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模具-4浇注系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9.4注射模具的浇注系统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从接触注射机喷嘴开始到型腔为止的塑料流动通道。9.4.1浇注系统的组成(1)主流道从注射机的喷嘴与模具接触的部位起到分流道为止的一段流道。熔体在主流道中不改变流动方向。(2)分流道分流道是主流道与型腔进料口(浇口)制件的一段流道。熔体由主流道流入型腔的过渡段通道。熔体分流和流动转向的过渡通道。(3)浇口料流从流道进入型腔经过的最狭窄的部分使由分流道流进的熔体产生加速,形成理想的流动状态而充满型腔又便于注射成型后的塑件与浇口的分离。控制补料时间。(4)冷料穴一般在主流道或分流道的末端设置冷料穴为了防止在下一次注射成型时,将冷料带进型腔而影响塑件质量,以储藏冷料并使熔体顺利的充满型腔。(5)排气槽通常开设在塑料流的末端顺利将型腔中的气体排除(1)主流道常采用α=2°~4°的圆锥孔,若塑料的流动性较差则取α=3°~6°。9.4.2主流道的设计——设计要点(2)浇口套与注射机喷嘴头的接触球面必须吻合。9.4.2主流道的设计——设计要点(3)定位环的外径应与注射机的定位孔间隙配合。其配合间隙为0.05~0.15mm,定位环厚度应小于注射机定位孔的深度,通常小型模具取8~10mm,大型模具取10~15mm。9.4.2主流道的设计——设计要点(4)在保证塑料良好成型的前提下,主流道L应尽量短,一般取L≤60mm。主流道尽量不采用分级对接方式。9.4.2主流道的设计——设计要点(5)浇口套的材料应选用优质钢T8A、T10A,并进行淬硬处理,硬度应低于注射机喷嘴的硬度,锥孔内壁粗糙度Ra为0.63μm。9.4.2主流道的设计——设计要点9.4.2主流道的设计——浇口套的设计浇口套与模板间隙配合采用H7/m6的过渡配合,浇口套与定位圈采用H9/f9的配合。选择分流道的形状时要考虑:流道的流动效率是否便于加工是否便于脱模9.4.3分流道的设计——截面形状流动效率:η=S/L=V/L`η——分流道的效率;S——分流道的截面积;L——分流道的截面周长9.4.3分流道的设计——截面形状分流道的中心最好能与浇口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12356图8-29浇口与分流道的相对位置1-圆形浇口;2-圆形分流道;3-制品;4-熔体流向;5-矩形浇口;6-梯形分流道49.4.3分流道的设计——布局形式平衡式非平衡式9.4.3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布局形式9.4.3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布局形式9.4.3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布局形式9.4.3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布局形式9.4.3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布局形式9.4.3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布局形式9.4.3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布局形式9.4.3分流道的设计——表面粗糙度:Ra1.69.4.4冷料穴和钩料脱模装置9.4.4.1冷料穴的设计作用:(1)储存注射间歇期间,喷嘴前端由散热造成温度降低而产生的冷料。(2)开模时,主流道冷料穴起到将主流道的凝料从浇口套中拉出的作用。9.4.4.2钩料装置——顶杆式钩料装置9.4.4.2钩料装置——推板式钩料装置9.4.5浇口的设计浇口的基本作用(1)浇口可以增加物料通过时的流速,塑料熔体的黏度明显降低,利于充模。(2)浇口处有较大的摩擦阻力,降低黏度,增加流动性,利于充模。(3)浇口冻结快,可控制补料时间。(4)顶出后塑件较容易与浇注系统分离,便于塑件的修整。(5)在多型腔模中,浇口容易平衡各型腔的进料速度。9.4.5.1浇口的类型(1)直接浇口(主流道型浇口、非限制型浇口)适用:大型塑件壁厚塑件剪切不敏感的塑料热敏性塑料熔体黏度特别高的塑料注意事项:1)在浇口对侧布置一个相当于塑件厚度的1/2的不明显的冷料穴2)流道长度应尽量短3)浇口的大直径D尽量小(D≤2t)(2)盘形浇口适用:通孔较大的塑件(3)分流式浇口适用:通孔较小的塑件(4)轮辐式浇口(5)爪形浇口适用于内孔较小或有同心度要求的管状塑件。(6)侧浇口广泛用于一模多腔的模具中,适用于成型各种形状的塑件。1)矩形侧浇口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制品的多型腔注射模。优点:①可以大大缩短浇口的冷却时间,从而缩短成型周期。②易于去除浇注系统的凝料而不影响塑件的外观。③灵活选择浇口位置。④浇口设在分型面上,而且浇口截面形状简单,容易加工和调整尺寸。⑤适用于一模多腔的模具。2)扇形侧浇口广泛应用于长条或扁平薄件3)平缝式侧浇口适用于薄板状或长条状制品(7)点浇口适用:流动性较好的塑料制品优点:①由于浇口的截面积尺寸较小,有利于熔体的流动,从而能获得外形清晰、表面光泽的塑料制品。②塑料制品的浇口易切除。③多型腔时采用点浇口容易平衡浇注系统。缺点①由于点浇口的直径较小,所以注射压力的损失较大,而引起收缩率大。②为清除浇注凝料,必须另设一模板,即形成两个分型面的三板式模具。③在成型大型制品时,采用多点进料形式。④成型薄壁的塑件容易发生开裂现象。(8)潜伏式浇口1)拉切式浇口浇口在塑件外侧表面进料2)推切式浇口浇口放在动模一侧3)复式浇口适于:细长的塑料制品4)弯钩式浇口特点:①潜伏式浇口的位置选择范围更广。②在开模时即可实现自动切断浇口凝料,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③点浇口模具必须另加一块模板二次开模才能取出凝料。潜伏式浇口只用二板式一次开模即可。④不适用于脆性材料,以免浇口断裂,堵塞浇注通道。9.4.5.2浇口的设计要点(1)浇口应不影响塑件使用性能(2)浇口应选择在不影响塑件外观的部位(3)应防止型芯变形。(4)浇口的选择应尽量避免产生喷射图8-49喷射造成制品缺陷1-未填充部分;2-喷射流;3-填充部分;4-充填完了;5-喷射造成的表面疵瘢314512(5)浇口位置应利于熔料的补料(6)应注意浇口位置和数量对塑件熔接痕的影响b)a)图8-61浇口数量与熔结痕的关系(7)浇口的位置应有利于排气(8)流动比校核niiitLK1232111tLLtLK454433221122tLtLtLtLtLK(9)浇口应便于清除凝料。(10)浇口初始尺寸应选取较小的尺寸,为以后在试模时进行必要的修正留有余地。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