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暴露下鲫鱼生物标志物效应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杀虫剂暴露下鲫鱼生物标志物效应研究姓名:崔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环境科学指导教师:陆光华20080601杀虫剂暴露下鲫鱼生物标志物效应研究作者:崔静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周杜挺.何可佳.ZhouDuting.HeKejia氟虫腈等7种杀虫剂对鲫鱼的毒性及安全性试验研究-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9)本文研究了氟虫腈等杀虫剂对鲫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鲫鱼的毒性最高,毒死蜱、三唑磷毒性较高,氟虫腈、阿维菌素较安全,杀虫双对鲫鱼最安全.大田实验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只是溴氰菊酯在稻田环境下,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大幅度下降.2.学位论文丁彩霞氯氰菊酯对鲫鱼的毒理效应研究2007氯氰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随着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在环境中的污染日趋严重。本论文以鲫鱼为试验动物,应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氯氰菊酯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在鲫鱼体内的蓄积释放规律、对鲫鱼的免疫系统、抗氧化防御体系以及遗传效应的影响,从整体生物、组织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多层次地评价了氯氰菊酯对鲫鱼的毒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对平均体长为14.0±1.0cm,平均体重为65.0±5.0g的鲫鱼96hLC50值为18.0μg·L-1,根据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氯氰菊酯对鲫鱼属高毒类农药。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选择1/296hLC50以下浓度为试验浓度系列,即1μg·L-1,2μg·L-1,3μg·L-1,5μg·L-1和8μg·L-1对鲫鱼进行连续暴露染毒,分析氯氰菊酯的低剂量连续暴露对鲫鱼的生理生化和遗传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1)氯氰菊酯经20-25d可在鲫鱼体内达到蓄积平衡,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3.950和2.155,肌肉组织的蓄积能力小于肝脏组织。在氯氰菊酯的释放过程中,肌肉组织的释放快于肝脏组织。2)经氯氰菊酯30d连续暴露后鲫鱼肝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脏器系数未有显著的变化;而鲫鱼的脾脏无论是解剖形态,还是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氯氰菊酯对鲫鱼溶菌酶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组(2μg·L-1-5μg·L-1)溶菌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高浓度组(8μg·L-1)则相反,为先降低后升高.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在20-25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至试验结束时(第30d)各浓度组溶菌酶的含量稳定,变化不大。3)鲫鱼在1.0μg·L-1氯氰菊酯连续暴露30d后,其肌肉和肝脏中的GSH含量和GST、CAT、MAO的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发生显著的差异(P0.05),而2.0μg·L-1以上浓度的氯氰菊酯连续暴露对鲫鱼肌肉和肝脏中的GSH含量和GST、CAT、MAO活性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a)氯氰菊酯连续暴露下鲫鱼肌肉和肝脏中的GSH含量和GST活性的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且肝脏中的变化要大于肌肉中变化。在试验结束时,除1.0μg·L-1试验组外,其余试验组GSH含量和对照组相比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2.0μg·L-1及以上试验组GST活性在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低至对照组的15.71%--67.31%。(b)CAT活性的变化规律为先降低后升高,肝脏中的变化幅度要大于肌肉,在试验结束时除1.0μg·L-1试验组外,其余试验组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肌肉中的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最大降幅可达17.8%,肝脏组织CAT最大降幅可达51.86%-69.64%(P0.01)。(c)MAO的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再恢复,在试验结束时除1.0μg·L-1试验组外,其余试验组MAO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4)3.0μg·L-1以上浓度的氯氰菊酯连续暴露可诱导鲫鱼外周血红细胞产生微核,微核的发生率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0μgL-1以上浓度的氯氰菊酯可对鲫鱼的生理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鲫鱼的养殖品质。因此为了鲫鱼的养殖和食用安全,在养殖水环境中氯氰菊酯的浓度应严格控制于1.0μg·L-1以下。3.学位论文夏伟溴氰菊酯对鲫鱼的分子毒理效应研究2008溴氰菊酯是人工合成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中杀虫毒力最大的一个品种。目前主要用于防治棉田、菜地、果树和茶叶上的农业害虫以及卫生害虫,它能有效杀害对有机磷等产生抗药性的昆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由于其使用广泛,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的可能性大,会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通过鱼类的毒性试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地反应出此类农药对水体的污染状况,对保护渔业生产和水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鲫鱼成鱼为实验材料,在大量预实验的基础上按浓度梯度设置5个浓度组:10μg/L、18μg/L、26μg/L、34μg/L、42μg/L和一个空白对照组,测定溴氰菊酯对鲫鱼96hLC50°在LC50基础上设置3个不同的浓度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研究亚急性条件下溴氰菊酯对鲫鱼血清生理生化指标、肝总酯酶和羧酸酯酶活力、肝脏和肾脏等四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电泳以及对鲫鱼肝脏和肾脏DNA-蛋白质交联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鲫鱼的96hLC50为21.6μg/L。经4.32μg/L、8.64μg/L、12.96μg/L浓度处理后,随着溴氰菊酯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血清蛋白和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血清尿素氮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表明溴氰菊酯导致了鲫鱼体内的蛋白质代谢紊乱,并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随着溴氰菊酯浓度的增加,血清总脂,肝脏总酯酶和羧酸酯酶活力变化规律一致均为先升高后降低,表明溴氰菊酯影响了鲫鱼的脂类代谢。