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芳修改1doc-浅谈生物教学生活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福州市华伦中学李少芳福建教育学院陈欣《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强调多运用探索、实践等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新课程教学增添知识的源泉和教学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让生物知识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正是笔者努力研究、尝试解决的问题。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生活化的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教与学合一”的教育思想,都十分强调调动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教与学的最好效果。1.教学生活化是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因为,科学知识本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脱离生活实际教学,使学生得到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悬而空洞的说教,不仅使学生学而乏味,更会使他们感觉学而无用,所以实施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因此,“生活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2.教学生活化是学生的愿望现在的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喜欢探索,不易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生活化的教学符合现代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兴趣,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逐步增强,而生活化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这种发展,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所以,生活化的教学不仅符合初学中生的身心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通过体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23.教学生活化是生物教师的最佳选择许多学生对生物学科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等诸多的问题,使生物学老师伤透了脑筋,大家不知如何才能将学生的“心”抓住,让学生认真上课、积极参与、好好学习。将我们的生物教学生活化,是改变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际以及枯燥单调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学习生活化”趋势的一种必然要求。笔者以为,生物教学生活化是解决当前课堂教学困境的最佳尝试,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挑战,也是对老师自己的挑战。二、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笔者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在把握好教材、书本知识点与关键点的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学习与生活实际中寻找结合点,以此展开教学,启迪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启发思维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与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生活中已有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源泉。所以,教师要挖掘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例作为素材,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更能促进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产生,也促进从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1.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物科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生物学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只要教师善于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架设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开启绿色通道,让他们把握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真正学懂弄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能和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会感觉生物学知识生动、鲜活,离自己很近,就乐意去学,所以教学效果较好。案例1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时,由于“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等概3念比较抽象,教学中笔者先列举大量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出门从电视上了解天气预报,“电视”是“天气信息”的载体,坐公交车看站牌上的交通路线,“站牌”就是“交通信息”的载体,看书读报,“书本、报纸”就是文字、图片信息的载体。这样就容易理解遗传信息也要通过载体表达。再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克隆羊多莉”入手,让四个学生用自制的道具“A羊的卵细胞”、“B羊的乳腺细胞”解析多莉的身世,通过生动表演,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情景着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1)凭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情境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教师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生物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生物的学习。案例2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小学自然课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回忆家里的蔬菜、水果放置久了失水成萎焉的状态,再举许多生活中的事例“煮菜时不放水,锅里也会有很多水,水从哪儿来?”“到菜市场买菜,往往我们会挑叶片舒展、植株挺拔的菜,这是为什么?”这样启发学生思考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举以下生活事例:萝卜放久了会空心;水果放置久了,味道会变淡;潮湿的种子堆里会发烫,这是为什么?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会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动感的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视频录像,展示欣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或多媒体动画从多个角度演示生命现象、生理动态,把抽象的生命概念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案例3《开花与结果》教学时,首先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花从含苞待放到灿烂绽放”,学4生欣赏美丽的鲜花,感受它们盛开的神奇。当学生正陶醉于花的海洋时,教师提出问题:“花最后为什么都要开呢?”这一问题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纷纷作出各种推测。通过动感情景的导入,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运用实物、教具,营造生动的情境观察是生物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相关的图片、模型、各种生物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思维,创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直观性强,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此外,实验课时,我们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模型、投影等教学手段渲染气氛,使其如临其境,把知识由静态化为动态,由抽象化为具体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案例4《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外界的气体是怎样进入肺内的呢?”“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出来的呢?”因为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不懂得压强、气压差等知识,所以特别难理解外界气体出入肺的动力是由大气压和肺内压之间的差引起的。如何解释外界气体出入肺的原因也是令人头痛的事。根据老教师的传授,笔者课前利用物理压力差的原理用百事可乐瓶、吸管制作了教具“瓶内导管喷水器”,在分析瓶内容积变大,引起气体压力变小,当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盆中的水就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从吸管处被挤压到可乐瓶中。刚才的现象与外界气体进出肺的原理是一样的。可乐瓶相当于“我们的肺”,当瓶内容积变大即“肺扩张”时,瓶内气体压力变小即“肺内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水被挤压进入瓶内,即气体被挤压进肺内,就是吸气。反之,就是呼气。而肺的扩张与回缩是由膈肌与肋间肌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加强演示效果,还将盆中的水染红,当学生观察到“红墨水”往可乐瓶内注入时引起很高的小水柱时,大家欢呼起来了。通过教具的生动演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二)设计好生活化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动手、动脑,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51.巧用游戏、竞赛,教学方式回归生活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如游戏、抢答题、知识竞赛、表演剧等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人们对喜欢的东西不仅学得快,而且也愿意在上面多花时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对游戏有很强的兴趣。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竞猜游戏、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方式进行,创建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兴趣的引领下,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案例5在“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时,首先组织学生比一比谁的反应速度快。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就是照教师的口令反着做,当笔者说“起立”学生就“坐下”,说“坐下”学生就“起立”。当所有的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时,已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欲望间的关系。当老师要停住游戏时,许多同学仍争着要继续“比一比”,都不愿意认输。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在游戏中大家的反应都很快,那反应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系?”“反应速度与人的年龄有没有关系?”“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系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饮食有没有关系?”这样,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开拓学生思维。紧接着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案例6当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时,先要求学生用5-6分钟时间自学课本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与功能;然后要求合上课本采用小组竞赛制对照实物说出各部分名称。“你指一指哪是粗准焦螺旋?”“它有什么功能”“答对了,一组加分,领先两分了”“三组要加油了”….老师不断地“煽动”,点燃他们的热情,这样学生心中的火是很难被熄灭的。在他们初步掌握显微镜使用操作后感觉没新意时,教师再寻思用小组竞赛制让他们重新点燃激情——再操作,比一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于是学生就有了兴趣,自然学得也快了。又如:《输血与血型》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以抢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自学情况。如“你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血型吗?常见的ABO血型分为几种类型?献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小组6抢答加分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2.运用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1)开展探究实验,加深理解案例7在教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思考。有的认为需要水分,温度;有的认为需要阳光、空气、养料等等,教师将学生们的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介绍豆芽的萌发过程,进一步问学生:这些条件真的都需要吗?在提示下,学生开始积极争论起来。有的说不需要阳光,种子从土壤里萌发长成幼苗后才有阳光的照射;有的说不需要养料,因为夏天,他家的绿豆浸泡久了,就发芽了;还有的说没有养料就没有能量,种子怎么能发芽呢?在争论中,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生活化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知识缘于生活,(2)动手制作,培养实践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内外,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花生燃烧实验装置、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模拟小肠内部结构的模型、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