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虚拟中国人网上数据库的有关问题作者:樊继宏,李彭军,原林,唐雷,赵卫东,焦培峰,黄文华,张美超,李鉴轶,钟世镇作者单位:樊继宏,原林,唐雷,赵卫东,焦培峰,黄文华,张美超,李鉴轶,钟世镇(第一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李彭军(第一军医大学网络中心,广东,广州,510515)刊名:第一军医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FIRST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年,卷(期):2003,23(6)被引用次数:3次参考文献(5条)1.钟世镇.原林.唐雷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VCH-F1)实验数据集研究报告[期刊论文]-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03)2.原林.唐雷.黄文华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VCH-M1)数据集研究[期刊论文]-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06)3.钟世镇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学意义及应用前景[期刊论文]-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03)4.杨俊.刘桂清.蔡宣平RAID技术及其在视频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期刊论文]-电视技术2002(01)5.李宇.张江陵.冯丹一种面向视频播放系统的RAID并行预取技术及实现[期刊论文]-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2(11)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原林.唐雷.黄文华.李鉴轶.戴景兴.刘畅.吴涛.王兴海.洪辉文.张美超.焦培峰.陆云涛.吴坤成.李培良.樊继宏.郜元.王庆志.王龙江.武雷.张磊.李新安.陈英华.欧阳钧.钟世镇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VCH-M1)数据集研究-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6)目的构建男性虚拟中国人0.2mm等间距数字图像数据集,并通过改进人体标本处理工艺,提高虚拟中国人(男性)数据集的质量.方法材料选自遗体捐献中心,为食物中毒急性死亡的24岁男性,经石炭酸+朱砂动脉灌注、低温盐水定型、预制冰渣倒立包埋、一次装夹、连续等间距铣削等一系列处理后,采用数码相机照相和计算机自动存储获取数据集.结果共获得分辨率为3024×2016象素的断面9232片,TIF格式数据集容量为161.56G.另获JPG格式数据集两个,分别为:分辨率3024×2016像素,容量为8.31G;分辨率180×120像素,容量为0.74G.图像组织边界清晰、肢体变形较小,断面标记明显.结论虚拟中国人男一号(VCH-M1)数据集的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为后续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有关应用开发提供了质地优良的基础条件.2.期刊论文焦培峰.原林.陆云涛.樊继宏.李鉴轶.钟世镇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图像数据的配准-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6)目的解决中国数字化女性虚拟人图像数据三维重建前的配准问题.方法根据图像数据特点,应用基于外置标记点和基于轮廓比较的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进行参数计算,依参数对图像进行刚体变换处理完成配准.结果使用这两种方法对数据集图像进行配准处理,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这两种方法能够实现此数据集图像的精确配准,而且具有运算量小且易于编程实现的特点.3.期刊论文钟世镇.原林数字化虚拟人体数据获取的现状和对策-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6)数字化虚拟人的研究方兴未艾,任重道远.完整的数字化虚拟人的宏伟研究规划中,应包括虚拟可视人、虚拟物理人、虚拟生理人和虚拟智能人4部分内容.在这个研究领域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人体数据的获取.目前,国内外先后已经报道了9个人体数据集.本文就这些数据集的现状进行了评析,重点揭示了这些数据集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本文还结合中国数字化虚拟人研究具体情况,提出了今后人体数据获取的对策性建议:(1)人体数据集的构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要特别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和速度;(2)数据集要符合信息技术需求,要加强对组织器官的特异性标识;(3)数据集要注重发展的前景,应有明确的应用针对性.4.学位论文祁俐娜基于中国女虚拟人数据集与虚拟现实的数字人体解剖教学系统研究2007数字化虚拟人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对医学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于1989年立项了可视人计划(VisibleHumanProjiect,VHP)以来,国际上许多知名研究机构已经先后开展了自己的虚拟人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也在2001年11月召开的第174次香山会议上,以“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为主题,对如何在中国开展数字化虚拟人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于2003年4月由南方医科大学完成了中国数字虚拟人女一号的数据获取。虚拟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解剖人、物理人和生理人,其中,解剖人阶段是本实验室至今为止的研究重点。它除了是后两个阶段的基础外,也可以独立应用在许多领域。数字人体解剖图谱就是它很重要的一个应用方向。计算机数字人体解剖图谱可以分为二维平面图谱和三维立体图谱。它作为传统解剖图谱的补充甚至是替代品,以其特有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解剖名词的记忆。本文所研究的数字人体解剖教学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人体数据集的结合,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外,还将真实的人体器官完全重现,减小了模型误差。并且根据虚拟现实的沉浸感及交互性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及相互关系。数字人体解剖教学系统的核心——数字人体解剖图谱——实现了三维器官的显示及互动旋转、解剖知识重点提示、器官重要部分的解剖标示、部分器官的剖面显示、人体部分内脏及骨架运动模拟动画、和为学生自测提供的虚拟解剖测验及三维骨架拼图等功能。本文主要阐述了进行数字人体解剖教学系统研究的过程以及理论依据。论文的主要工作可以简单总结如下:1)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及软硬件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人体解剖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2)在虚拟人数据集数据处理工作的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三维模型构建。首先采用表面绘制的移动立方体法重建出初步的器官表面模型,使用’VC++结合’VTK软件包为重建工具。然后,再用3DSMAX对重建好的模型进行修整和材质贴图的设置。3)结合自主学习理论以及解剖教学特点对数字人体解剖图谱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设计,并用Virtools结合3DSMAX进行实现。文章还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及解决办法做了总结,及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5.