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6节第课时年月日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法组织练习,引导回顾。学法归纳整理,自主构建。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圆柱1、圆柱的特征(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2)做第29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3、圆柱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2)做第29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二、复习圆锥1.圆锥的特征(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2)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2.圆锥的体积.(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31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2)做第29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2、做练习五的第2题。(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板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特征:圆柱有两个底面都是圆,侧面是曲面,有无数条高。侧面积=底面积×高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V=sh)特征:只有一个圆形底面,侧面是曲面,只有1条高。圆锥体积=1/3sh作业布置:练习五的第3、4、6题。教学后记: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时计划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7节第课时年月日课题圆柱和圆锥单元练习课(一)课型练习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掌握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系统的练习训练,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难点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组织练习学法练习提高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活动一:体积计算的基本练习。1、看图计算体积,复习圆柱圆锥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1)圆柱底面半径3厘米,高6。5厘米。(2)圆锥底面直径8厘米,高6厘米。(3)长方体长8厘米,宽5厘米,高6。5厘米。(4)正方体棱长4厘米。2、已知圆柱体的瓶子里装满了酒精。不算瓶口。底面直径0。8分米,高1。5分米。求瓶中装了多少升酒精?(1)求能装多少酒精,与圆柱体的什么知识有关?(2)容积单位升与体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活动二:提高练习。1、一个固体胶棒,底面直径2厘米,高7厘米。(1)制作这个固体胶棒的侧面标签,需要多大面积的纸?(2)这个固体胶棒的体积是多少?分析:(1)要求侧面标签的大小与圆柱体的什么知识有关?它只求表面积中的哪一部分?(2)求体积的时候与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2、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30厘米,底面半径10厘米,做这个水桶板书设计:圆柱和圆锥侧面积=底面积×高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V=sh)圆锥体积=1/3sh作业布置:完成“一百分攻略”的相关练习。教学后记: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求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什么?在求表面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水泥厂有一堆圆锥形的沙子。底面周长62。8米,高5米,每立方米沙重1。5吨。这堆沙子的质量是多少吨?求沙堆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已知周长,还需要求出什么?4、100个油桐的表面要刷漆。每平方米需油漆0。6千克。每个油桐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60厘米。刷100个油桐需多少油漆?分析:求刷油漆的质量,必须先求刷一个油桐需要多少油漆?要求刷一个油桐需要多少油漆,必须先求一个油桐的表面积。5、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活动(三)课堂小结你觉得通过这节课后,你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时计划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8节第课时年月日课题圆柱和圆锥单元练习课(一)课型练习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过的基本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过程与方法经历系统的练习训练,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重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过的基本公式难点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教法组织练习学法练习提高教具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基础知识。看图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长方体: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20厘米。2、圆柱:底面直径10厘米,高30厘米。3、正方体:棱长5厘米。4、圆锥:底面直径15厘米,高8厘米。(只求体积)活动二;解决问题的练习。1、从某地运来一车圆木,共50根,每根圆木的直径是0。4米,长是6米,这车圆木的体积大约是多少?要求这车圆木的体积必须先求出什么?2、两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的比是3:2,高都是18厘米,它们的体积之比是多少?证明的方法:(1)举例说明:大圆柱的体积当作3,小圆柱的体积当作2。(2)运用公式进行说明。(3)小结:在高一定的情况下,两个圆柱的体积比就是底面半径的平方比。3、一个水桶的容积是2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7。5平方分米。距桶口0。7分板书设计:圆柱与圆锥看图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长方体: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20厘米。2、圆柱:底面直径10厘米,高30厘米。3、正方体:棱长5厘米。4、圆锥:底面直径15厘米,高8厘米。(只求体积)作业布置:完成“一百分攻略”的相关练习。教学后记:米处,出现了漏洞。现在这个水桶最多能装水多少千克?(每立方分米的水的质量为1千克)汇报:方法一:先求高,然后求出能装水的高度,最后求现在的体积。方法二:用一共的体积,减去上面不能装水的那部分的体积,就是现在能装水的体积。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将圆锥里的水倒入圆柱,水面有多高?5、将一个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钢,锻造成圆柱体的钢坯,圆柱体底面直径20厘米,求圆柱体的高?理解:锻造的含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6、一个粮仓,下面是圆柱上面是等底的圆锥。底面直径2米,圆柱高1。5米,圆锥高0。6米。如果每立方米粮食的质量为400千克,这个粮仓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粮食?7、看图:分别计算沙漏上面和下面的沙子的体积。活动(三)课堂小结你觉得通过这节课后,你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时计划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课时年月日课题比例课型单元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过程与方法经历比例有关知识的发现和认识过程,体验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理解知识的生产过程,了解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辩正唯物主义观点。3、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教材分析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反比例关系等。难点比例尺。教法创设情境,归纳概括。学法观察比较,合作探究。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本单元具体内容安排如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二、课时安排本单元大约安排20课时。时计划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9节第课时年月日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材分析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教法引导探究,概括归纳学法讨论合作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12:1643:814.5:2.710:6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P32例1。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5:3102.4:1.660:4015:10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5:310=2.4:1.660:40=15:102.4:1.6=60:40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4060=10156.14.2=4060(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指名学生读题。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