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1页共13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5.3《树》(节选)教案1(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挖掘课文内涵,学会抓住文本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分析,分清作者写不同树的“疏”“密”笔法有什么不一样,思考为什么不一样。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感受树的深刻意义及精神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自然,感悟人生。认识教材①《树》在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是《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位于语文书115页至118页之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四个单元的散文,已经从“形与神”、“情与理”、“小与大”“虚与实”的角度理解了散文的一些内容,据此本课是再次从以上一些角度出发,让学生能更系统的把握散文的一些特质,进而能够独立的解读一些有难度的散文。文写了各种各样的树,但其实是借树发挥,主要是由树引发作者对各种文化现象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关注。}②体会文章的写法{第五单元三篇课文的共同特点是收放自如,疏密有致。文章的“疏”指的是行文从容,简约自如,它表现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行文气度;“密”则是指表意精细,包括构思周密,层次清晰,结构严整,等等。}通读全文,梳理内容。文中写到了哪几种树,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对应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明确】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除了重点谈菩提树、圣诞树、棕榈之外,还谈到桑、松等。在作者看来,这些树,或者与一种信仰有关,或者代表了一种精神。譬如,菩提树与佛教有关,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圣诞树与基督教有关,担负着一种救赎主题;棕榈与回教有关,体现了倔强、忍耐的品格;桑虽然无关信仰,但显示了可贵的朴实与清严;松则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本文原文共四节,这里选了其中的三节。这三节的思路是怎样的?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2页共13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明确】第1节——菩提树的姿态和内涵①段,“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起头一句简洁的陈述直截了当地将菩提树的姿势呈现了出来──“谦逊”“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这句话仿佛探照灯一样,其光线所及,后面的几段描述都在它的辐射之下。(辐射全文)②~⑥段,从不同侧面刻画了菩提树的树身、叶廓乃至表皮,有的着眼于细节(第⑤段),有的偏重于整体(第③段),有的是二者兼顾(第②、⑥段)。在这一节末段的后半部分,“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地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点明了菩提树与佛教的关联,深化了前面所有描述的内涵。第2节——圣诞树和棕榈的对比①段,作为过渡,承接第一节关于菩提树的描述,以议论的方式进一步指明了菩提树的象征意义:“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的一生,在充满煎熬的人生苦难中省思乃至透彻后的大觉悟,这正是人类自我提升的一个漫长路途……”②~⑨段,通过“相对的,最能代表西方宗教态度的是三角锥体的圣诞树”(2节②段首句)一句,转入了对圣诞树的谈论。作者先从圣诞树代表的宗教态度谈起,然后谈到了耶稣的“下凡”;在快镜头回放了这一逐渐“下凡”的历程(③~⑥段)后,作者指出“圣诞树在世界各处惊人地繁殖着”(2节⑦段首句),以至于成为“唯一不可能绝种的植物”(2节⑦段)。这里隐含着作者的忧思,这种忧思随后就变得强烈了──“使得大家已没有余地去考虑它们在我们文化土壤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⑧段),在此基础上,作者将自己的思绪推进一步,深入到对于“现代商业和化工技术”的反省(⑨段)。