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学(第7章 林业生物灾害科学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学张国庆(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246300)第七章林业生物灾害科学管理430第一节生态林的生物灾害管理430一、一般生态林生物灾害管理430二、风景区生物灾害管理430三、城市森林生物灾害管理431四、防护林生物灾害防治432第二节一般商品林的生物灾害的科学管理434一、用材林434二、竹林435三、经济林436第三节板栗园生物灾害的科学控制439一、虫害控制439二、病害控制445三、板栗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448第四节油茶园生物灾害的科学控制451一、我国油茶园生物灾害发生现状451二、主要防治对策措施452三、油茶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452第五节杨树林生物灾害的科学控制455一、病害控制455二、虫害控制459三、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要点462第六节毛竹林生物灾害的科学控制464一、病害464二、虫害467三、毛竹丰产培育技术469四、无公害竹笋生产技术473参考文献481附录一:培训内容的选择485附录二、参考习题491第七章林业生物灾害科学管理第一节生态林的生物灾害管理一般而言,生态林处在生态环境恶劣或者生态处为重要的区位,对生物灾害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生态林的生物灾害防治,重在依靠森林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通过改善、保护和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分的抗逆能力,防治措施应以近自然林经营模式、卫生伐和生物防治为主,综合应用、生物、物理措施,尽可能少地使用化学措施,以实现生态林生物灾害的可持续的生态控制,恢复或维持森林健康。一、一般生态林生物灾害管理(一)维护森林健康提高森林自身的抵抗力,保护和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森林生态平衡,严格限制化学药剂的使用,倡导近自然林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和保护天敌,适度开展卫生伐,防治措施以生物防治为主。(二)加强检疫监管加强检疫封锁,加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管力度,避免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三)加强灾害监测健全监测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及紧急报告制度;应用信息素、灯光、卫星、地面视频监测等先进的监测技术,及时准确掌握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二、风景区生物灾害管理(一)森林健康促进措施1.营林措施新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尽量使用乡土树种,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抗病虫灾害的能力;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对单一林分进行适度改造和抚育,改善林分结构;对古松、古柏、古银杏、古槐等在进行重点保护的同时,采取复壮措施,提高自身抗性;对已经严重感染病虫害的树木要及时清除病虫源;能进行封山育林的要采取封育措施;对山脊、险坡、陡坡和多石山坡地区生长的森林群落,设立绝对保护区,封山育林,严禁采伐。2.生物防治根据森林健康状况,在林内适当补充天敌资源。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释放周氏啮小蜂、赤眼蜂等寄生性生物天敌,或喷洒白僵菌、BT、病毒等微生物制剂,或悬挂鸟巢招引灰喜鹊等捕食性天敌;生物灾害发生时,尽量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必要时采用高效、低毒、环保、不杀伤天敌的无公害农药,以压低有害生物密度,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采用大规模飞机喷药防治时,要事先通知防治区域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指导,保证人、畜安全。3.人工物理防治根据不同情况,也可以采取黑光灯诱杀、人工捕杀、信息素诱杀等防治措施。(二)实施生物灾害全面监测1.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基础体系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办法,发生生物灾害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提出处置方案。2.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结合游客流量监控、防火监控系统建设,合理布局,建设生物灾害视频监控系统,对景区森林实施24小时不间断电子监控。3.加强林间监测结合景区执法、环卫管理,在执法队员、环卫工人中聘任责任心强的为兼职生物灾害监测检疫员,负责林业生物灾害监测和协助检疫工作,并以小班、景点或旅游线路为单位,分区落实监测责任制。合理布设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采取定点监测和流动监测相结合,地面与空中监测相结合,专业监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传统监测手段和现代监测手段相结合,扩大监测覆盖面,不留死角和盲区。(三)严防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景区风景区物流频繁,基础建设面广,检疫监管任务繁重。景区要建立和完善检疫检查机构,景区进入路口必须设立检疫检查站点,加大检疫检查执法力度,禁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进入景区,并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合,严厉打击检疫违法违规行为,将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拒之“门”外。三、城市森林生物灾害管理(一)城市森林生物灾害发生特点1.生态环境恶劣。大气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热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路面硬化等等,导致城市森林生长环境恶劣,影响植株的长势,削弱了植株的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抗性。2.人流物流频繁。城市人流物流频繁,增加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加速了外来有害生物以及本土有害生物远距离传播速度。3.引种的负面效应。过分追求城市绿化“新、奇、异”,大量引进外来植物,以及大树进城,极易造成了新的有害生物暴发成灾,恶化了城市森林健康状况。4.城市森林涉及到林业、农业、园林、城建、公路、医疗等部门,防治协作机制尚未建立,检疫、监测、应急处置能力较低,生物灾害管理漏洞大,不能做到联防联治,防治效果不理想。(二)城市森林生物灾害防治策略1.生态建设优先城市森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态安全保障,城市林业建设应以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大力构筑以生态林和风景林相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城市森林生物灾害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维护城市森林生态安全为主题,既要确保城市森林生态安全,又要维护城市环境质量,避免在防治时造成新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2.加强城市森林生物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要求,把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到城市林业建设总体规划,依托现有公共事件突发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和森防机构,建立防治指挥机构和防治指导中心,加强和完善城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林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应急控灾能力。(三)建设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1)城市森林物种选择。