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绿色理念提升境界以绿色教育做好示范——太原市实验小学“绿色学校”创建纪略太原市实验小学座落于风景旖旎的汾河公园西畔,占地面积9千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77名,在校学生1650余人。步入校园,园林式的建筑和错落有致的花木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愉悦感,而厅前廊道迎面所见的数幅以生态为题材的形象墙则在凝重中传达着一组理念:生态!环境!绿色转型,绿色教育……早在1996年,我们就响应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等部门号召,开始了绿色学校创建,以在同行中较突出的成绩,于2001年被山西省、太原市先后授予“绿色学校”称号。2007年,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绿色转型战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我们以十年绿色学校创建为新起点,总结经验,提升认识,认真贯彻绿色转型精神,积极实施《太原市绿色学校标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健全绿色创建体系,拓展环境教育内涵,塑造师生生态道德,提升校园环境品质,在绿色学校创建之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于2008年1月,被太原市教育局评为首届年度“十佳绿色学校”。一、提高创“绿”认识,确立工作目标1、认识创建意义。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在新形势新要求2下,绿色学校创建是落实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绿色转型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要把生态文明和绿色转型的理念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识,教育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教育应该先行,教育必须有为。因此,实验小学尽管已有十年绿色学校创建历史,但创新无止境,必须再上台阶,再上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工作做出新的贡献,也为全市绿色学校创建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模式。2、确立创建目标。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绿色学校”创建目标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应该明确的“四大目标”为:一是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甚至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二是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和生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是规范学生的环境行为,全面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道德素养。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3、实现创建突破。实践中我们感到,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实验小学十年绿色学校创建经验,是财富,但不能吃老本;创新有难度,但只有挑战自我,才能形成特色,再上台阶。为此,我们力求实现“四大突破”: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彰显生态理念。二是有形景观与无形精神统一于环境教育。三是学校、社会及家长共同参与的创“绿”体系和绿色学校课程体系健全。四是环境教育与环境建设等校园绿色建设绩效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34、完善创建管理。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不断完善的组织管理是实现创建目标和突破的重要基础。为此,学校制定了可行的绿色发展规划,分层建立绿色管理组织,全面开展了绿色师资培训,重点引导了绿色科普研究,周密安排了绿色课程计划,大力扶持了绿色教学研究,广泛组织了绿色社区活动,精心设计了绿色校园蓝图。这些都保证了创建得以稳步、健康、有序地开展,保证了各项创建措施的有效落实。5、创新创建机制。学校开展创建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而采取行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实现教育和环境的诸多绩效。为此,多年创建实践形成了如下机制:环境管理机制、教育科研机制、研究性学习机制、环保积分激励机制、“四自主”运行机制(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主体意识)、协同参与机制(相关部门、社区、家长、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实践证明,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是实现创建目标和取得各项绿色创建绩效的根本保证。二、抓住创“绿”关键,提高队伍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环境教育师资队伍,是绿色学校创建的关键。为此,学校十分重视环境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1、开展校本培训,培养环境教学素质。学校将《建设绿色人文学校,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列为北师大裴娣娜教授的子课题,从绿色课堂文化、绿色活动文化和绿色环境文化入手,采用专家讲座、示范课、外出参观等方式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在环境教育专业发展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两位教师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荣4获一等奖。其中,英语老师赵莉借助教学设计中猎人滥杀珍稀动物的情节,呼吁大家保护动物。这一情景教学设计受到大赛组委会的高度评价。2、安排专项资金,提供环境科学资料。学校每年拨出专项资金,购买有关书籍和音像资料。现在,图书室存有相关图书上万册,常年订阅《环境教育》、《环境教育读本》、《中国环境报》、《环境与健康》、《大自然》等报刊杂志数十种。3、进行校内外交流,提高环境教育水平。近年来,学校采用集体研讨、亮点展示等方式,在校内定期交流环境教学教案、专项论文、特色课件、优秀环保作品等,同时利用承担教育系统对外接待参观任务,向省内外学校展示,与同行交流,传播了绿色教育理念,推广了环境教学经验,也提高了学校的环境教育水平。三、构建创“绿”体系,增强创建实效开展环境教育和实践,培养生态道德素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学校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参与的环境教育和实践体系,增强了绿色学校创建实效。1、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环境知识。学校将《科学》、《思品》、《语文》、《社会》、《美术》等列为环境教育主要学科,以丰富学生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自觉性为教学目标,制定专项计划,确定具体内容、在教案中明显体现环境教育内容和知识,课堂教学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具体目标:低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居住环境和校园环境教育;中年级学生,重点开展5保护动植物的教育;高年级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生态、环境、气象、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环保小调查。