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针对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相应对策;2.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教学重点、难点:三峡工程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整理法等。教学过程: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引导学生读课本文段并填表:(表5-6)生态效应正面效应负面效应含义有利影响,是综合效益的组成部分不利影响影响区域主要在中下游主要在库区举例1.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2.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3.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4.调节局地气候5.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6.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1.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及部分文物古迹;2.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3.水库可能诱发地震、滑坡4.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5.影响三峡的自然景观6.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7.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孽生,影响人群健康(1)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仅仅是指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而引起的生态和环境发生了有利于或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改变,并非所有三峡工程造成的变化和影响都属生态环境效应。正面的生态环境效应往往带来生态环境效益,而负面的生态环境效应则容易发展成为生态环境问题。(2)就生态和环境效益而言,水利工程在本质上就是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工程,三峡工程本质上也是一项保护环境的工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保护并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正面的生态环境效应。但是任何一项大型工程(包括水利工程),都难免会对其周围及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正面生态环境效应与本单元第二节所介绍的三峡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密切相关,是-2-综合效益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有利的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发扬光大;对于不利影响,我们要分析影响的程度,并寻求解决办法,使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通过对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的分析,根据其所受影响程度的大小,可分为三类,并由此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读“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分类表”,完成下表5-7:类型对策不可逆转的影响淹没耕地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发展大农业淹没文物古迹对文物古迹搬迁、防护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投放等负面作用较大的影响农村移民开发可能加剧水土流失和库区人地矛盾①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缓解生态压力;②改造中低产坡耕地、三跑田,开发梯田;③增加外迁移民;④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增大库区泥沙淤积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水库诱发地震影响大坝安全工程设计中大坝增强了抗御地震能力水库淹没对陆生生物的影响移植、人工培育和建立植物园、保护区等问题:为什么水库的选址应该避开断层带?避免诱发断层活动,避免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三、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1、影响有些景点虽然存在,却将失去其从前的魅力。但总的来说,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会形成一些新的旅游点,而三峡大坝所形成的“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将成为当代世界奇观。2、对策(文物古迹)(1)对将被三峡水库淹没的文物或迁移重建,或原地保护;(2)对已知的尚未发掘的重要文物遗址,可在工程建设期内尽力抢救,以使其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3)搞好旅游规划和管理,加强三峡文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开发新的旅游景区、景点,促使长江三峡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课堂练习:读“洞庭湖变迁图”并完成下列各题:-3-(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最大的淡水湖是。(2)A平原的名称是,B平原的名称是。(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解析:分析“洞庭湖变迁图”可知湖区明显萎缩,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如对注入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森林过度的砍伐,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淤积湖泊;人们对湖泊围垦种植也是导致湖泊缩小的重要原因。针对此问题应采取措施加以治理。答案:⑴青海湖鄱阳湖⑵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⑶湖区明显萎缩由于人为原因,人们对中上游森林过度的砍伐,使得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弱,现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得大量泥沙入江入湖,抬高河床和湖底,致使湖泊淤积加快;人们对湖泊的围垦种植,也是导致湖泊萎缩的重要原因⑷增大洞庭湖长江洪峰的能力,防止长江特大洪水对中下游地区农田及城市的危害,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