺术创造的热情C.对程朱理学和道学家们的抨击D.复古与追求古代优秀山水诗歌的前奏27.孙中山1921.3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他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A.调和劳资关系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C.没收外国资本D.生产资料收归国有28.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29.叶利钦在《我的自述》中回顾斯大林时代:“你在职位的阶梯上爬得越高,归你享受的东西就越丰富……如果你爬到了党的权力金字塔的顶尖,则可享有一切——你进入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完全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国家里为那些获取权位的少数人而实现。”这说明斯大林时代A.苏联共产党内争权夺利的斗争非常激烈B.指令性计划经济滋生了全面腐败C.共产主义在苏联已经发生了质变D.高度集权体制助长了官员的特权腐败30.“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这说明A.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中国居民交通工具多样化B.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主张“公仆意识”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英国的新贵族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地位提高了31.1954年尼赫鲁说:“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些原则可以作为一个榜样。”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关系的首创性B.是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准则C.是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见证D.具有超越社会制度的包容性32.某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时,专门学习著作如下:劳伦斯•斯通的《1640年至1900年英格兰识字水平和教育》、詹姆斯•鲍恩的《西方教育史》、李维的《试论英国工业革命和初等教育普及的关系》、谢天冰的《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据此,探究的主题是A.英国工业革命与社会公平的关系B.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关系C.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D.教育近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33.关于罗马法的分类有三种学说:其一,盖尤斯说,即主张将罗马法分市民法和自然法;其二,托莱芬林说,即主张将罗马法分为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其三,乌尔比尔说,即主张将罗马法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这反映出罗马法A.体系完备、法制成熟B.法典丰富、内容科学C.种类多样、涉及领域广D.法典繁杂、公私相混淆34.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2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美元贬值B.计划指导C.减耕减产D.以工代赈35.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B.“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40.(25分)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材料二在昔日广州商馆时期,一般贸易品的走私是没有的。后来,许多特权由条约获得,世界上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鸦片走私,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就导致了一般的走私。俟后太平天国的叛变产生了混乱,在这混乱之中,广州完全被“叛军”包围,上海也从帝国官员的手里被夺去。外国在广州和上海的周围维持着中立……上海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自由港,从1854年5月起,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普遍走私的那种“自由的”制度必须觅得另一种制度来代替;所宣布过的那种中立化的严格执行必须放弃。作为让步,阿礼国建议用外国人监督的方法去实现,人员由领事推荐,但是为中国服务,由中国付给薪金,并且在中国长官的节制下工作。……新的税务机构在1854年7月12日成立……新章程的实施受到了领事们的欢迎,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要终止那时存在的无政府状态;它也受到商人大众的欢迎,因为它结束了只对他们当中诚信较差的那些人有特殊利益的那种情况;再者,它使这个口岸的税务长官,能够获得除此之外并无别法取得的一项国税。——【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和产生的不良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税务司产生的影响。(7分)41.(12分)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节选自《颜氏家训》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材料一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争论的结果如何?(5分)48.15文综测试历史答案详解24、A由“诸侯”、“天子”和“西周”可以判断考查的是西周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或是与其有关的宗法制,进一步结合材料中的“祖”可以知道是涉及祖先血缘的宗法制的,根据宗法制的规定,祭祀天子祖宗的权利只有继承天子之位的嫡长子享有,分封到地方做诸侯的天子的其他儿子没有此权利。25、A隋唐时期中书省作为三省之一,负责决策,元代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隋唐时的中书省有一定决策权,一定程度上是君主的顾问机构,但没有行政权,元时期的中书省是行政机构,不具有决策权,决策权归最高统治者所有。26、B从材料“以“施政教,适性情”为目的,应制、唱和之作数量非常之多”可以看出此时的台阁(内阁与翰林院)体大多是关注的政治,与生活和艺术联系不大,故选B。27、B1921年时的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不包括节制资本,故A不对,CD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的主张,正是两种主义的区别。28、B29、D“共产主义完全可以在……为那些获取权位的少数人而实现”可知,此集权体制易滋生特权腐败。30、B依据材料知道公社委员不愿意搞特殊化,不脱离群众,廉洁奉公,具公仆意识。A强调交通工具多样化不符合材料。CD也不体现。31、D32、B随着工业革命深入,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促使英国重视教育,有利于教育近代化。从著作关键词不难得出B。33、C罗马法随着罗马疆域扩大,由狭隘的城邦习惯法、市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为适应罗马政治、经济和统治阶级的需要而不断发展,有一个修改完善的过程。由此,“法制成熟”“内容科学”说法错误,“公私相混淆”不符合材料。三种分类,是从不同领域划分。34、A35、B40、(1)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4分)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6分)(2)原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的走私活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帝国主义的中立政策。(4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导致上海经济秩序的混乱。(4分)(3)影响:稳定经济秩序,受到各方欢迎;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上海海关管理权丧失,中国海关半殖民地化。(7分)41、答案举例1:《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经济史研究资料。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颜氏家训》规定:“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从中可以透析当时的家庭收入来源和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透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幅典型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式风光。答案举例2:《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资料。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家是微缩的社会,《颜氏家训》强调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将夫妇、父子、兄弟三亲当作人伦之重,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治家的基本法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在家族中的实施。《颜氏家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