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度的“能源外交”及其地缘政治考量【作者】张力【作者简介】张力,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员。(邮编610064)【内容提要】印度对海外能源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为印度的经济持续增长和战略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一现状和前景促使印度近年来力求通过外交努力维护、保障和扩大外部能源的供应,也促使印度从地缘政治的高度客观认知和评估自身的处境。同时,面对不断变换的国际与地区格局,印度对“能源外交”的日益强调也为其外交理念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词】印度/能源安全/地缘政治/能源外交【正文】印度正在迈入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国之列,但印度本土能源资源和产量的不足却对印度的发展和安全构成严峻的挑战。能源消费与本土供给能力所形成的反差决定了印度对海外能源供应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目前印度被认为正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主要能源进口国家之一,进口能源占国内总消费量的比例已高超过70%,并且该比例仍在继续上升。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印度不得不将确保海外能源供应作为影响本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家战略安全的当务之急,这要求印度必须客观认知能源供应的各种地缘政治因素,在发展双边、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中心的“能源外交”,从而在变换中的全球和地区政治、经济与安全格局中界定本国的战略利益。本文从印度能源安全战略的角度,探讨印度国内对能源地缘政治的认知和印度近年来日益强调并开始取得明显进展的能源外交。一、印度对海外能源供应的地缘政治考量对外部能源供给依存度的增大,促使印度日益重视从地缘政治视角关注未来自身的能源安全。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印度的经济增长和国民的基本生活曾因世界石油价格的过度上涨而受到严重冲击。如1974、1979年欧佩克国家两次大幅提高油价,在引发全球范围“石油危机”的同时,印度的经济稳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印度对能源安全的认识始于这一时期,国内也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80年代起,国际市场油价跌落,欧佩克的影响降低。但能源危机的阴影仍然存在,尤其对印度这样一个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对外部油气供给的依存度持续提高的发展中大国更是如此。还有两个因素促成能源安全成为当今印度国内的热门话题。一是尤其鉴于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亚太地区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大大超出其自给能力;二、亚太国家对能源产地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中亚地区。(注:R.K.Pachauri,EnergyEffciency:PolicingIndia'sOilSupplyRoutes,TheTimesofIndia,1998/6/27)因此对印度而言,要评估自身的能源安全政策,很难忽略对地缘政治因素的考虑。印度进口的石油中,有65%来自波斯湾地区(包括伊朗、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余来自俄罗斯、中亚及其他地区。因此与发达国家一样,印度重视海湾地区作为能源产地的地缘政治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比过去任何事件都更能使印度意识到能源安全的至关重要。战争向印度表明,一旦周边地区出现突发或不可预测的事变,印度从海外获取能源的可靠性是极为脆弱的。于是,供油危机与海湾地区安全局势的直接关联开始引起印度的足够重视。海湾拥有世界石油储备的2/3,天然气储备的1/3;沙特阿拉伯、伊拉克是世界最重要的产油国家,伊朗拥有世界第二富足(仅次于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1979年的世界石油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伊朗的“伊斯兰革命”。90年代初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海湾战争则表明海湾石油供应的风险不可低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以及战后步履艰难的重建再次为印度依赖海湾供油的前景增加了新的变数。而微妙的美伊(朗)关系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印度与伊朗的关系。即使从现状分析,美国及其盟国在海湾地区的大规模军事存在有如一柄双刃剑,既可有助于稳定该地区,也可能持续引发新的冲突。同时,海湾、中东地区的国家间冲突(如巴以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原教旨主义将继续构成对安全的威胁。印度还需考虑一个特别因素:有超过300万的印度人在海湾地区国家打工谋生。印度意识到,从地缘政治考虑问题,除了波斯湾地区外,前苏联中亚国家、巴基斯坦、阿富汗对印度未来的能源安全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印度重视中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力求通过发展与该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增强未来谋求该地区能源的能力,因此印度也关心中亚的政治安全格局变化。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重要性主要在于连接印度与伊朗、中亚等重要能源产地的特殊地缘位置。印度近年来努力扩大对伊朗天然气的进口,而解决从伊朗供气的首选方案是靠从陆路铺设输气管道,但该管线必须经由巴基斯坦内陆或近海地区。此外,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是印度通往中亚能源基地绝难迈开的地区。从地缘政治看,中亚及高加索地区(除伊朗外的里海周边区域)是印度的近邻。尽管该地区的油气资源不能与波斯湾地区相比,西方、前苏联对该地区石油等能源储量的评估也有较大距离,但该地区的巨大开发潜力已得到相关各国和世界各大石油跨国公司的公认。印度自认凭借所具有的地缘优势,有资格和有能力分享这个能源大馅饼。根据印度的预测,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在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剧增,如果积极努力抓住机会,中亚、高加索的石油资源就能为印度未来的能源安全作出贡献。若论地缘条件,从该地区向印度的经济增长中心地带供应石油、天然气应是印度从外部获取能源保障的最便捷渠道,但印巴关系不正常和阿富汗政局不稳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主要障碍。