期刊论文钟世镇.原林.唐雷.黄文华.王兴海.刘畅.傅群武.樊继宏.赵卫东.李忠华数字化虚拟人国内关键技术和进展-中国基础科学2002,(6)在多学科联合的研究工作中,早期的任务,首先要攻克人体切片建模的有关技术.本文介绍我们已解决的人体切片建模关键技术,已在设备改装、切削精度、动脉显示、人体材料遴选、标本预处理等方面取得有创新改进的成果.我们已准备了虚拟中国人I号的标本材料,完成了预切削有关技术的调试,预计于2003年可以将虚拟中国人I号数据集工作完成.6.期刊论文奇云数字化虚拟中国人诞生的幕后新闻-科技潮2003,(4)横空出世,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虚拟人诞生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1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人体模型、人体信息的数字化领域,世界上以美国为主导出现了或者正在酝酿着几个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计划,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如:美国可视人体计化、虚拟人体计划、数字化人体项目和韩国的可视韩国人计划.这些计划可以概括为数字化虚拟人计划,其目标是实现人体从分子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的精确模拟,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新的制高点.7.期刊论文奇云.QiYun数字化虚拟中国人的研究及战略意义(续)——生命科学专题之六-物理通报2003,(4)2数字化虚拟人研究的角逐数字化虚拟人由美国科学家于20世纪末提出,并率先进行研究.此后,世界许多国家都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积极酝酿,或启动专项研究计划.8.期刊论文张杰.龚辉.曾绍群.骆清铭.刘谦.ZHANGJie.GONGHui.ZENGShao-qun.LUOQing-ming.LIUQian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多模态图像配准-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7,24(5)目的:解决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CT图像、MRI图像与断层切削图像之间的多模态图像配准问题.材料和方法:根据这三种图像的特点,选择CT图像为基准图像,在对MRI图像进行配准时,通过求解两幅图像梯度特征的最大互信息,搜索出最佳配准参数;在对断层切削图像进行配准时,采用基于解剖结构特征提取的配准方法获取最佳配准参数;最后,根据所得配准参数对待配图进行变换,从而达到配准目的.结果:对头部三种模态图像数据集进行了配准,与高精度手工分割图像数据集进行对比,配准正确率达到95.8%.结论:配准结果准确,解决了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多模态图像配准问题,为数字化虚拟人多模态图像配准提供了参考.9.学位论文刘丽艳基于数据网格的海量数据管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2005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爆炸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因而海量数据管理技术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以数字化虚拟人为背景,结合国家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数字化虚拟中国人的数据集构建与海量数据库系统”,对海量数据管理技术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的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数据网格技术的海量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网格技术是网格的研究方向之一,侧重于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以现有的分布式、并行式等数据管理技术为基础,数据网格致力于集成网络中的存储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等,建立分布海量数据的一体化数据访问、存储、传输、管理与服务架构,为海量数据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了基于数据网格的海量数据管理,以数字化虚拟人为背景,结合数字人数据集的特点,对存储资源分配、副本管理、高速数据传输、快速数据访问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在局域网内建立了一个基于数据网格的数字化虚拟人海量数据管理原型系统。该系统将网络上分布异构的各种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虚拟的存储环境,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达到了数据的高度共享。2.元数据模型研究元数据是数据管理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据网格元数据研究只关注了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而对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却很少涉及。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并建立了一个网格数据库环境下的元数据模型。该模型采用了关系.层次混合模式,统一管理数据库系统以及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扩展了数据管理范围。并且通过一次定位即可查询到与数据相关的所有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访问效率。3.数字化虚拟人应用平台通用结构通过分析数字化虚拟人的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平台的通用结构。将海量数据管理技术、元数据模型以及中间件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数据管理的数字化虚拟人应用平台,并将其应用于远程教育,展示了数字人在医学教育方面的应用。同时,该平台也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例如天文学、物理学等等,为这些领域的海量数据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最后对前述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0.期刊论文秦笃烈.罗述谦.周果宏.杜光伟.李华.林宗楷.原林.唐雷.黄文华.钟世镇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1(VCHF-1)实验数据集血管标识的突破进展-科学中国人2003,(4)美国可视人项目(VHP)于1994年和1995年分别完成男、女两个人体数字化数据集.开创了数字解剖学和数字化虚拟人体的新时代,是医学从源头上的变革.2000-2002年,韩国启动的可视韩国人5年计划已经完成2个数字化人体实验数据集.中国科学家2001年3月正式向国家提出发展我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和部门的支持,认定这是21世纪医学和有关科技的前沿,认为数字化虚拟人体对于医学、国防、航天航空、体育、服装、高质量生活、车辆设计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将涵盖和超过人类基因组计划,并纳入国家863十五重点发展项目.2001年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的研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发展.中国科学家登上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舞台的切入点是要努力解决国际上尚未解决的科学疑难问题,血管灌注是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钟世镇院士创立的具有世界水平的管道铸型研究中国学派的成就成为发展中国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