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A.抵抗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C.结构不可破坏性D.功能绝对稳定解析: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答案:B2.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B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A.甲→乙→丙→丁B.C.D.解析:B项生产者种类多,构成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抵抗力稳定性也最强。答案:B4.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适宜比例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第2页共6页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解析: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小,因此要放置在环境适宜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答案:C5.(2012·焦作期末统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解析: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可能会破坏了原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C6.下图曲线Ⅰ代表抵抗力稳定性,曲线Ⅱ代表恢复力稳定性。一片被毁森林在恢复过程中,稳定性的变化是()解析:由于在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会越来越弱。答案:A7.(2012·安庆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第3页共6页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解析: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水藻产生的氧气不足以维持其生命的进行。答案:A8.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所以③错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与题中⑥⑧无关。答案:C9.(2012·豫南九校联考)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解析: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这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作用,生态系统正是通过这样的作用,来维持自身的平衡。答案:B10.(2012·武汉模拟)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图C初级消费者种群数量恢复相对稳定的时间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第4页共6页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1分)2008年初,我国遭受罕见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湖南、贵州、江西等多个省份受损森林面积2.79亿亩,相当于全国森林面积的十分之一。此次灾害中苗木被冻死现象非常普遍。灾害还留下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隐患。(1)森林中苗木大量被冻死,意味着食物链中被破坏的成分是。(2)灾害中留下森林病虫害的次生灾害隐患,最可能是因为食物链中营养级已被破坏,相关的食物链是。(3)这次受灾的地区是我国林业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受灾之前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状态,请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角度简要分析保持这种状态的原因。(4)请给本次受灾的南方省份提出两条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议。解析:(1)苗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食物链中是生产者。(2)受灾后森林有病虫害隐患,最可能是因为食虫鸟在雨雪灾害中被冻死,相关的食物链是:植物→昆虫→食虫鸟,食虫鸟为第三营养级。(3)正常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受到的外界干扰若不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会很快恢复,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若超过一定限度,则恢复起来会很困难,甚至不能恢复。(4)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对于受灾后的森林来说,要增加生态系统的组分需先增加生产者(苗木)的数量。答案:(1)生产者(2)第三植物→昆虫→食虫鸟(3)相对稳定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限度内,生态系统即使受到外界干扰也会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状态。(4)建议:①积极植树造林;②禁止滥砍滥伐;③从思想上教育人们要爱护树木。12.(7分)近几十年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干扰。如下图是生态系统功能大小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请据图回答:第5页共6页(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和。(2)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值越大,该定量指标越。(3)S值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量指标。(4)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与草原生态系统的S值相比,较大的是。解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2)图示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指标,T值越大,表明抵抗力稳定性越小。(3)图中S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指标。(4)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草原生态系统小,故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较大。答案:(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2)抵抗力小(3)恢复力(4)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13.(12分)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过程如上图所示: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1、2、3号;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③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1、2、3中各加入1条,并在2、3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2)记录结果如下:瓶号1号瓶2号瓶3号瓶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数)31125①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②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第6页共6页③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3)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步骤:第一步: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4号瓶,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号瓶作对照。第二步:。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2、3号瓶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和空气。2号瓶与3号瓶相比缺少分解者,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该实验说明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实验中,变量应为光,其余条件均应相同。答案:(2)①光、水、温度、空气②分解者③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3)33号瓶置于光照条件下,4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4号瓶内的金鱼生存时间短于3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