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搜寻对产品创新的影响机理探析摘要: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知识搜寻成为企业产品创新与培育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界定了知识搜寻的四种策略,从开放式创新、竞争优势等理论视角剖析企业如何通过知识搜寻实现产品创新,重点关注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搜寻如何吸收与转化为创新产品与服务。最后揭示了知识搜寻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作用机制,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探讨知识搜寻对产品创新的影响机制。关键词:知识搜寻;开放式创新;产品创新;市场知识搜寻;技术知识搜寻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ResearchontheEffectsofKnowledgeSearchonProductInnovationAbstract:Intheopeninnovationera,knowledgesearchingpromotesproductinnovationandcompetitiveadvantagesoffirms.Aftersystematicreviewofsomeliterature,thispaperdevidesmarket/technologyknowledgesearchintofourtypes,andthendiscusseshowfirmsaccomplishproductinnovation.Theresearchfocusesonhowtechnologyknowledgeandmarketknowledgearetransformedtoservefortheprovidingofnewproductsandservices.Finally,thisresearchuncoversthemechanismofhowknowledgesearchinfluencesfirms’competitiveadvantagesbuilding,andinvestigatestheeffectmechanismbasedonopeninnovationperspective.Keywords:knowledgesearch;openinnovation;productinnovation;market-knowledgesearch;technology-knowledgesearch0引言随着产品生命周期加速缩短,“封闭式”创新活动的有效性逐渐减弱,企业识别、获取外部知识并与组织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已成为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前提[1]。近年来“开放式创新”(OpenInnovation)逐渐受到管理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它的核心思想是鼓励搜索与利用外部知识源获取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以构建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1,2]。企业致力于挖掘外部丰富的知识源以弥补现有技术与市场知识的不足,从而克服“非此地发明”(NotInventedHere)和“非此地销售”(NotSoldHere)的难题[2]。学者们通过对Ribeiro、索尼、佳能、丰田等公司现有产品开发进行调研,总结发现这些公司非常重视“know-who”知识,即通过大量正式与非正式方式搜寻并获取外部知识源。跨越组织边界的知识搜寻成为企业继内部研发和外部收购以外的第三种竞争优势提升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从不同知识通道进行搜索、利用外部知识获取新想法和知识,并整合这些想法促进新产品开发。近年来对动态能力成为创新研究的热点议题,强调将产品创新活动作为公司变革和复兴的内部驱动因素[3]。产品创新活动是一项复杂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组织通过对知识的吸收与整合,利用外部新知识进行产品开发,实现外部信息内部资本化,产生商业价值。本研究将从开放式创新、竞争优势等理论视角剖析企业如何通过知识搜寻实现产品创新,重点关注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搜寻如何吸收与转化为创新产品与服务,这对于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乃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本研究中的知识搜寻维度研究Cohen&Levinthal(1990)[4]认为企业学习和吸收外部新知识的能力取决于企业已有知识积累,这种知识积累不仅包括基本技能或共同语言,而且包括企业R&D、营销和制造、技术培训项目等产生的知识。在创新活动中,企业越来越重视获取来自外部的知识,关于不同用户、技术和市场的详尽知识是企业在复杂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5]。研究者将企业知识分为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6]。前者是指企业在培育吸收能力过程中实际探索、转化和开发的知识[4],如企业从外部获取新技术、替代技术、潜在进入者的技术等;后者是指应用和商业化技术知识的机会或市场信息[7]。这两类知识是互补的,两者的结合通过组织学习提高创新与绩效间的关联性。为了克服本地化搜寻倾向,跨越组织或技术界限上的探索将成为企业创新所必须的条件。Rosenkopf&Nerkar(2001)[8]、Katila&Ahuja(2002)[9]等实证研究指出,企业的开发活动主要发生在与技术相关领域。通过本地化搜寻,企业聚焦于类似技术并实现渐进式创新,从而使企业在当前技术领域变得更为擅长。如此反复的聚焦当前技术使得企业建立了“一阶能力”(first-ordercompetence),并通过一阶能力的累积形成竞争优势,但是持续的关注一阶能力将会带来企业“能力刚性”[10]或陷入“能力陷阱”[11]。“能力刚性”或“能力陷阱”的限制都是由于组织过于依赖内部研发能力所导致,因此本地化搜寻没有系统化区分企业对特定技术的自身研发和整合外部研发活动。跨越组织边界或认知边界的活动将会带来更多跨越技术边界或市场边界的探索[9],并通过跨越边界搜寻而获得企业未来需要的新知识。因此,探索能力与开发能力均是支持企业创新所必须的两类重要知识,既通过本地化搜寻深度挖掘与利用现有知识,并整合跨越边界的知识以创造新知识。本研究从知识内容和技术边界两个维度将企业知识搜寻划分为:技术知识探索性搜寻与开发式搜寻、市场知识探索性搜寻与开发式搜寻四类(图1)。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通过不同探索方法产生的知识对随后的新产品开发与竞争优势的影响。