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AIS学习资料【1】简述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中心工作。P1(1-11题为重点中的重点)会计信息化: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信息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企业实施与维护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制度建设等;会计信息化的中心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由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计软件、会计数据、会计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会计信息系统。2.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基础的挑战。P5对会计核算的理论前提——4个基本假设提出了质疑:(1)会计主体:“虚拟企业”的出现,企业对会计信息的多元化需求,使传统会计主体的概念大大延伸;(2)持续经营:网络“虚拟公司”为了完成一个目标,可在短时间内组建起来,而在完成目标任务后,便解体;(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信息的实时性可以及时产生所需的数据,不受会计期间的任何限制;(4)货币计量: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出现,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使会计系统能够采集和提供货币与相关非货币形态的信息。3.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对账簿体系的影响。P6(1)账簿组织过程不同:账簿只不过是根据记账凭证数据库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统计的中间结果;(2)账簿外观形式不同:突破了传统会计的分类界限,根据需要,任何一个会计科目均可以生成日记账、三栏账或多栏账。受打印限制,不能打印订本式账簿,因而所有账页均采用活页式。4.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P27-28(1)人机系统;(2)面向管理决策;(3)实现全系统的信息共享;(4)具有数据处理功能;(5)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6)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5.什么是会计信息系统?它有哪些基本功能?P30-31会计信息系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1)狭义: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已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所用的辅助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2)广义:指在手工环境或信息技术环境下,面向价值信息提供的信息系统,是从对企业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的信息系统。基本功能:(1)数据输入:按照设定的各种会计规则和方法,记录日常运营交易活动中的会计信息,确认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相关信息;(2)系统处理:处理来自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的会计数据,包括计量、分类、审核、记账、汇总、调整、结账等;第2页(3)信息输出:输出处理前后的会计信息,包括各类账簿、财务会计的对外会计报表和管理会计需要的内部会计报告。6.开发信息系统有哪三种策略?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是什么?P34-35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用于规划】(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用于设计】(3)“自上而下”规划与局部设计和实施相结合的开发策略;指导原则:(1)系统论的观点:①整体性;②目的性;③相关性;④遵循项目工程管理的原则;(2)数学的方法;(3)计算机技术的应用。7.简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内容。P37(1)系统规划: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请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确定分阶段实施进度,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2)系统分析: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处理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逻辑方案;(3)系统设计: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结构与功能设计。与此同时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购置与安装一些设备,进行试验,最终给出设计方案;(4)系统实施:由程序员对系统进行编程,由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培训业务人员和操作员,由业务人员完成数据的初始准备,然后系统投入试运行。8.试分析数据流程图与业务流程图的区别和联系。P52区别:(1)描述对象不同,业务流程图的描述对象是某一具体的业务,数据流程图则是数据流;(2)功能作用不同,绘制业务流程图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业务流程,而绘制数据流程图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流通中的问题;(3)基本符号不同;(4)绘制过程不同,业务流程图就是一些规定乎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的过程,而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方法较为复杂,是将整个系统当成一个处理功能,画出它和周围实体的数据联系过程;联系:(1)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都是从流程的角度动态的去考察分析对象,都是用图形符号抽象的表示调查结果;(2)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业务流程图可以转换为数据流程图,但前提是业务流程图要相对规范;9.试分析概念数据模型与物理数据模型的异同。P112/P120(1)概念数据模型:简称概念模型,是面向数据库用户实现世界的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数据管理系统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2)物理数据模型:简称物理模型,是面向计算机物理表示的模型,描述了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其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第3页10.简述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的设计目标。P179(1)核算和监督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管理固定资产卡片;(2)核算固定资产折旧,分摊折旧费;(3)提供数据接口,与其他系统实现数据共享;(4)输出固定资产的有关信息,供相关部门使用。【11】简述工资管理子系统的设计目标。P198(1)收集、记录和存储有关人员的基本信息,全面、正确地反映每个员工工资的组成情况;(2)按照应发工资、扣款金额和实发工资等计算、汇总工资,系统、综合地反映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工资结算情况;(3)分摊工资费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为正确的计算产品成本、单位利润提供依据;(4)产生各种所需的工资报表并进行归纳分析;(5)实现工资管理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12.