⑩段,由“棕榈是另一个典型”这句,转向了关于棕榈的谈论。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3页共13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其后的六个段落(⑩~12段)述及了“在干涸的险地随遇而安”(2节⑩段首句)的棕榈,指出它“倔强的性格正和生存其间的回民吻合”(2节⑩段首句),甚至“紧裹蓑衣的树干也与阿拉伯民族布罩之内那瘦削的面颊互相呼应”(2节⑩段首句)。棕榈的确显示了完全不同于其他树种的性格:顽强、坚韧。这样,第二节其实谈了两种树:前半部分谈圣诞树,后半部分谈棕榈;二者形成了一种对比,作者的态度也有极大不同。第3节——桑和松的品格①段,开头,作者仍然用了一段文字再次谈到棕榈──“矮小茂密,一头乱发”(3节①段首句),像一个补充。②~④段,随后就转入了对桑的谈论,(桑的品格)。所用的过渡语是“然而”,作者的情绪溢于言表:“最怀念的是后院的桑”(3节②段首句)。作者谈论的重心是:“桑是凡品,然而一举枝、一抽芽皆有中国民间的贵气无限”(3节②段首句);桑的枝、叶、汁,无不体现了一种“贵气”(②段)。接着,作者以中原农村女子采桑叶饲蚕的情景,指明“桑是属于庶民的”(3节③段),寄寓着“民间劳动之美”(3节③段);又借诸葛亮上疏的故事,写出了桑的“清严方正”(3节④段首句)。⑤⑥段,作者顺便以简洁的词句提及松的品格,认为松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3节⑤段),当他在“大风里看到一列列淹没棱线和低云的巨松”(3节⑥段)时,“心智仿佛直接融入了那片郁绿的深处”(3节⑥段)。这样的描写似乎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余味。⑴作者在谈到圣诞树的时候,含着怎样的情感?⑵“桑是属于庶民的”(3节③段末句)“桑是凡品”(3节②段首句)那么作者又为何说其“贵气无限”(3节②段)呢?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4页共13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明确】⑴答案:作者对代表了救赎意义的圣诞树的情感,有着不同的层次,开始说:“西方宗教已经完全否定人的自觉,基督背负了意味着冲突和对立的十字架,人类则在神的目光下背负原罪。因此,耶稣是来‘降生’的、来‘拯救’的,人们鼓舞的不是他给成圣立下了楷模,而是他终于下凡来了。”(二节②段2、3句)包含着一种微微的不认可,到“圣诞树在世界各处惊人地繁殖着,人们围着它们狂舞、欢唱,不论是否信教,耶诞树已经被人类当做一种季节的征候、一种普世的意象”(二节⑦段1句)“使得大家已没有余地去考虑它们在我们文化土壤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二节⑧段末句)等语句表明作者对其浓重的商业化的担忧,直至“圣诞树在殖民时期毕竟附随着武装白人和前仆后继的神职人员光荣地征服了黑人非洲”(二节⑩段2句)表明作者对其所代表的殖民主义是深恶痛绝的。{要指导学生抓住文本内在联系,去分析暗含着作者感情的语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答案:作者说“桑是凡品,然而一举枝、一抽芽皆有中国民间的贵气无限。”(三节②段)“在时代的风景里冥冥地消磨思绪和青春,这充满光的景象完整地呈现出民间劳动之美;桑是属于庶民的。”(二节③段)可见,桑树是有民间劳动之美是作者所倾心的最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桑不仅是布衣的,又带些法家的清严方正。诸葛亮在上刘禅的遗疏中自道成都有桑八百株,每次读到这里,不免泫然;诸葛亮虽然没有宏伟的事功,但是单凭这种风格,在历史上就可以被成全。”(三节④段)桑树还有一种清朴的精神,让人敬佩。所以作者说高贵并不只是富可敌国,家财万贯,而是一种内心的美,一种贫不失志,富不改愿的高尚情怀。{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找出原句来分析,要引导抓关键词,抓重点。}【小结】作者每谈到一类树,都明确与某一种信仰或精神气质联系起来,例如菩提树关联着佛教,象征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圣诞树关联着基督教,渗透着一种救赎主题;棕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5页共13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榈关联着回教,体现的是倔强、忍耐的品格;桑展示了一种朴实与清严;松则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谈论各类树时,所显示的态度、流露的意绪是不一样的。