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为什么两个中国人在异国相遇,却会感到分外亲近?为什么从未谋面的两个同乡人在它乡相逢,却会感到分外的亲切?这就是乡土乡情。同生一片土,同饮一江水。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故乡的风俗人情,无不寄托着漂泊异国他乡的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谁不眷恋自己的故土?今天我们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脚踏一方土》。下面我们来聆听一段音乐,感受参天大树对沃土的深情。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好大一棵树作词:邹友开作曲:伍嘉冀演唱:那英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风是你的歌云是你脚步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有谁离得开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有人远离故土,原因各不相同,但乡愁是共同的。女娲造人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对土地的崇拜;开疆拓土展现出历代帝王对土地的欲望;反对入侵,保卫国土更是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今天,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大自然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下面我们来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目标•了解土地的历史、现状、未来。•了解与土地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地方风俗、散文、诗词、小说等。•培养热爱土地的情怀和保护土地的环保意识。•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活动过程看土地讲土地颂土地写土地看看我们的土地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土地的管理。现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警钟已向人们敲响:土地危机日益严重!为了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请你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开展下面的活动。活动内容一•了解我国古今与土地有关的影响比较大的改革(井田制、土地改革、包产到户等)•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和每年耕地面积减少的数据。•采访本地土地主管部门,了解家乡的土地使用情况,关注当地侵占、浪费土地的现象,调查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我国古今土地制度及影响较大的改革1、古代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井田制性质:土地国有兴衰:兴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特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封建社会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产生于春秋,确立于战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中被消灭②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王田制:王莽改制时使用屯田制:汉武帝、曹操、金、元、明使用均田制:始创于北魏,隋唐沿用完善;③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导我国古代著名土地改革西周“井田制”,春秋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战国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秦“商鞅变法”,唐唐德宗废均田制,行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2、近代土地制度(1)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2)三民主义“平均地权”(3)国共十年对峙: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改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4)抗日战争: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5)解放战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3、现代土地制度(1)经济恢复时期: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完成(2)三大改造时期:土地由私有转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3)1958到1978,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4)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土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警钟已向人们敲响:土地面临危机!看土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警钟已向人们敲响:土地面临危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40%。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每年有100多亿吨沃土付诸东流,相当於流失1000万亩耕地上的30厘米厚耕作层,其流失的氮、磷、钾等养分远大於全国化肥的年产量,而有机质的损失则永难弥补。土地沙化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27.3%。18个省471个县,近4亿人口处於荒漠化威胁之中。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只有不足10万平方公里人类可以居住。甘肃和宁夏,荒漠化占总面积的1/3。东北科尔沁沙漠已越过内蒙古辽宁省界,以年均30米的速度向沈阳挺进。河南东北部、北京,鄱阳湖洞庭湖周围,出现了2350万亩的荒漠化土地。西藏荒漠化土地1860平方公里,连两广和海南岛,也开始了荒漠化进程。耕地面积日益减少•50年代中国耕地16亿亩,人均2.7亩;90年代20亿亩,人均1.6亩。•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60%耕地缺乏灌溉水源,40%退化,30%水土流失,中低产田占78%,复种指数147%,长江以南高达180~250%,全部耕地超强度使用,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后备耕地严重不足。•1957年到1986年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6.1亿亩,净减少2.3亿亩。其中,每年:城镇扩张侵占耕地4500万亩,乡镇企业占用耕地1000万亩,非农建设耕地800万亩,水土流失600万亩,农民建房占用500万亩,开发区占用300万亩,沙化200万亩。半个世纪流失耕地20亿亩,又开垦了耕地24亿亩,但开荒,是以破坏林地、草地为代价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960万平方公里家园,减去严重水土流失的国土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38.2%);彻底荒漠化国土(沙漠、戈壁)和不能维持人类生存的国土(冰川、石山、高寒荒漠等)约30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33%),剩下300万平方公里(占28.8%)。与五十年代相比:人口翻了一番多,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土地各翻了约一番半,50年内人均生存空间已被压缩到原来的1/5。