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综合分析,要求:P31-32(1)将会计信息系统分解成各个子系统,绘制其总体结构图。(2)简述会计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功能。①账务处理:完成全部记账凭证的记账、转账、对账和结账,生成日记账、总账以及除各子系统生成的明细账外的所有明细账;为编制和产生各类会计表报和财务分析报表等准备数据;一般还具备银行对账和往来账管理以及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的功能;②工资核算:完成工资的计算、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配、计税,有的还具有考勤管理功能;③固定资产核算:完成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核算、折旧的计提和分配;④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完成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记录、冲销、报告及分析预测;⑤存货核算:完成存货购进的核算、货款的支付、存货的入库、存货收发结存的核算,自动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转账凭证、自动计算和分配材料成本差异等;⑥销售核算:一般与存货中的产品核算相联系,实现对销售收入、销售费用、销售税金、销售利润的核算;⑦成本核算:完成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并为成本管理和利润核算提供相应的成本数据;⑧报表:可以定义常用的会计和财务分析报表,也可按用户的需求定义各种内部报表。(3)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间的数据联系。①首先,工资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存货核算子系统向账务处理子系统传递与各自核算有关的转账凭证;②接着,账务处理子系统进行记账、结账等数据处理,并将有关的成本数据第4页提供给成本核算子系统;③然后,成本核算子系统在完成成本核算后,将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结果以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给账务处理系统;④最后,账务处理子系统完成最终的账簿输出和报表编制。13.请分析账务处理系统计算机处理业务流程,要求:P144-145(1)绘制账务处理系统计算机处理业务流程图。(2)对账务处理系统计算机处理业务流程进行简要描述。①首先,在系统启用时由凭证录入人员将本单位的基础会计信息通过初始模块输入计算机,并保存在企业基础信息文件中;②录入人员岗位,并由新录入的人员进行原始凭证的录入;③由审核人员对未审核的凭证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对记账凭证作审核标记,反之将审核未通过的凭证返还给录入人员;④通过记账人员进行记账操作,计算机自动将已审核凭证中的数据传递到各类明细账、总账,包括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中,自动实现记账。⑤会计期末由结账人员进行结账操作,计算机自动根据系统设置的凭证模板生成机制凭证,供记账使用;当所有凭证都记账后,计算机自动计算出相关账簿、报表数据;⑥通过自定义报表的格式和取数计算方法,计算机自动从各类账簿中计算得出相应的会计报表。14.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流程,要求:P185(1)绘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2)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流程进行简要描述。①固定资产增加录入人员输入固定资产增加单据,审核人员对增加单据的相关项目的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合格单据则返回给录入人员。系统根据合格的增加单新增固定资产卡片,同时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更新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②固定资产减少录入人员输入固定资产减少单据,审核人员对减少单据的相关项目的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合格单据则返回给录入人员。系统根据合格的减少单删除固定资产卡片,同时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更新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③固定资产变动录入人员输入固定资产变动单据,审核人员对变动单据的相关项目的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合格单据则返回给录入人员。系统根据合格的变动单更新固定资产卡片,同时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更新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④固定资产折旧每月月末,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上的原值、残值率、折旧方法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生成折旧表,并生成固定资产折旧凭证,登记折旧总账。15.对库存与存货核算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要求:P282(1)绘制产品入库数据流程图。(2)绘制材料出库数据流程图。第5页其他要点:(1)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一种面向会计信息处理和会计管理活动的系统,是采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及传送,完成会计反映、控制职能的系统。(2)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技术特性:①集中性;②自动性;③多样性;④开放性(共享性);⑤全面性。【解答】(3)系统开发流程:①三个流程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②四个流程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③五个流程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4)系统开发的逻辑起点:需求分析。(5)系统开发的重要原理:①诺兰模型:用于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a、初始期;b、蔓延期;c、控制期;d、整合期;e、数据管理;f、成熟期;②U/C矩阵:划分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并且其中有且仅有一个“C”;③E-R模型:由实体、属性、联系组成【填空】;其中有几个实体就有几个关系。(6)系统的切换方法:①直接切换法;②并行切换法;③试点过渡法。(7)信息的性质:①真实性(客观性);②等级性:分为作业级,管理级,战略级;③变换性;④不完全性;⑤价值型。(8)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判断题)【注:遇见不会的就打钩,老师说的10道题,错的就2个左右】。(9)逻辑模型: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10)“三世界”理论:①现实理论(E-R);②概念理论;③计算机世界。(11)范式越高约束性越高,难度越大。(12)科目:分为3级,其中一级科目3位,二级科目2位,三级科目2位,基本形式:XXX-XX-XX。(13)码表:一个实体一个码表【2个字段】。(14)1981年8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被称为会计信息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选择】(15)ERP:是由美国加特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判断或选择】(16)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