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产业培育的研究——以湖北省汽车产业为例作者:熊琼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顾晓焱湖北省主导产业关联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2004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因而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问题.该文综合运用产业结构理论、投入产出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产业融合理论等理论和方法,基于湖北省1997年投入产出表、200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数据,运用数量经济模型,计算了湖北省近五年来近40个产业的产业关联指标,深刻揭示了湖北省经济表象下深层次的技术经济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着重揭示区域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技术、经济内在联系,并探索一条以产业融合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思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密集度,同时适应消费需求结构高级化的需要,而且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使该产业具备很强的带动作用,因此,依据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将其确立为现阶段前瞻性的主导产业.通过具体的产业关联分析后发现,该产业的直接关联效果很强,但是影响力与感应度的定量分析表明,该产业在该区域的产业波及效果不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其产业影响力与感应度低于该区域内其他产业,表明湖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生产诱发额与总产出之比远远高于其他产业,这说明该产业的生产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最终需求对其生产的需求额,该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该文认为应当加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区域相关产业特别是优势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满足区域最终需求,同时提高影响力与感应度.根据国际产业发展现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与汽车产业间技术关联性不断加强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而且汽车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湖北省的优势支柱产业.因此,基于以上分析,作者认为湖北省应加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本区域产业,特别是区域优势产业——汽车产业的关联,加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对汽车产业的渗透改造,提高主导产业与优势支柱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促进两个产业的技术融合,实现主导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增强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2.学位论文张晶吉林省优势产业发展研究2006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年均9%上的速度,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要求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2%,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优化全国经济发展格局,需要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基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要尽快提升东北地区在全国经济的地位。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战略。因此,有必要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研究,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把优势变成经济实力,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振兴之路。本文从吉林省的比较优势角度研究如何振兴吉林省经济,通过对我省具有优势产业的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振兴吉林省经济的建议。根据我省的情况,建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玉米为基础发展玉米经济,加强玉米产业关联度,带动医药和石化产业的发展。本文重点研究并讨论了吉林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在论证了我省发展玉米经济是可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玉米工业,形成玉米产业化,同时加强玉米产业关联度,以玉米为基础发展医药、石化行业,用可再生资源玉米生产化工醇和乙烯,既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又能带动我省经济发展。但因此也会使玉米由供大于求变成供不应求,成为玉米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提出发展转基因玉米是实施玉米战略的最佳选择。重点研究部分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面对汽车产业美好的前景,作为吉林省支柱产业的汽车业应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应加快吉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链整合与壮大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我省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调整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国有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再就业,维护社会安定的局面;积极转变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以及人才。这些是发展我省经济的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程与成果,因此,应切实做好,为老工业基地打好基础。3.学位论文甘清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2006本文先主要通过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综述,为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再通过对汽车零部件的产业关联分析,明确了零部件业和整车行业构成的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的观点,所以发展零部件产业是发展中国经济的现实需要。然后运用产业经济学的SCP分析框架对零部件产业组织作了分析,并通过与国际的比较,指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及在生产规模、研发能力、经营观念等方面的差距,说明我国加入WTO既给零部件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零部件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通过对零部件产业组织和SWOT分析,还说明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尚属幼稚产业。根据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像我国这样的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经过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将需求增长潜力大、技术进步快、劳动生产率提高迅速的汽车产业发展成为新的优势产业,从而赶超发达国家。所以文章最后就在我国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前提下,针对我国以往产业政策的不足和零部件业与国际比较存在的劣势,结合新的发展观,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4.期刊论文曾昭宁.安海彦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安汽车产业集群研究-汽车与配件2008,(49)陕西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是其传统产业,在全市的产值中约占工业总产值的55%.作为装备制造业龙头的汽车产业,是陕西西安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如今已形成以陕重汽、比亚迪、法士特为核心的龙头企业的集聚发展态势.5.学位论文刘海燕基于产业集群模式的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2006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最重要的因素。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吉林省也同样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吉林省的产业结构优势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产业间经济增长不平衡表现明显,从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来看,吉林省农业虽具有一定优势,但工业化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在波动中上升,很不稳定。总体看,吉林省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不强,按WTO规则进行资源重组和产业重组的过程中,吉林省在激烈的竞争中将更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深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迅速提高经济竞争力,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基于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的机遇,发挥吉林省主导、优势产业的领先作用,本文提出通过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最终实现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研究产业集群对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状况出发,在韦伯的产业集聚理论、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增长极理论及产业链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建立以汽车产业的轴轮式产业集群、医药产业的网状式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产业的多核式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混合式产业集群和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园式产业集群模式。关于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从辨证思维的角度说明了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并通过产业集群分析和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模型设计进一步加以验证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最终为实现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本项研究的特点:深化了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创建性地提出适合吉林省主导、优势产业特点的产业集群模式。关系模型根据吉林省医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和地域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并配合定性分析,以期对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对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对策参考。6.学位论文秦丽杰吉林省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研究2008工业文明使人类摆脱了刀耕火种的时代,生产力水平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但同时人们又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威胁和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工业系统“线性”生产模式已经很难继续维持,必须寻找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以满足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基于自然循环理念的工业生态学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付诸实践。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工业生态学在实践上的重要应用领域。生态工业园是根据清洁生产要求、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和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质流或能量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循环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工业园区成为世界工业园区发展的主题,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国也在生态工业园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生态工业园建设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体现。吉林省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是吉林省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为区域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在全面分析吉林省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采用清洁生产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工业代谢、系统工程、景观生态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以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评价系统为标准,进行吉林省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本文探讨了吉林省汽车产业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石油化工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农产品加工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现代中药和生物药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及通化张家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虚实结合,构建生态工业链网。通过在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区域层面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构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降低材料消耗,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经济高速增长和原材料、能源的供给不足的矛盾,使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取得双赢,开拓出一条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最终解决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吉林省生态工业园的布局应以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为核心,构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空间体系。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其示范性和带动性的效应,确定适宜的产业类型和规模,合理布局,不宜过多过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在区域内建立之后,除拥有核心企业及关系密切、布局邻近的企业外,同时应拥有一批松散型的、在地理上远离园区、但能深入被园区带动的其他区域,以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工业园的管理,保证园区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三方面:(1)在省域范围内根据各地区的资源与产业优势,采用典型实例研究与基本理论、技术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的汽车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业的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进行探讨。(2)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生态工业共生网络,探讨跨地区的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网络的建立模式与方法,突破单一生态工业园中工业生态链的研究模式。(3)提出省域内实体生态工业园与虚拟生态工业园的优化布局。7.学位论文刘飞越战略R&D补贴效应与我国的政策完善2008在世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