图1企业知识搜寻的维度划分探索性搜寻、开发式搜寻与以及后续的知识吸收在利用外部知识过程中有着不同功能,探索性学习阶段主要以获取特定用途的技术知识为主[4],而开发性学习阶段主要是寻找市场知识,知识吸收阶段两类知识显得同等重要,因为知识保留依赖现有的技术和市场知识。由于组织资源的限制,在组织内部的创新过程中,一种高水平的知识搜寻意味着其他类型知识搜寻的低水平[12,13]。但是,在外部获取知识过程中需要更少的资源,这就减少了一种高水平的搜寻过程对其他搜寻过程的消极影响[9]。因此,探索性搜寻与开发性搜寻可以同时存在,吸收能力可能形成一个大于两个搜寻过程相加的整体,这是因为:首先,一系列互补性探索开发式技术知识搜寻开发式市场知识搜寻探索性技术知识搜寻探索性市场知识搜寻搜寻策略知识内容略3与学习过程之间的协调为企业提供了独特价值;其次,由于一系列互补性过程较单个过程更加具有隐性特征而难以观察和模仿[6]。互补性假定与“二元组织”理论相一致[14],互补性理论被认为是通过自愿组合获取协调价值,它定义了当一种资源增加时其他资源也增加的互补性过程。企业对外部技术与知识的吸收与应用能力依赖于企业自身拥有的知识存量与知识内涵,即先验知识[4],但是这种知识存量与知识内涵的挖掘取决于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度开发的程度。开发式搜寻比市场交易机制更方便地整合与应用专业知识,并保护知识、避免外流与模仿[1],这种深度挖掘现有知识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构建组织的动态能力。并且,这些知识一般以组织程序、规范、规则、最佳实践、顾客信任等形式存在,这些知识资产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将有强化组织能力的基础。开发式搜寻虽然能带来竞争优势,但是持续地在现有知识域(knowledgedomain)或组织边界内搜寻容易导致企业能力刚性或陷入“能力陷阱”[10]。探索性搜寻成为企业继内部研发和外部收购以外的第三种竞争优势提升方式,通过对不同知识通道进行搜索、利用外部知识获取新想法和知识,并整合这些想法促进企业创新[1],这已成为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探索性知识搜寻创造更多不同于当前知识基的新技术或新知识,并且,探索性搜寻在创造突破性新技术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9]。但是,仅仅有技术知识还不能完成创新,有关客户、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等方面的市场知识是组织产品创新的重要来源。Sidhu,Commandeur&Volberda(2007)从供应、需求和竞争对手三个角度区分不同市场知识的探索性搜寻,分别对应供应商知识、客户知识和竞争对手知识[15]。这些外部知识对企业产品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市场知识经过筛选过后的知识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如逆向工程、竞争情报等),最终有助于构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2知识搜寻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途径2.1技术知识搜寻对产品创新影响的途径有关技术搜寻方面的文献研究表明,知识基深度将为企业知识整合提供较佳场所,从而增加创新绩效[9]。搜寻能力不同于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开发吸收当前知识的能力,而问题解决技能代表创造新知识的能力[4]。当企业计划开发新产品时,它将面临三个选择:(1)通过内部研发活动创造新的知识元素;(2)在当前知识基中搜寻新的链接;(3)从组织外部搜寻新的知识元素以替换知识基中的旧元素。企业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开发式搜寻,一种方式是发现新的整合现有知识元素的方式,即构架创新;另一种是搜寻现有知识基中知识的新用途。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应着不同的成本与收益,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方案[8]。企业由于受到时间、预算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许多企业倾向选择本地化搜寻[12],即在企业当前的技术领域内进行开发。但是,相比局限在本地搜寻,企业通过整合新颖、新出现和先进的技术更可能开发新产品[16]。搜寻行为直接影响创新产出,包括产品创新数量和产品创新质量。产品创新数量一般用新产品和(或)专利数来表示(如文献[9]、[16])。Katila&Ahuja(2002)[9]主要从搜寻深度和搜寻范围两个维度探讨知识搜寻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内部开发的一个指标,主要是指企业使用当前知识基的程度;后者是测量企业试验新技术的程度,这反映企业探索性搜寻的努力程度。通过实证研究,他们发现搜寻深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企业内部搜寻过度将会限制企业发现新思想与培育设计能力。此外,他们发现搜寻深度与搜寻宽度之间存在着显著正交互关系,即两者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对创新质量的测量主要用发明对未来技术的影响加以衡量,通常操作化为后续发明对该专利的引用次数[8]。对技术知识的深度搜寻(即开发)将会给企业带来多方面收益:首先,因为早期技术复杂性和专利保护等因素,深度知识搜寻将使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新产品。其次,通过将当4前互补性知识于新产品开发中,企业可以获得知识的范围经济。再次,对特定知识领域的搜寻与开发,将会拥有一系列优势,如熟悉知识元素、减少学习时间和成本,以及避免潜在试验错误[12]。最后,通过在特定市场上建立声誉,从而成为利基市场中的领导者。但是,过度的开放式知识搜寻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效果,比如由于环境变化和知识开发边际回报下降,将会限制企业沿着技术轨迹改进和导致“能力刚性”[10]。企业长期关注现有产品和技术的渐进式改进将会失去急剧技术跃迁的机会,Tushman等学者[14]指出企业开发式搜寻仅仅满足当前顾客需求,而探索式搜寻可以满足潜在顾客需求。随着外部竞争环境变化与技术革新日益加速,企业内部积累的技术和经济上的次优方法将会超越主导技术,并刺激主导技术退化。并且,如果企业要克服对特定技术投资回报递减趋势,就必须搜寻多种技术范式(technologicalparadigm)[17]。由于新产品的复杂性,产品创新需要整合多种技术知识,知识搜寻宽度是衡量企业知识整合范围的能力。探索式知识搜寻(即宽度搜寻)将会促进企业用新知识开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