1、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气候等自然原因,如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但是人类活动,如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森林植被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环境?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保护植被,禁止滥采滥伐;退耕还林,涵养水源;保护草场和湿地,育林封沙;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讲土地土地的故事讲讲土地的故事《左传》记载了晋国公子重耳逃亡的故事:日夜兼程、疲饿交加的重耳,向田间耕作的老农乞讨食物,老农捧起一把泥土递给他,一言不发。重耳正要发怒,却被随从劝阻,并耳语了几句。重耳突然跪倒在地,叩头感谢上苍,然后郑重的捧起一把土,放到车上,继续逃亡……与土地有关的故事很多,请你去阅读书籍,查找资料,在同学中交流。活动内容二•你知道社稷坛的五色土是怎么回事吗?请搜集与土地有关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等。•你听说过“寸金桥”的故事吗?请搜集与此类似的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你知道“沧海桑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什么意思吗?请你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等,并说说它们的含义。在那古柏遒劲、繁花飘香的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一座被人们称做“五色土”的大土坛,它便是保留至今的明清时代的社稷坛。五色土社、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社神管土地,稷神管谷物。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地方就叫社稷坛。皇家为突出设在都城的社稷坛比全国各地的社稷坛更显赫,将位于天安门城楼西侧的社稷坛称为“太社太稷”坛。社稷坛的坛面铺设着黄、青、白、红、黑五种色彩的五色土。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因为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青,象征东方太嗥,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五色土的意义黄土居中,因为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核心地位。东西南北依次为青白红黑,也即皇帝的四方又各有一个统治者辅佐。这种布置方式,是以道教阴阳五行学说来表明:坛上五色土,象征全国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社——土地神的由来生养万物: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中国人所以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太平御览》532引《礼记外传》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建国君民,先命立社,地广谷多,不可遍祭,故於国城之内,立坛祀之」。稷——谷神的由来•后稷是古代周民族崇拜的始祖神。《史记》、《山海经》、《淮南子》等书皆有关于后稷的记载与传说。•后稷小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他做游戏,就喜欢收集各类野生植物种子,用自己的小手种到地里去。•他长大成人后,很快成为种地好手,能因地制宜,适时播种,收割各类农作物,以至周围的百姓都依法仿效,后稷也因此而远近闻名。•由于后稷对发展农业的巨大贡献,后人便尊崇他为农业之神或谷神,享受人间的祭祀。•稷神应源于祖先崇拜。因后稷稼穑之功,遂演变成农神,或谷神。又因农业和土地密不可分,故后世多社、稷合祭,并上自京师,下至府州县皆有社稷坛。土地和五谷收成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稳定。因此,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座落在湛江市赤坎区西侧。始建于1925年,原为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1959年重修,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柱18根,桥西头立碑一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1964年2月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来湛江,为桥题诗:“不甘俯首所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头自由云”。寸金桥的由来郭沫若赞诗郭沫若也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1986年7月,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桥,桥宽扩至22米、桥长24米,为水泥钢筋结构。桥两头分别竖碑一方,碑上分别记载董必武“寸金桥”手迹和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诗句手迹,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沧海桑田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位仙女,号称麻姑。有一次她遇见了另一位仙人王方平。她对王仙人说:“我已经三次看见过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到蓬莱去,我看见那里的海水又比从前减少了一半,难道又要变成陆地吗?”“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沧海桑田”的成因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气温降低,由海洋蒸发出来的水,在陆地上结成冰川,不能回到海中去,因而海水减少,浅海就变成陆地;相反,气温升高,大陆上的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海洋,会使海面升高,因而能使近海的陆地或低洼地区,变成海洋。据科学家测算,如果地球大陆上的冰川全部融化,流入海洋的水可以使海面平均升高七、八十米,那样将有许多陆地变成海洋。此外,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把泥沙带入海中,天长日久也会将一部分海滨冲积成陆地。因此,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沧海桑田”的今意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或者变化极快。沧海桑田”也简写作“沧桑”。还有哪些关于土地的成语、俗语?地主之谊地北天南地大物博地动山摇地负海涵地覆天翻地广人稀地棘天荆地瘠民贫地角天涯地久天长地旷人稀地老天荒地灵人杰安土重迁半截入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服水土寸土必争撮土焚香大兴土木分茅裂土粪土不如风土人情根生土长故土难离广土众民颂土地展示以土地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自古以来,”土地”有哪些丰富的含义?活动内容三•有些地方的人们对土地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以至于宁愿忍受贫穷,也不离开故土。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文艺家看来,土地是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表现对象,他们的创作往往赋予土地以特殊的含义。请搜集以土地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包括诗文、音乐、舞蹈、摄影、绘画作品等),展开讨论:自古以来,“土地”有哪些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