本研究中,肝脏总酯酶活力和羧酸酯酶活力的变化规律一致,原因可能是在酯酶中,羧酸酯酶对降解溴氰菊酯的毒性起着主要的作用。鲫鱼的肝脏、肌肉、肾脏、鳃等组织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表明,肝脏和肾脏的酶谱带变化较肌肉和鳃的大明显,表明溴氰菊酯可能主要影响了鲫鱼机体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肝脏的EST6酶带和肾脏的EST3条带消失,表明溴氰菊酯对鲫鱼肝脏和肾脏的损害加强,导致这两种酶的合成终止。在染毒的中期,肾脏中出现了EST1条带,推测EST1可能与溴氰菊酯在体内某一代谢过程中产物有紧密联系。DNA-蛋白质交联(DPC)是一种遗传损伤标志物。本研究中,溴氰菊酯能诱导肝脏和肾脏DPC的产生。在肾脏中,随着溴氰菊酯浓度的增加和暴露的延长,DPC交联率明显增高,呈现出明显的浓度和时间效应,而在肝脏中只有高浓度组才会出现这种效应。4.期刊论文王媛.熊丽.杨康健.吴中.生秀梅.唐红枫.刘喜平.WangYuan.XiongLi.YangKangjian.WuZhong.ShengXiumei.TANGHongfeng.LiuXiping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对鲫鱼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的影响-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05,6(1)本文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鲫鱼的96hLC50为11.4μgL-1.经0.114μgL-1、0.57μgL-1、1.14μgL-1浓度处理后,随着农药浓度的增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这两种转氨酶的活力升高,表明此农药对鲫鱼机体的损伤也增强.因此,GPT和GOT活性可以作为杀虫剂对环境安全性的一种评价标准.5.学位论文高平高效氯氰菊酯对鲫的安全性评价及其相关研究2007本研究对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安全应用进行综合性评价。以鲫(Carassiusauratus)为试验鱼,研究了在不同更换药液频率、溶剂配制、水温、pH值、鱼规格条件下高效氯氰菊酯对其急性毒性效应及高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对鲫短时间冲击的影响;探讨了高效氯氰菊酯对寄生在鳜、鲫体表上的车轮虫的杀灭效果;选择淡水渔业养殖水环境中常见的2种浮游生物.多刺裸腹溞(MomamacrocopaStrausl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对其毒性;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为试验材料,建立了水产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高效氯氰菊酯对鲫96h半数致死浓度(96h-LC,50)随更换药液的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以丙酮为溶剂时,对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最大。以二甲苯为溶剂时,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最小;96h-LC,50值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96h-LC,50值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96h-LC,50值随规格的增大而增大。鲫暴露在高浓度高效氯氰菊酯的条件下,鲫均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但未出现死亡现象。最高浓度225.60μg/L组转移至清水中出现了死亡现象。0.025mL/m'3浓度组和0.030mL/m'3浓度组对鳜体表车轮虫的杀灭效果明显,但鳜死亡率随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宜作为鳜车轮虫病的防治:0.020mL/m'3、0.025mL/m'3和0.030mL/m'3浓度组对鲫体表车轮虫的杀灭效果明显,同时对鲫鱼的毒副作用较小,适合于鲫车轮虫病的防治。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多刺裸腹溞24h-LC,50值为0.039mL/m'3,其对多刺裸腹溞的毒性较大。高效氯氰菊酯对普通小球藻96h-EC,50值为6.21mg/L,对小球藻叶绿素a96h-EC,50值为8.97mg/L,其在短期内对小球藻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水产品中的拟除虫菊酯经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ENVI-18柱和氧化铝柱AL-N净化后进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的质量浓度在1.0μg/L-5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菊酯加标水平在1.0μg/kg-10.0μg/kg时,方法回收率为78.5%~10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1%-9.4%,本方法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最低检出限均为0.2μg/kg。该方法处理后杂质干扰少,灵敏度高,检出限量低,适用性较强,能够满足水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素类杀虫剂残留的检测。6.会议论文刘青.魏华对-壬基酚(4-NP)对鲫鱼(Carassiusauratus)肝脏α型雌激素受体(α-ER)的作用由环境激素引起的内分泌扰乱正受到重视,这些化学物质包括工业化合物和农业杀虫剂等环境污染物质,它们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效应并对动物具有非正常的生理影响,因此称为环境激素,又称为内分泌干扰物.对-壬基酚(4-NP)属于环境激素的一种,近来研究发现其具有雌激素样效应.本文研究对-壬基酚(4-NP)对鲫鱼(Carassiusauratus)肝脏α型雌激素受体(α-ER)的作用。7.学位论文王媛氯氰菊酯对鱼类的分子毒理效应研究2006氯氰菊酯杀虫剂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重要类别,由于此类杀虫剂具有高效、安全、广谱及对人畜低毒等特点,使其在农业上得以广泛应用,目前的使用量仅次于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为杀虫剂中第三大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虽然对害虫杀伤力强,作用速度快,对哺乳类、鸟类及其他高等的脊椎动物的毒性不大,但这类杀虫剂对鱼等水生生物具有很高的毒性。由于其使用广泛,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的可能性大,会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通过鱼类的毒性试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地反应出此类农药对水体的污染状况,对保护渔业生产和水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本实验以鲫鱼成鱼和鲤鱼幼鱼为实验材料,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96hrLC50,及在经不同浓度氯氰菊酯暴露一定时间后对鱼类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PT)和谷丙转氨酶(GOT)酶活、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肾脏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亚急性毒性影响情况。实验表明,高效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