市区由于污染严重,受人为干扰因素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树种选择是建设健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通常做法是开发利用地带性物种,尤其是乡土植物,有节制地引进外域特色植物,增加城市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森林的抗性。(2)建设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分析城市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土壤、光照等生态因子对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对城市树种及土壤开展广泛调查与分析,结合物候观测以及气象等资料,分析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通过分析研究,在城市园林绿化时,合理配置树种,协调的森林植物、林业有害生物与生境间的关系,培育健康的城市森林。(3)促进城市森林健康。通过树木与林业有害生物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对林业有害生物的作用、城市林业有害生物与其它类型有害生物的关系(如医学、农业、园林等),研究成灾种类的发生规律,培育健康、具有抗性的苗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强乡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以提高城市植物的多样性,促进城市森林健康。(四)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1.营林措施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保证城市森林健康生长、提高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依据生态学规律进行植物配置。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城市森林的美学观赏功能,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富有地方特色、符合美学原理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城市林业有害生物作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爆发成灾。植物配置还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植物的相生与相克是指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身或临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相生促进作用,消除或降低植物间相克抑制作用和自毒作用。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尽量建设块状城市森林,增加森林自控能力,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互的关系,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搭配,有计划地配置和选育各类不同科、属的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地被与草坪,安排在一个群落中,以生态治理理念贯穿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利用植物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来达到切断有害生物源传播途径的目的。2.药物防治必要时,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药物治理,应尽量选用只对靶标生物有作用的无公害农药,或尽量选择只对靶标生物有作用的施药方式,这样的药物治理方式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扰动小,有利于施药后生态系统快速恢复健康。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具有杀伤力强、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对人类安全、控制作用比较持久等优点。目前生物防治以释放天敌、保护本地天敌、施用生物农药等措施为主。四、防护林生物灾害防治(一)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是以蓄水、调节水量、延长径流时间、改善水质等功能为主的配置在江河源头、流域两岸及水库、湖泊的上游集水区内的森林以及其它植被资源。水源涵养林除涵养水源外,还有保持水土、改善水质、改良土壤、调解气候、保存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多处在江河中上游偏僻地区,地广人稀,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人为活动少,虽然林生物灾害发生频次、危害程度等相对轻于其它森林,但防治困难。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源涵养林都是人工纯林,树种结构简单,而且立地条件恶劣,再加上旅游开发,森林健康状况差,外来生物入侵威胁大。水源涵养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结合水源涵养林特点,采取“小治理、大保护”的策略,以营林措施为主,改善、提高林分健康状况;以生物防治为主,加强危险性有害生物和病虫源地的小区域治理,以适度干预的形式恢复森林自我调控能力,培育健康森林。(二)农田牧场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是以改善农牧区自然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带和灌木林。防风固沙林是指以降低风速,防止风蚀,固定沙地,保护农田、果园、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农田牧场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是保障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国农田牧场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主要建设在三北等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树种单一,由于干旱、盐碱、冷热剧变等因素,加上管理比较粗放,有害生物发生种类较多,危害严重,是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的重灾区,其病虫害发生面积大,暴发性强。农田牧场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生物灾害防治应坚持“适当混交,治早治小,及时更新,动态管理”的原则,从造林设计开始即将林业生物灾害问题作为重点予以全面考虑,多措并举,确保防护林三大效益的全面发挥。(1)营造混交林。选择生命力强、生长快、抗病虫、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的优良树种,大力营造混交林,形成多树种、多品种的复合林网;牧场防护林、沙防林则应选择种子发芽快、主根深长的耐干旱瘠薄、抗风蚀沙埋的乡土优势抗性树种,采取乔灌草结合,豆科与非豆科、常绿与阔叶、深根与浅根、速生与慢生相结合的措施,构建“网、带、伞、疏、片”兼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防护林体系,增强林网抵御生物灾害能力。(2)适时更新改造。按照“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依法采伐、及时更新,功能不减、体系长存”的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方针,对目前已达到采伐年龄、生态功能明显衰退的农田防护林以及防护林中的病虫木、火烧木、枯死木和其它生长不良的林木,及时进行采伐并按照多树种搭配原则进行更新;对虽未达到采伐年龄、以纯林为主的,因树种选择不当或遭受灾害形成的低质低效农田防护林,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以抗代感、以针改阔、树种搭配、隔带更新等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更新改造,改变林分结构,提高混交比例,最大限度地增强现有林网抗逆水平,增强林分稳定性。(3)实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指在建立或通过改造可以建立合理林龄梯度的林网中,当林木达到采伐年龄、生态功能开始衰退、以蛀干类害虫为主的生物灾害进入高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