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溪的行程》教学设计(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溪的行程》教学设计课题内容小溪的行程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班级2012级综合机械专业班授课类型阅读课学情分析该班是综合机械专业班,全班都是男生。语文基础知识普遍掌握得比较薄弱,个别学生甚至连字音都不清楚,字词的积累也有限,语言组织能力一般。虽然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深入文本,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文章思想内涵的能力尚不足。平时大部分学生在课外也不爱阅读,知识的积累不够丰富,知识面相对来说比较窄。教材分析《小溪的行程》属于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教学板块,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该文从崭新的角度,以诗一般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语言隽永。学生可以从作者的独特感悟中得到启迪,有益于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2.理解文章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写作意图。3.诵读课文,积累优美句段。4.熏陶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理解文章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方法教读法、点拨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感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4分钟)介绍名人李嘉诚的奋斗历程。小结:李嘉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在厄运面前,他没有怨天尤人,驻足不前,而是吸取教训,善于钻研学习,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事业中,最终获得成功。古往今来,凡立大志、成大事者,往往都是像李嘉诚一样饱经磨难,备尝艰辛。正所谓“逆境出人才”。同学们,我们如果不想在逆境中沉沦,那么就应该直面逆境,奋起抗争,只要我们能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冲出逆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散文——《小溪的行程》。学生聆听、谈感悟,分组交流。以名人事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二、了解作者(3分钟)请学生介绍作者:刘增山,河南滑县人,196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当代著名作家、经济学家、企业文化战略研究专家。曾任邯郸《散文报》总编,中国纺织报社《经纬风流》丛书副主编等。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生命风景线》、《山海魂》、《岁月》等。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作者。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途径筛选、获取信息。散文《秋魂》、《小溪的行程》、《祖国,假如你是一棵银杏》等入选中学、大学教材,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作品曾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河北省文学振兴奖等。刘增山的作品在文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冰心老人亲自介绍其加入中国作协,称:“刘增山的作品优美而真实,是新时代人生散文的一派新流,影响着我们这个有着诸多缺憾的世界。”三、检查预习(5分钟)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汩汩.、气馁.、浩淼.、恣.意、横亘.、涟漪.、忧悒.、踌躇..、唯唯诺.诺、妄自菲薄.、真知灼.见注音、解释,齐读。学生独立完成。针对该班学生字词基础薄弱的问题,安排课前预习环节。四、整体感悟(15分钟)学生听课文录音,思考:1.小溪在“行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小结:小溪由一个自卑、委曲求全、受尽凌辱的弱者变为懂得如何摆脱厄运捉弄、如何自立自荣的强者。变化的原因是:在被逼到绝境的时候,跨过去了,赢得了命运的转机,获得了新生。2.作者是怎样紧扣小溪的“行程”来表达对人生的体验的?小结:文章随着“小溪的行程”逐层深入地写出了对人生的体验。当小溪在山上蜿蜒爬行时,小溪是“谨小慎微”的;当小溪面对万丈悬崖时,小溪是忧悒惶恐的;当小溪坠下悬崖,直立起来,成为瀑布时,小溪发现自己体内原来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和崇高的价值。当再次面对遥遥的征程时,小溪决定高唱生命的进行曲向前奔去。3.小溪在不断地前行时,遇到了艰难和抉择,作者通过描写这些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小结:在生活的激流中,在厄运的痛击面前,“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地苟活是改变不了现状的;踌躇、忧悒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勇敢地“跨过去”,才会赢得命运的转机。听录音后,分小组讨论,用线条勾出相关句子,然后回答问题。整体感知文本。五、品味语言(16分钟)1.分组朗读第1-2自然段,注意读出自卑、怯懦的感情。思考:问题1:“我纤小,我柔弱。面对如此庞大而繁华的世界,我气馁得很,真有点妄自菲薄!比起奔腾的大河,我是细线一缕;比起无涯的大海,我是沧海一滴;比起浩淼的湖泊,我是淡淡的涟漪。”——将这句话改为“我纤小柔弱。面对如此庞大而繁华的世界,我气馁得很,真有点妄自菲薄!哪里比得上大河、大海和湖泊”,不是更简洁一些吗?小结:虽然文字上是简洁一些,但不好。