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湖南三市五校高二2011年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检测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选项中,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应当柄承“有教(jiào)无类”的思想。不能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老师教(jiāo)学生应该面对全体学生。B.据某听书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网站日访问量最高时可达一万人次,每天通过网上下载(zǎi)的人次竞有8000人次以上,有声小说真的“火了”!C.我们确实该为(wèi)他们祈祷,为玉树地震,为西南大旱,为舟曲泥石流,为汶川地震中失去的生命和不堪承载的自然。D.在北京,飙高的楼价已是屡见不鲜(xiǎn),市民们对天价楼盘早已漠然处之。然而,近日暴出的一个均价达到每平方米30万元人民币的楼盘,还是令不少人咋舌。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对公司的要求不摸底,好比盲人瞎马,每办一件事都如履薄冰。B.作为文明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卷帙浩繁,构成了一座博大、高深的文化殿堂。C.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将目无全牛。D.三峡工程的反对者将意见陈述得头头是道,使决策者有了很好的借鉴。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国立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公共图书馆给中国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高。D.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整顿吏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4.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澄河产瓜鱼,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第2页共11页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来源:Zxxk.Com](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以博财物耶博:博大B.禄秩优厚秩:品级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D.事觉自死觉:败露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规小得而大失者也②蟹六跪而二螯B.①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C.①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②公子为人,仁而下士D.①贤者多财损其志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7.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8.你认为文中谈论“贪鄙”的恶果主要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4分)答:9.翻译:(10分)①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4分)译文:第3页共11页②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3分)译文:③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3分)译文:三、古代诗歌赏析及古诗文默写(12分)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柳宗元,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后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答:(2)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诗歌物我融合的特点。(3分)答: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3)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轴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第4页共11页近三成公众从来没听过科普报告①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升,是决定本世纪中叶我国公民素质接近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10年来,足迹已经遍布全国所有省区的246个市、县,演讲3500多场,听众达130多万人次。②可惜的是,这样的演讲次数对于我国的科普宣传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本报调查显示,41.8%的人只听过1~2场科普讲座,26.4%的人一次也没听过。③据记者了解,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科普活动,但是能让他们记忆犹新的活动实属凤毛麟角。本报调查显示,尽管有71.9%的公众认为,科普宣传“很必要,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但是有39.3%的人对科普讲座的印象是“和上课差不多”;26.6%的人则感觉,“高质量的科普讲座当然能起好的作用,可是好的活动很少见”。同时,也有32.1%的人对听过的讲座感到“新鲜有趣,至今难忘”。④钟琪团长强调,演讲团从创立之日就坚信,科普不是拿原来的旧知识去贩卖,科普讲座是再创造。科学研究做得好,科普报告不一定就能做好。据她介绍,现有的30多名团员是从几百位科学家中层层筛选出来的,淘汰率高达三分之二。空军指挥学院的少将徐邦年,试讲了4次才被通过。⑤钟琪团长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严把质量关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升学压力大,能抽出时间听科普讲座是顶着学校和家长的层层压力的,同时,一场好的科普讲座会给青少年开启科学的大门,而一场劣质的讲座会断绝孩子们以后再听科普报告的可能。⑥听过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讲座后,有学生留下了这样的反馈:“这是我上学以来参加过的最好的课外活动!”“西部学生的经济条件差,但是求知欲并不差!希望你们再来!再来!再来!”⑦本次调查显示,公众最希望听到深入浅出、通俗形象的科普讲座,内容排在首位的是“实用的科学知识”,占78.5%;其次是“我国或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占61.0%;列第三的是“可以通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占53.4%。此外,科研过程中的故事、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等内容也是吸引听众的亮点。⑧据翟立原主任介绍,国内的科普讲座,多数传播的是已有定论的科学知识或原理,很少向青少年介绍国内外顶尖的、还没有定论的科学知识。事实上,让孩子们接触一些尚在争论中的问题对启发他们深入思考很有帮助。⑨科普演讲团的老爷爷们曾在云南一个偏僻的乡村中学做讲座。当时,一个小女孩向爷爷们提出了一个关于无性繁殖的克隆技术方面很有见地的问题:现在的克隆技术都是雄性复制雄性,雌性复制雌性。可不可以用雄性动物复制雌性动物,并保证遗传性状完全相同呢?因为决定性别的是染色体,只要把其中的一个Y染色体替换成X染色体就可以了吧?当时的科普团员们认为,小女孩的思路是很可行的。三年后,美国科学家才完成了类似的克隆实验,这也证实了这个云南乡村中学的小女孩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节选自《中国青年报》)12.调查报告数据分析,对原文①、②段统计数据的结论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不辞辛苦,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第5页共11页B.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科普工作面广量大,举步维艰,公民素质普遍偏低。C.近三成公众从来没听过科普报告,影响到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这与向发达国家迈进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D.我国的科普教育要和科技兴国的战略相适应,还需要大踏步前进。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所作的报告内容分三个方面,即一些实用的科学知识、我国或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可以通用的科学研究方法。B.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科普活动,但这些活动收到的科普效果仍然很有限。C.所谓“克隆”就是指雄性复制雄性,雌性复制雌性,并保证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一种无性繁殖的技术。D.有些孩子经济条件差,但求知欲强,思维能力强,如果他们提出很有见地的问题,演讲团成员不能当场解决。14.综合原文,你认为中科院科普演讲团严格筛选成员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18题。酒婆(有改动)冯骥才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予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第6页共11页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没了也就算了。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