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民族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课案主备人:吕晓萍时间:2014年3月22日二次备课人:课题7、《最后一课》(3课时)二次备课补充内容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6、利用小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柯赛.马蒂说过:“对祖国的爱,就是凡是压迫它的人们不可战胜的仇恨,就是侵略它的人们无终止的深恶痛绝。”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二、简介背景: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三、走近作者: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四、疏通字词1、读准下列字音:duóhǎosǒuàochéngyàoshiqĭdăogĕng踱来踱去郝叟懊悔惩罚钥匙祈祷哽dūxīfúláng督学膝头小弗郎士教学过程2、掌握多音字。(tiè)字帖(qiăng)强迫帖:(tiě)请帖强:(qiáng)强劲宁:(níng)宁静(tiē)妥帖(jiàng)倔强(nìng)宁可3、积累词语: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喧闹:喧哗热闹。思量:考虑。五、整体感知文本1、内容呈现(1)、听课文朗读,提示学生边听边看,头脑想象。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2)、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现人物形象,体会字里行间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设置问题情境(1)、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爱国主义这一共同的主题,请从文中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要求说出感人的原因,并用深情的朗读打动别人。(2)、用“这是的最后一课。”句式谈谈自己读文的感受。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4、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我”的见闻感受。5、“最后一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哪些情感?最后的教书生涯;最后的学习自己母语的机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之情;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珍视之情;对侵略者的无限痛恨之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六、知识先导(一)、小说常识1、体裁: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2、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1)、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2)、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3)、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七、课文研读(一)、情节1、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即完成课后练习一)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上学路上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2、“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有哪些不同之处?对课堂气氛的描写的作用。气氛:平时上课“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最后一课“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学生:平时上课“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最后一课“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教师:平时上课“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最后一课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作用:营造了“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八、达标检测:导学案---自学质疑九、作业:抄写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课文研读(二)、环境1、找出本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烘托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2)、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三)、人物1、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a、“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怕提问。b、“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c、“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d、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e、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贪玩、不爱学习、幼稚、不懂事、有一定的意志力(能管得住自己)、爱憎分明、有很强的自尊心的孩子。(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今天的情形和平时对比,营造了“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①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出有关语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②小弗郞士的转变在全篇反映得很明显:a、从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热爱法语;b、从无忧无虑的幼稚——热爱祖国;c、从不懂事、害怕老师——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③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的原因:a、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b、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c、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④小弗郎士心情变化:快乐—激愤──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四)、目标检测:完成课后练习二(五)、小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六)、作业:1、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2、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第三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2、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1)、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语言描写:……(2)、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3)、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4)、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3、问题探究:(1)、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另外,小说表现的是法国人民的爱国之情,只要想想小弗郎士的变化及他的内心感受,就会自然的向导对小弗郎士的描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如何理解小说第4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还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设置悬念,埋下了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3)、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