不过在印度看来,与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相比,印度仍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更有条件从这一新开放的世界能源供应地受益。(注:P.Stobdan,Geo-PoliticsofOilinCentralAsia:OptionsforIndia,P.Stobdan[edi.],BuildingaCommonFuture:IndianandUzbekPerspectivesonSecurityandEconomicIssues,KnowledgeWorld:NewDelhi,1999,p.158.)尽管除波斯湾、中亚之外,里海、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欧洲和俄罗斯都能向印度提供石油和天然气,但这些地区的前景喜忧参半,不容乐观。现已探明,里海一带的石油资源远低于早前的估计,现有的油气管道设施也不敷使用;缅甸、印尼等东盟国家预计到2010年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非洲、欧洲所产原油的磷含量低,环境污染小,从经济角度考虑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很可能成为印度能源战略中优先考虑的进口对象地区;俄罗斯是亚太地区的主要能源供应国,印度高度重视与俄加强合作,但从实现从俄罗斯向印度输送油气,印度必须铺设一条长达近3千公里的管道。这从商业角度来看是很难行通的。如主要考虑价格因素,比较多个地区,从海湾地区进口能源仍是最有利的选择。另一方面,印度在从外部供应天然气方面享有比较有利的地缘条件,即印度与也门、卡塔尔、阿曼、印尼和马来西亚等世界主要产气区邻近,但不利因素是目前尚未建成相对更有保障的跨国陆上输气管道。因此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印度要在短期内实现能源进口的多来源化的可能性不大。印度关注连接海湾和印度的海道能源交通线的安全,尤其重视印度洋航线。印度国内石油消费的80%以上都须经过印度洋进行运输,包括来自海湾的进口原油和印度近海油田所产原油。印度对海湾供油安全的担心很大程度上也与90年代的海湾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有关。况且由于海上能源通道至关紧要,即使近期将来因发生大规模海战而阻断印度石油供应的可能性极小,印度也不能低估恐怖主义活动可能造成的困难。基于这一认识,印度日益重视本国海军在维护海上能源通道安全方面的战略意义,提出要充分考虑因海上交通阻断带来能源供应危机,决心与其他大国一道维护通道的安全与畅通。二、以“能源外交”保障供给安全冷战结束后,印度已将增强本国对外经贸和投资活动作为其外交关注的一大重点,将促进与他国的经济合作放在对外政策中优先考虑的位置。与此同时,由于印度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日益加深,能源安全又直接影响到印度的经济增长和战略安全,因此对通过与外部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合作以满足自身的能源安全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大的紧迫感。在这一背景下,开展能源外交成为印度政府近年来对外关系中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一)伊拉克众所周知,印度不久前在伊拉克战争前后的态度就与自己在该地区的石油利益密切相关。一方面,伊拉克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在海湾地区的友好国家,也是印度主要的石油供应国,即使在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印度仍能从伊拉克获取特殊待遇,供油未受中断。并且印度人也知道,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将产生持久的经济与政治影响,仅战争引发的油价上涨就可能使印度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因此战争并不符合印度的利益。(注:SudhaRamachandran,“IndiaFallsbehindinPost-SaddamJockeying,”AsiaTimes,2003/3/15.)但是印度顾及与美国日益提升的战略关系,同时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也出于维持并扩大自己在战后伊拉克的利益,于是奉行了高度务实的外交,对美国的战争事实上予以承认。(注:参看张力:“从伊拉克战争看印度的务实外交”,《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第2期。)战后,印度为了能在保障包括能源进口在内的自身的经济与安全利益上左右逢源,保持主动,不得不向伊拉克派兵、伊拉克战后重建等问题上表态谨慎,留下余地。(二)伊朗印度与伊朗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很说明问题。2003年5月,印度石油部长访问伊朗,印伊达成协议:印度在今后25年内每年向伊朗购买500万吨液化天然气,并于当年从伊朗进口500万吨原油;同时伊朗同意印度投资开发伊境内已经发现和正在发现中的天然气田。印度也同意向伊朗就建立研发使用压缩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从而介绍城市污染的系统提供技术援助,并答应帮助伊朗更新换代业也老化的炼油设施。(注:“India,Iranagreeon25-yrgasinvestmentdeals”,TheTimesofIndia,2003/5/13)印、伊间达成的这项包容广泛的协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由于近年来美、伊(朗)因后者核问题引发关系紧张,美国反对其他国家向伊朗投资,担心伊将投资用于核开发计划。但显然印度几经权衡,仍决心要走出这一大步。据分析,如果印度、伊朗能充分实施所有这些协议,两国间的经济关系在近期将来将实现重大发展,而这些协议也使印度能在伊朗能源工业中居于有保障的地位,从而能使印度有潜力成为全球控制能源地的主要国家之一。如分析家所言,“也许正是这一前景,鼓励新德里甘冒与华盛顿的关系受损的风险,而与伊朗签署了这项一揽子协议。”(注:HoomanPeimani,“IndiaandIran:Renewedenergy”,AsiaTimes,2003/6/21)此外,2003年伊朗总统哈塔米访印期间,印、伊签定了两国在碳氢化产品领域开展合作的理解备忘录,合作内容包括石油化工产品、液气态碳氢产品及其衍生物、发展研究与咨询、勘探开采、改进营销与运输等方面。今年初,印度内阁批准了与伊朗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的正式协议。(注:“IndianCabinetOkaysDealwithIran”,(Qatar)ThePeninsula,2004/1/18)印度近年来也提要重振连接印度、伊朗和阿富汗的“新丝绸之路”,加强与伊朗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包括修筑连通印度的陆路油气输运管道)是其要旨之一。(注:“India,IranandAfghanistanSilkRoute”,(=33293))最近,刚执政的印度新政府正表示只要巴基斯坦能提供国际安全保证,印度将认真考虑修建从伊朗经巴基斯坦到印度的陆路输气管道。(注:“Indiareadytoconsidergaspipeline:Natwar”,(Pakistan)Dawn,2004/6/6)(三)中亚、高加索地区国家(前苏联结盟共和国)在苏联解体以前,印度与该地区的前苏联高加索、中亚各加盟共和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但苏联解体之后,印度与这些新独立国家的关系有所疏远,相互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