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煤炭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煤矿安全》第八章现代安全管理1第八章煤矿安全管理第一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一、安全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任何集体或组织的群体活动,必然存在协调和组织工作。煤矿安全工作同样如此,其运作的每一个环节无不渗透着管理的灵魂,有必要弄清管理的含义。按照《世界百科全书》的解释,“管理就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它的目的是要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在西方,各个管理学派按照其各自的管理理论,对管理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国内大多数的观点认为,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群体)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实际上,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按照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计划是决定目标和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和管理过程;组织职能是指为实现目标,对人们的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合理的配置和使用组织(群体)所拥有的资源,正确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活动;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地工作;控制职能是指接受组织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措施纠正,使工作能按原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进行计划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一个有机整体。(二)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公私财产不受到损失,促进生产经营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建设的顺利发展。煤矿安全管理应该是煤矿企业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按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安全检查,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实行目标管理,形成能适应煤矿现场实际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三)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作用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防止企业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护公私财产不受到损失。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基本对策是从工程技术、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三方面做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而这三方面工作中,安全管理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基本保证;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安全工程技术及措施是有赖于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技术、经济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更加需要突出安全管理的作用;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的工作,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后,安全生产已经作为一种“需要”而具有全国煤炭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煤矿安全》第八章现代安全管理2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从业人员,安全正逐渐成为其“第一需要”;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商誉;对社会,安全是“人权”的需要,是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政治的需要,体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现代安全管理,提倡“五大手段”综合应用。继续利用行政手段加强安全管理;充分利用法制手段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科学手段必不可少;经济手段仍然有用;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安全生产的灵魂。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财、物、信息、时间、机构和制度等,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研究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处理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实现管理的目标。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首先要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管理基本原理,其次还要符合自身特性,遵守安全管理基本原则。(一)系统原理所谓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确定目标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可包含若干子系统,同时又可看成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现代管理的每—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为了达到管理优化的目的,必须从整体出发,对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企业大系统的总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分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这便是系统原理。在应用安全管理系统原理时,要把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看作—个系统,并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安全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和层次性,要系统、全面地进行安全分析、评价,制定综合性的安全措施,以实现系统安全为最终目的。(二)人本原理管理要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这就是人本原理。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主来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人管理,上下衔接形成一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链。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因此,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安全管理工作中遵循人本原理更为重要。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保证人的安全,有效的安全管理也必须是人人管理、自我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在为人创造优良、安全的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的同时,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防止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人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三)能级原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各种管理的功能是不同的,根据管理的功能把管理系统分成级别,把相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者分配到相应的级别中去,各占其位、各司其职,这就是管理的能级原理。管理能级的层次可分为:经营层,确定系统的大政方针;管理层,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来实现经营方针;执行层,贯彻执行管理指令,直接调配人、财、物等管理要素;操作层,从事操作和完成各项具体任务。这四个层次不仅使命不同,而且标志着四大能级的差异,全国煤炭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煤矿安全》第八章现代安全管理3不可混淆。不同的管理层次应有不同的责、权、利。各级管理者应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获其荣,惩其误。各级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四)整分合原理企业是—个高效率的有序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组合,这就是管理的整分合原理。在这个原理中,整体是前提,不了解整体及其运动规律,分工必然是盲目的。分工是关键,没有分工,整体只是一团没有秩序的混沌物,系统不可能有高效率;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又必然导致各行其是,工作上相互脱节,不能保证各个局部协调配合、综合平衡的发展。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只有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才能保证最佳整体效应的圆满实现。(五)反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有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这就是反馈原理。反馈作为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反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从而起到控制的作用,达到调整未来行动的目的。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前者导致系统运动加剧和发散,而后者导致系统运动收敛并趋于稳定,在管理活动中大量存在的是负反馈机制。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系统的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而有力的反馈。反馈控制对安全管理有特别的意义。一个运转中的系统,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干扰时就可能偏离安全目标,甚至导致事故或损失。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必须及时捕捉、反馈不安全信息,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以实现安全生产。实际上,安全检查、隐患监控、考核评价等都是反馈原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重要的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使反馈控制更加灵敏、准确和有力。(六)封闭原理任何系统的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这就是封闭原理。封闭就是把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分、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行其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他们又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并且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坚持封闭原理,对于管理机构,不仅要有指挥中心、执行机构,还应有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这些机构应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形成—个闭环回路,如图1—1所示。对于管理法规,不仅要建立尽可能全面的执行法,还应建立对执行的监督法和反馈法,这样才能发挥法的管理威力。对于管理来说,执行、监督、反馈、奖惩必须配套实施,缺一不可。对于企业人员来说,必须有职、有责、有权、有奖、有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人内有动力、外有压力,行动起来有声有色。(七)弹性原理管理是在系统内、外部环境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手段、措施等必须保持充分的伸缩性,以保证管理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就是弹性原理。在应用弹性原理时,要严格区别消极弹性和积极弹性。消极弹性的特点是“凡事留一手”、“头戴三尺帽,不怕砍—刀”,这是一种消极保守的做法。积极弹性是事先考虑各种可能的变化情况,并制订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遇事多一手”。弹性原理对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管理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尤全国煤炭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煤矿安全》第八章现代安全管理4其是事故致因是很难完全预测和掌握的,因此安全管理必须尽可能保持好的弹性。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尽可能做到对危险源的预先识别、消除或控制;另一方面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事故防止对策,从人、物、环境等方面层层设防。安全管理还应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取得理解和支持,遇到意外情况时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帮助。(八)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动力,只有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工作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理。管理动力有三种基本类型:(1)物质动力。这是根本动力,不仅仅是物质刺激,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现代管理的最终目标。(2)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既包括信仰和精神鼓励,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工作。人是要有精神的,精神动力不仅可以补偿物质动力的缺陷,而且本身就有巨大的威力。在特定情况下,它可以成为决定性动力。(3)信息动力。知识、资料、消息、新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动力,甚至爱好、志趣、好奇心等也是一种信息动力。掌握知识越多的人越有工作和生活的动力。管理的三种动力要综合、灵活地运用,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要掌握好各种动力的比重、刺激量和刺激频度,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关系。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五大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切生产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安全第一”是指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预防为主”就是要把安全工作的重点从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安全管理人员既要对安全方针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还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和进行宣传,使人们“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二)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该原则不仅对人而言,也是针对部门的要求。职工个人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必须自觉执行安全制度和劳动纪律,遵守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自我发现、防范、控制不安全因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各个部门要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防止或控制各类事故,实现安全生产。(三)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要求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单位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其他管理人员都必须在承担生产责任的同时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四)“三同时”原则“三同时”原则是指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该原则的坚持,可以促使企业按照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投资解决安全设施问题以及安全设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为安全生产创造物质基础。(五)“四不放过”原则全国煤炭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煤矿安全》第八章现代安全管理5“四不放过”原则是指发生事故后,事故管理上要做到原因没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