原句将“我纤小柔弱”分成两个短句,又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将“我”与“奔腾的大河”、“无涯的大海”、“浩淼的湖泊”作对比,目的是极力渲染自己是如何的“纤小”和“柔弱”,为后文写自己的怯弱、自卑张本。改后则难以达到此目的。问题2:“杂草苦蒿任意..将我掩没;牛羊驴马肆意..将我践踏;砂石危岩恣意..将我围困;荆棘刺榛执意..将我囚禁。”——加点的四个词语能随意互换吗?为什么?小结:不能随意互换,因为它们的意思有差别。“任意”指随意;“肆意”有放肆之意;“恣意”语意比“肆意”更重;“执意”有固执不变的意思。四个词语修饰的对象不同,所以不能互换。2.再次朗读1-2自然段,了解小溪的来历、特点、生存态度,体会小溪的真实生活。朗读。思考,讨论,回答。揣摩生动形象的语言。六、课堂小结(2分钟)这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和思想内涵作了一个大概了解。全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小溪为抒情主人公,讲述了自己在前行的进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自己的抉择和结果。文章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在生活的激流中,在厄运的痛击面前,“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地苟活是改变不了现状的;怨天尤人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勇敢地“跨过去”,才能赢得命运的转机。相信同学们学了之后能够有所体会。我们对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了初步赏析,希望大家课后好好诵读,进一步仔明确学后的具体内容,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品读作铺垫。细体会。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小溪的行程刘增山物——小溪:来历、特点、生存态度、真实生活托物言志对比志——小溪获得崭新生活(以后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会“高唱生命的进行曲向前奔去”)教学过程(第2课时)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简单导入(1分钟)上节课,我们主要是感悟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上节课内容,继续品味语言,进行拓展练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品味语言(16分钟)1.指名朗读第3-8自然段。思考:问题1:第3~7自然段,一句一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结:第3~7自然段,一句一段,短促有力,极言情况危急,选择艰难,生动地表现了“我”面临危险时的复杂心情,凸显出“我”的犹豫、怯弱与自卑。问题2:“正当我惶恐之际,等不及的大山把我硬是赶下了万丈深渊。”——删去“硬是”,如何?小结:不能删。“硬是”表现出“大山”对“我”的蛮横“欺凌”,照应了前文;同时也说明“我”是被逼而坠下悬崖的,为下文写“我”的蜕变作铺垫。2.学生齐读,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短句的表达效果。3.教师范读课文第9自然段,学生思考:问题1:“猛然间,爬行的我,一下子直立起来,我从匍匐的小蛇,变成凌空腾飞的龙。”——把这句话改成“猛然间,我变成了瀑布”不是更简洁一些吗?请说说你的看法。朗读。思考,讨论,回答。齐读。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用词的正确精当,修辞手法的应用。小结:不能改。因为原句写小溪由“爬行”变为“直立”,由“匍匐的小蛇”变成“凌空腾飞的龙”,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直观地反映了小溪成长的过程和成长的结果,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问题2:这一段一连用了7个“从来没有发现”,是不是太冗赘?能删去吗?小结:不冗赘。连用7个“从来没有发现”,构成排比,一方面强调“我”获得新生以后有了许多新发现,对自己有了许多新认识;另一方面形成气势磅礴的语势,表达了“我”欣喜若狂的心情。4.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自由寻找品味点,写批注。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教师预设品味点:(1)从修辞角度来品味,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从句子中的关键词来品味,可否换为别的词好不好,为什么?(3)从句式结构上来品味,换成别的句式好不好,为什么?5.学生齐读课文,巩固对课文的理解。个人品味,同桌交流。全班交流。通过品读语言,进一步感悟哲理。三、拓展探究(15分钟)本文描绘的是一条遭遇厄运、面临绝境而又获得意外新生的小溪。如果要写一条处境顺利、前途广阔的小溪,该如何写呢?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引导,言之有理即可。学生自由发挥,分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时能够有所悟,有所得。四、语言积累(10分钟)1.学生诵读课前预习时收集的与本文主题相似的美文。2.诵读“我谨小慎微地活着……”和“想不到,等待我的并不是毁灭……”两个自然段,当堂试背。朗诵课前收集的与本文主题相似的美文。朗读,背诵。积累语言。五、课堂小结(2分钟)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艰难困苦。学习了这篇散文后,希望大家能够像文中的小溪一样,正视现实,从艰难困苦中发现积极的意义,充分利用机会磨练自己,你的人生境界也将会因此得到不同寻常的升华。六、作业布置(1分钟)1.抄写课文后“积累”中的词语。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课后完成。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小溪的行程刘增山品味语言的角度:修辞、句式、关键词、过渡等作者简介:易伟,任教于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