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有害生物依据检疫重要性进行排序,这也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的重要一环。影响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的因素又很多,评价方法各异。在国际上广泛使用PRA这一新名词之前,中国在制定植物检疫法规中一直以对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评价和适生性分析为基础。代表工作就是从1981年开始,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对引进植物及植物产品可能传带的昆虫、真菌、细菌、线虫、病毒、杂草6类有害生物进行检疫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研究,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制定了评价指标和分级办法,以分值大小排列出各类有害生物在检疫中的重要性程度和位次,提出检疫对策。该研究对170种植物病毒、122种细菌、102种真菌、935种线虫、约500种昆虫以及6属22种杂草进行了评价。表1列出的是1981年对危险性病毒进行重要性排序的方法。表2是根据此方法评价的结果。1983年按照以下标准评价,提出“一类”真菌12种,限制进口作物17种;“二类”真菌52种,受检作物46种;“三类”真菌38种,受检作物36种。1984年对线虫75属,935种依据侵害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有关寄生植物的范围,国外国内分布,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划分为6类:一类7种,13-14分,毁灭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应当禁止从疫区进口植物种苗及带有土壤的任何植物材料,特殊须审批。二类13种,12-13分,危险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或仅在少数地方发现,还未在大面积农田蔓延成灾,限制进口。三类37种,10-12分,严重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或局部分布,为口岸内部掌握不对外公布的外检线虫参考名单。四类23种,8-10分,威胁性植物寄生线虫,大面积防治重点或内检对象,划定疫区或保护区的范围,禁止或限制调运。五类165种,4-7分,次要植物寄生线虫,植物检疫不予考虑。六类690种,0-3分,无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的线虫,植物检疫和植物保护无重要性。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害虫研究室1984年划分出:依据寄主在国民经济重点地位的重要性1-3分;害虫为害程度及为害方式1-3分;随种子、苗木、果实、粮食等农产品或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大小1-2分;害虫在国外的情况,传入我国是否有造成为害的可能性及其范围,1分;防治的难易程度0-1分。并提出“一类禁止进口的寄主植物对象”;“二类检疫对象”76种;“三类植物危险性害虫名单”,122种,国内分布未广或尚未发现的危险性害虫;“四类一般经济害虫”。1991年研究人员提出,目前我国已确定的植物检疫对象的确是很危险的有害生物,但不能认为尚未列入的就不危险,有些病虫由于防治得当或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其危险性在进入新区后会明显降低,这都是特定环境中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提出综合分析的方法应该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应当考虑的几方面确定下来,然后按照综合分析中各方面所占重要性不同分配不同分数,如寄主植物一项分配25分,防治难易程度一项分配20分,等等。而在每一项内又按照实际可能达到的程度取不同分数,如防治难易程度中设3个等级:难、较难、容易,分别取10、7、3分。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使几种分析对象比较得出相对危险性。表1植物病毒的检疫对象及其危险性的评价因素评价标准分对农业生产的为害性(该病毒所为害的农作物种类的多少,种植面积大小及经济价值如何)为害多种主要作物寄主作物种植面积5000万亩以上对国家经济可构成严重威胁3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或国民经济或外贸上有特殊价值经济影响较大2寄主作物种植面积小于500万亩或经济价值较低为害较轻1传入可能性(该病毒侵入机会大小)过去从国外引种可传该病毒的携毒寄主,且原产地有发生的2未进口过该病毒的携带寄主或原产地无该病毒发生或情况不清1国内适存性(国内有无寄主条件,寄主范围的大小,其中有无多年生植物)寄主范围很广国内有寄主分布,且其中有多年生寄主2寄主范围较窄或均为一年生植物1蔓延性(介体的种类多少,活动性能强弱,国内有无分布)传毒介体活动性强(如昆虫),传毒介体种类多,传毒介体国内分布广3传毒介体活动力较差(如线虫,真菌)但寄主范围广传毒介体活动力强,但种类较少2传毒介体在国内尚无分布1表2病毒危险性评价结果检疫对象类别国内分布情况分数病毒数植物种苗数禁止进口检疫对象无84034限制进口检疫对象无73315一般进口检疫对象无668国内检疫对象局部发生728①有害生物的寄主植物;②有害生物的危险程度指对植物本身的危害;③全株枯死;④主要部分受损;⑤部分受损但不影响植物生长;⑥有害生物对植物的经济损失从植物的经济价值考虑;⑦经济价值高,较高,一般;⑧损失高低;⑨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⑩传播途径自然扩散能力与需借助人为运输;⑾传播速度自然和人为,快,较快,慢;⑿有害生物的适生性;⒀繁殖力;⒁环境因素;⒂有害生物的防治难易程度难,较难,容易⒃能否生存;⒄能否成灾。虫害的危害程度与害虫的食量、食性、繁殖力有关,应考虑单食性与杂食性、孤雌生殖等因素。对有害生物实施防治措施时,必须考虑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否大于实施该项措施时所付出的行政花费以及影响工农业生产、经济贸易等所造成的损失。1992年研究人员提出,评估检疫性害虫首要的是对害虫危险性进行评估。除了应考虑在我国尚未发生或分布未广,能随遗传资源或贸易性农、副产品传播,传入后能存活并对我国农、林作物造成巨大损失,经济容忍水平为零或接近零的害虫,还须根据以下一些原则:传入后能迅速建立群体的害虫;寄主范围广泛,成虫寿命长,产卵量大,能容忍各种气候变化的害虫;极易随种子、苗木、行李以及贸易性农产品传播,隐蔽性强,不易发现,一旦传入后常使农作物造成巨大损失的害虫;传播我国尚未发现的危险性线虫、类菌原体,病毒病的害虫。