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哲学下册第八课单元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2.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无敌国外交”正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可见,判断一种价值观是否科学合理的标准在于()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②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③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④能指导实践正确开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我国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进行新一轮税制改革。据此回答3~4题。3.国家适时改革税制,体现出()A.事物是变化无常的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D.认识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4.从实践的基本形式看,税制改革属于()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据报道,现在的微电子技术正在向纳米电子技术发展,10年以后,比现在通信技术快1000万倍的量子互联网将出现;微电子芯片技术已从5微米达到0.018微米,美国已发射的5颗小卫星,每颗重量仅为200克左右,体积为10cm×4.9cm×2.5cm。据此回答5~7题。5.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表明()A.发展是人类特有的活动B.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历史性特征c.科学实验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们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6.当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必然会()①促进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②提高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决定作用③促进人们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④使人们创造和发明新的规律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7.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来认识世界。这说明()A.直接经验正在失去价值B.科技的发展拓宽了人们认识世界的途径C.间接经验是认识的重要来源D.科技的发展使主观世界的改造失去意义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的这段话能体现如下哲理()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②认识应当和实践相结合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评价人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9.下列古训名言与漫画启示的人生哲理相一致的是()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B.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C.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道德经》D.博学而无穷,笃行而不倦。《礼记》10.艺术创作需要坚定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认识来源于实践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11.尼采说:“我对我的学生说: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人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2鸡毛蒜皮的人。”尼采的观点()①主张英雄人物是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②承认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③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④赞扬了英雄人物优秀的精神品质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在劳动者表象中存在着的结果与劳动过程实际结束时的结果有时并不一致,这就证明我们的认识有了偏差或错误。这表明()A.任何预见都是毫无根据的B.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错误的认识指导错误的实践1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4.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这是因为()A.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决定B.改造好主观世界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D.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从拟人的角度看。该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因果关系是可以改变的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16.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老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45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通过长期试验,他们发现黄鼠狼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渐渐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这个事实表明了以下哲学真理()A.认为黄鼠狼对人类有害是感性认识,认为黄鼠狼对人类有益才是理性认识B.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C.科学实验对物质生产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D.人的实践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统一《人民日报》报道,由中宣部等三部门联合组织的优秀进城务工人员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他们的感人事迹必将激励更多的人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紧紧相连。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活跃在各个城市、各条战线,成为建筑、建材、采掘、纺织、服装、加工和服务等行业的主体力量。据此回答17~18题。17.他们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紧紧相连,是因为()A.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B.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人比社会更为重要C.个人活动都或多或少地推动社会的发展D.贡献和索取是不可分的18.上述材料主要表明()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在我国,农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城镇群众建设精神文明D.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19.(2008年黄冈模拟)古人有一副读书联写道:“文要醒人方为贵,论当济世始称真。”意在告诉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B.应该注重学习他人经验C.应该学以致用D.应该注重直接经验320.《商君列传》记商鞅变法:“行法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这说明()A.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B.商鞅变法将秦国的人治社会变成了法治社会C.法制的变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D.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1.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亮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A.实践活动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D.事物的性质和状态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改变22.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3.“科学理论”是从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提炼、抽象出来的,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群众所掌握,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由此可见()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③科学理论就是真理④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判断标准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24.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5.在我们常用的成语中包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势如破竹”常用来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竹子竖脆而横坚,竹节横贯不易折断,而竖劈则裂。“雨后春笋”比喻大量涌现、蓬勃发展的新生事物。这些成语的产生体现了()A.新事物的成长是一个曲折的过程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经阶段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科学知识都是唯物主义者创造的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7.(12分)我国中医药治疗不仅继续在国内得到患者认可,而且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显现出来。现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两个下属机构从2200万曾受到针灸治疗的就医者医疗实践中得出结论,中医针灸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关节病疼痛。而此前,西方国家对中国中医药治疗持怀疑、否认态度,禁止或限制这种治疗手段。现在,这些西方国家对这些传统治疗手段的认识,有助于中医药治疗在西方国家发展,更好为患者服务。结合材料分析: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体现出来的?428.(16分)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2)从认识论的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29.(10分)20¨08年4月19日《农村大众》栽文指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农民的认识不统一、觉悟不提高、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工作,应切实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农民---把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离不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扶持农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民致富乃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1)为什么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2)材料中应切实抓住的几个环节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5哲学下册第八课单元测试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CABBBABCBCAB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项BABADCDAADC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等有关知识,要回答有关哲理,其次要回答出相应的意义。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有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新农村建设。(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从农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农民得到实惠。(3)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评分标准: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4分,每个分要点中,哲理占3分,分析占1分,共12分。27.(12分)我国中医药治疗不仅继续在国内得到患者认可,而且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显现出来。现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两个下属机构从2200万曾受到针灸治疗的就医者医疗实践中得出结论,中医针灸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关节病疼痛。而此前,西方国家对中国中医药治疗持怀疑、否认态度,禁止或限制这种治疗手段。现在,这些西方国家对这些传统治疗手段的认识,有助于中医药治疗在西方国家发展,更好为患者服务。结合材料分析: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解析: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认识又指导实践,这就是实践与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