比如,菩提树对应的安详、静穆,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景仰之情;圣诞树“被人类当做一种季节的征候、一种普世的意象”后,就变成了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改变了其原初含义,对此作者表示了深深的忧思,同时隐含着批判的意味──批判它依附的殖民主义;与此相对的是棕榈的倔强忍耐,引起了作者的同情和感佩;此外,作者对桑是“怀念”而钦敬的,对松则有一种向往之情。同样是面对苦难,同样是去抗争,你怎样去看待菩提树和棕榈树的抗争呢?(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学习小组的伙伴们交换看法,最后推选出一个代表谈谈你们的见解){提问意图:让学生再作深度的思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阐释的不同的文化,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树”所代表的精神内涵。}【要点】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现……东方宗教“觉者”是安详的;伊斯兰是倔强、不可屈服的……{通过两者对比分析是提高学生整合分析能力,要尝试从课文字里行间把握情感。}课文在行文方面有何特点?【明确】本文的行文疏密得当。从整体来说,写菩提树、圣诞树时,叙写周到,可谓不厌其繁;写桑树时却又略略数语,随即带过。这种变化显然都是服务于内容的表达的,因为要以前两种树来表现它们所代表的宗教精神,所以从密,需细致勾勒;又因为要用桑来形成对照,同时也关照世俗生活,所以从疏,只约略数笔。从具体描写来说,写菩提树圣诞树部分也是“疏”“密”有致的,文中描写细密的如写菩提树的叶:“近似心脏形的叶廓,在边缘镶滚着优美的曲线,尖细的末梢顺着主叶脉伸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6页共13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展成一道流逝在时空中的笔画,给滚动在嫩绿网路上的露珠儿开条滴落大地的虹迹”(一节⑤段);有的地方极为疏阔,如写圣诞树的“惊人地繁殖”(二节⑦段):“在18世纪初叶巴黎来往马车的市街上”(二节③段),“在19世纪新大陆降雪的旷野中孤立的、清教徒的木造小筑里”(二节④段),“在20世纪中期政变频频的南美午夜,那显得特别温暖的公寓客厅中”(二节⑤段)……虽寥寥几笔,却以跨越数个世纪的时空。如何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明确】林燿德的散文被认为是都市散文的代表,这篇散文除了包含浓烈的文化意味外,都市的气息也隐现其中。譬如,首句“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就点明了菩提树在都市中的位置,“盲点”意味着看不见的地方,因而说明菩提树是都市人所忽略的;作者在谈圣诞树时,更是通过“播放着重金属乐团蓝调歌曲的百货公司”(二节⑥段)等都市景象,展开了对都市文明的审视与反思;另外,对“呈现出民间劳动之美”(三节③段)“属于庶民”(三节③段)的桑的赞赏和“怀念”,也反衬了作者对于都市的态度。合作探究,深入领会。就文中提到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领域,选择各自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开辟小组论坛,进行合作探究。探究话题可以是文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文化现象,或作者的某一个观点,就这些观点或现象联系社会生活,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参考话题:民族性格与宗教信仰(第一节)、现代文明忧思录(第二节)、中国士族的精神内涵(第三节)。{以上只是提供大概的探讨范围,话题宜小不宜大,应发散思维,学会联想,对话题作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事后可以整理成文,择优在班内交流。}语言品味这篇散文在语言上非常讲究,用语凝练、含蓄,疏密相间的行文,更使得全篇显出峭拔之气。有的地方略微显得晦涩,须细细加以品味。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第7页共13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一、对细节重视。前面提到了关于菩提树叶的精细描写,其他如“在路灯清冷的探照下表皮仍然显出有如月球表面的凹凸纹理和绝对寂静,一层惨白而莹亮的氛围继续地滑动其上,直至天明”(一节②段)等。这些细节增强了课文行文的细密。二、独句的铺排形成气势。有时一个单独的句子也成一段,如“这不动的圣座”(一节④段),显得极有气势;有时,独立句段的铺排也形成了某种气势,如:《可兰经》与阿拉真主仍在。落后、贫穷、疾病以及迷信仍在。喜欢打噎却不可屈服的民族仍在。挺立在大苍茫中,和烈阳、风沙僵持的棕榈仍在。(二节121314段)三、文句、思绪启承转合颇见技巧。例如,从谈论菩提树转为对圣诞树的谈论,作者用“相对的……”句式(二节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