环境教育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吃零食,保持个人和教室卫生,为美化校园做好事,使学生从入学起就感受到自己与环境息息相关。如教育学生保护动植物,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懂得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道理,强化他们的生态意识。如对生态、环境、气象、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开展环保小调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从而懂得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如开设《我为西部添绿色》的研讨课,让学生用彩笔描绘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画面,激发了爱国之情。2、在课外教育中养成环保行为习惯与生态道德观念。良好的习惯是在体验和教育中逐步养成的,学校重视教育持之以恒的作用,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环保行为习惯。与《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检查督促学生执行“条例”及“规范”,规范学生学习生活中爱护环境的行为。在“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等环保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环保参与意识。开展“六个一”(读一本环保书籍、画一幅环保画、讲一个环保故事、提一项环保建议、搞一项环保调查、做一件环保实事)教育活动,扩展学生环境知识。墙壁、地面、甚至台阶上都设有醒目的环保警示语,让学生6天天与这些警示语见面,熏陶学生生态道德观念。充分利用宣传窗橱,黑板报、广播站、校报、电视台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通过环境小报、广播稿投递、环保征文、文明礼仪检查评比表扬先进,激励学生环保积极性。校园网的开通,为学校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学生定期上校园网进入“中国绿色学校网”观看更多的环保图片,阅读更多的环保文章,了解更多的环保信息,了解中国的环保状况、环保行动、环保科研以及国外的环保情况等,以此拓宽眼界,增强生态责任感。3、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参与能力。学校重视知行合一,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环保参与能力。成立“绿源公司”,培养环保参与能力。学校少先队倡导,学生自发成立的“绿源公司”,对学校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用所得费用建立“绿缘奖励基金”,用来奖励环保工作做得好的班级和个人。“公司”内部分工明确,有回收员,有分类员,有会计,有完整的账目,体现了“绿色、节能、创新”意识,培养了环保参与能力。设立“跳蚤市场”,培养物品循环再利用习惯。学校大队部每年“六一”组织大型拍卖会,学生们通过自由竞聘的方式选出拍卖员、收银员、会计等角色,在学校操场上设立“跳蚤市场”,将闲置的书籍、校服、学具、玩具、收藏品等拿来或以物易物,或交由拍卖员拍卖,或送给需要的人,帮助学生从小就养成物品循环再利用习惯,不少学生将所得捐给“母亲河”绿化工程。74、在科普活动中提高创新能力。学校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绿色创新”实践能力。建立科普活动基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起了实验室、劳技室、机器人室、生态走廊、动物园、植物园等,为多方位开展科普实验创造条件。成立少年科学院。少年科学院下设八个部委,即环境部、动物部、气象部、植物部、模型制作部、机器人工作部等,所有部委的干部及成员均由学生自由竞聘产生,通过与市科协、市气象部门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及日常的研究性学习,多兴趣开展科普“研究”。举办“科技活动月”成果展示。展示活动每年12月进行,仅2007年的“第六届科技活动月”就收到小论文、小发明、机器人创意、电脑模块、科幻画、科学幻想作文、科学实践活动、观察日记等作品3300多件,学生参与率达100﹪,获奖率达20﹪以上。获市级以上奖励多项,其中“向白色污染说不”活动方案被评为省科技成果一等奖。5、在家校合作和社区活动中促进公众参与。学校重视家校合作和社区环保活动,以带动社会公民更广泛地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使环境教育迈向一个新的境界。学校、街道与“家长委员会”积极协调,市科协、市气象等部门帮助,调动家长参与,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通过参观太原市政建设大厅,了解城市建设规划;调查汾河水质,并就问题展开讨论;开展“小区因我而美丽”等各种以环保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多种综合实践活动向家长、社会宣传了环境保护,8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富现实意义上激起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热情。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开展相关活动。如:聘请家长做义工,为学生辅导如何进行废旧物品制作、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带领学生前往汾河植绿等。目的就是要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再通过家长带动社区,继而又通过社区带动更多社会公民更广泛地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学校抽出专职教师担任社区辅导员,与社区协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清洁小区垃圾,纠正小区错别字、调查小区绿化情况等。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会、去调查,去思考。让学生知道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的人居环境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四、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创建品质校园环境也是最生动的绿色教材,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的绿化、美化及优化,一贯追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以彰显生态理念,实现环境育人宗旨。1、精品环境设计。创建绿色学校以来,学校站在“育人育师”的高度,坚持高品位、高质量、精品化原则规划和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先后建成了艺术教学楼、坡度草坪、动物园、气象站和科技、音乐等六条走廊……仅2007年一年,学校就投入绿化资金十多万元,创建专款30多万元。2、精致环境营造。学校针对校园比较小的特点,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将教育内容立体化,从墙壁文化、地面文化到走廊文化,从教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到校园整体文化,都渗透了强烈的9绿色学校办学理念,这一个个场所既是校园靓丽的绿色景点,更是具体实施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现在,学校实现了整体环境整洁优美,绿树成荫、花香鸟语,班班有绿色,处处有绿意,绿地面积达到了可绿化面积的100﹪。校园里的草坪绿篱、花木景点、喷泉渔池都为实施环境教育提供了富有人文气息的绿色空间。3、精心环境管理。学校提出了校园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响亮口号,要求师生通过三随手行为(随手拾捡废纸,随手关闭电灯,随手关闭自来水笼头),通过承包责任区卫生,通过卫生流动红旗和卫生标兵评比,保障校园时时清洁,处处靓丽。五、喜看创“绿”收获,创建永无止境多年的创“绿”工作,十分艰辛,收获也令人欣慰:我们看到了环境教育所塑造的无形精神时时处处在校园发扬光大,也看到了一种难以用物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