研究人员针对害虫进行危险性评估主要是收集世界危险性害虫名单,整理各害虫的有关资料,通过一个筛选程序,划分各害虫的危险范畴,再通过计算机处理评估各害虫的危险程度。此外,尚须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如该类害虫通过贸易性商品及运输工具传带的可能性及截获频率等。一些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及其成员国开始进行该项工作,但是似乎尚未有一个完善的筛选程序。要开展这项工作必须具有大量有效的、可靠的有关害虫的资料。通过计算机处理,最终给害虫评分,可以避免人为的甚至凭借个人的主观意识来决策。这可能是一个公正、迅速处理大量害虫的方法。但是各种害虫究竟需要多少资料才是最恰当,是否均能提供足够的基础资料。因此建议,由于各害虫的现有资料极不一致,目前资料应该是以简单为好。计算机技术可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只能作为决策过程中的参考。表3和表4是对真菌病害和线虫的评价标准。表3真菌病害评价标准因素评价标准分寄生作物的经济价值寄主作物全国种植面积5000万亩以上,对国民经济影响大的重要作物3种植面积不足5000万亩或面积较小,但对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有特殊价值2寄主作物种植面积小于500万亩经济价值较低1为害程度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流行性疫病,霜霉病、锈病,以及全株枯死、腐烂或受害后丧失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的黑穗病、枯萎病、根腐病等,能造成绝产或较大产量和质量上的经济损失者3为害较重,局部发生的肿瘤,溃疡,疮痂,穗枯,杆枯,流胶,花腐,穗腐,干腐,茎腐,茎裂等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为害较轻的叶斑、鞘斑、颖斑、煤污、菌索等经济损失较轻1传播机率曾经大量引进可带该病的寄主植物种苗引种的国家也多其中原产地有该病2未曾或很少引进可带该病的寄主植物种苗引种的国家较少原产地有无该病不祥者1适存性寄主范围很广,或否1,0防治困难,或否1,0病原菌具有多种传播方式,易扩大蔓延和定居,或否1,0表4线虫评价标准因素评价标准分为害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全国栽培总面积约在5000万亩以上或在全国各省都有种植寄主的经济价值较高3全国栽培总面积在500万亩以上,在全国近半数到半数省种植,经济价值中等2全国栽培总面积不到500万亩,但不足5000万亩的或只在国内局部地区及少数省内种植经济价值较低1全国栽培总面积较少和难以估计或只在个别省地少量种植或是野生植物,天然草原,丛林等生境的0有关寄生植物的范围有关寄生植物种类多,范围大,种植地区广,经济价值高3有关寄生植物的种类,范围,种植地区,经济价值中等的;种类多,经济价值低种类少,但经济价值较高2有关寄生植物的种类少,范围小,经济价值低或价值虽高,但寄生性及危害性都不清楚的1有关植物是野生的或非寄生,没有经济价值的,或生境是根围土壤和各种土壤,沼泽,河岸,湖泊,海洋内的,以及缺乏资料,情况不明的0国外国内分布国外分布广泛,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发现,而国内尚无分布,或仅在个别省内局部发现的3国外分布中等,已在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发现或国内已在不少省市发现的2国外分布狭窄,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发现,或国内分布很普遍,发现省市甚多的1国外仅在最初发现的产地有分布,后来又未经证实它地也有分布,或只在个别国家和地区发现的0生活习性定居性内寄生,半内寄生,在植物组织内取食为生的3移居性内寄生,半内寄生,兼内外寄生及定居性外寄生,以取食植物组织为生的2移居性外寄生,有植物表面组织外部取食,及在植物表面下层组织从外部取食的1对一切高等植物没有寄生性的,包括腐生类,食真菌类,食细菌类,自由生活类,土壤习居类,淡水生活类,海水生活类,或寄生性不明确,食性不清楚的0危害情况国外国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能引起植物枯凋死亡,减产很多,品质降低,具毁灭性,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或能传播多种病毒,或与几种真菌,细菌相互作用构成多种复合病害的3国外国内仅在局部地区发生,危害程度中等,能影响植物生育,只造成中度减产,有一定经济损失的,或能传播1-2种病毒,或与真菌,细菌相互作用形成1种以上复合病害的2国外国内仅零星发生,危害轻微,对植株生育影响小,减产损失也小,而且不会传播病毒,与真菌,细菌都无相互作用的1只在个别地方发现,不寄生高等植物,没有危害性,或缺乏调查研究资料,对寄生性,食性不明确的0表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P1国内有无分布P2传入可能性P21潜在的经济危险性P22是否可作为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媒介P23国外重视程度P3经济重要性P31受害栽培寄主的种类P32受害栽培寄主种植面积P33受害栽培寄主的特殊经济价值P4定殖可能性P41口岸截获的难易P42运输中有害生物存活率P43国外分布的范围大小P44国内的适生范围P45传播能力P5风险管理P51检验鉴定的难度P52除害处理的难度P53根除难度1994年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有害生物检疫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5),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有害生物风险值(R)。1997年研究人员用该方法对进口谷物的害虫进行分析,其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用于检疫机关审批时参考。1994年研究人员用该方法对进口小麦上的危险性病原体进行了分析。1998年研究人员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并稍作改进,对中国进口小麦的有害昆虫进行了分析。该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运用了层次分析法,通过向专家调查的方式建立的指标体系,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针对各指标分别采用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最大值等进行累加,这也摆脱了以前针对打分往往只是简单累加的方法,较之以前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