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小教师备课录备课人:周维课题9、古诗两首总课时2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总)1、认识“促”、“亿”、“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准备几首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有关的古诗。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个字,会写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夜书所见》,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首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夜书所见》,识记1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2个生字。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理解“知”的意思。课前准备课件;搜集诗人叶绍翁的资料;准备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有关的古诗。教学流程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课件出示,教师补充:介绍诗人叶绍翁。)2、教师引述: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书:写)。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过渡:诗人是这样描写自己看到的,课件出示古诗。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指名读,评议,纠正。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设计意图落实知识点:掌握“书”在词语中的意思。多通道设计:导入课文:1、交流反馈搜集的资料。2、教师引述,提供诗人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3、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诗境。21、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片怎样的画面?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①“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结合课后注释理解“风声”;“动客情”理解“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整句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②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挑”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捉”;“促织”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蟋蟀(蛐蛐)”;“篱落”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篱笆”;“知”:料想。(诗人结合自己童年的经验猜测)整句意思:他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③出示课件:“挑”是意思,“促织”就是。作者看到,料想是,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④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2)。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四、趣味活动:1、我说你读。方法:(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2、字条连诗。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3、情境背诗。方法:学生可自由离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五、识字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促”进、“深”情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①形近字比较:促()多通道设计:理解古诗意思:1、想象画面;2、看图说话;3、借助课后注释;4、连字成句;5、借助工具书;……指导课文朗读预设通道:1、理解古诗的意思;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3、多种赛读的形式;4、小榜样示范法;……多通道设计:背诵古诗:1、根据诗句内容,说诗句;2、根据插图内容,3捉()②“深”的右上方不要多一点。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六、拓展活动: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甚至连一草一木都会勾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七、拓展阅读:《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说诗句;3、根据出示的半句诗,说下一句或上一句诗;4、同伴合作背诵。写字作业辅导:1、借助词语读准音;2、形近字比较;3、重点字教师指导;4、自我观察、练习。课内外阅读:拓展活动意在让学生对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做进一步的了解,加深印象,积累相关古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6个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首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识记6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8个生字。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2、让学生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3、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道:1、巩固旧知;2、交流传统节日,了解相关习俗;3、介绍诗人及古诗4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可以轻声读、大声读,可独自读、与同伴一起读。2、学习生字、新词。①检查生字,同桌合作:我来指,你来认。②区别形近字:洼()峰()摇()佳()逢()遥()③指名领读词语(有错纠正):重阳佳节回忆遥远异乡插曲促进深情④写字指导:重点范写“异、遥、插”。⑤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反馈、订正。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听节奏。4、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1、小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碰到。“佳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可见诗人平时怎样?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是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④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⑤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1):诗中“异客”的名字叫,“佳节”是指每年农历月日的节。整句理解:“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背景。作业辅导进课堂:生字、词语:1、自由读、合作读的过程中巩固生字的字音。2、形近字区别。3、教师示范。4、结合作业巩固。多通道学习古诗的意思:1、由“亿”字引入,契领全诗。2、根据课后注释理解重点词语。3、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古诗意思。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人在古诗中寄予的情感。5家乡亲人。⑥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齐读三、四行)板书:兄弟登高插茱萸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遥:远。遍:原是“到处”的意思,这里指“都”。茱萸:结合课后注释“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看图认识茱萸)整句意思: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②诗人在家时,每逢重阳节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如今一人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自己。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四、朗读指导,并背诵:①自由练读。②自由读→指名读→齐读。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五、拓展:1、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有亲人不在身边,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2、学生畅所欲言。六、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1、指名说一说。2、学生完成作业。3、同桌合作背一背。作业设计进课堂:完成作业本第4题的(1)。多通道设计:背诵古诗:1、各种形式的读,多读后熟记;2、根据教师板书背;3、根据插图提示背;……作业辅导进课堂:1、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62、背诵古诗。板书设计: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宋叶绍翁)梧叶寒声秋风客情知儿童篱落灯思念家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思念亲人异乡异客佳节倍思亲兄弟登高插茱萸少一人课后反思我觉得本堂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的质量较高。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的形式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高、效果好。2、课件的使用恰当、适时。本堂课使用的课件投影,有文字,有画面,还配上经典民乐作为背景音乐,画面和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使古诗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浓厚,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1、板书设计很好,但出现得不适时。这说明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2、没有当堂指导背诵全诗。这也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