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antibiotics共性:1.化学结构相似CNOR1C6HC5HSCCH3CH3CNCHOHCOOR26APA酰胺酶作用点青霉素酶作用点BA1234R1CNHSNOOR2COO-7123456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7-氨基头孢烷酸(7-ACA)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6-氨基青霉烷酸(6-APA)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β-内酰胺类2.有交叉过敏反应完全交叉过敏头孢菌素类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3.抗菌机理相同(1)β-内酰胺环结合细菌的转肽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不断内渗,菌体肿胀、变形(2)激活自溶酶,使细菌溶解、死亡(一)产生水解酶(二)酶与药物牢固结合(三)靶位结构改变(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五)自溶酶缺少4.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相同青霉素类(Penicillinantibiotics)分类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有F、G、K、X及双氢F等成分,其中青霉素G性质稳定,抗菌作用强,产量高,用于临床半合成青霉素:用人工合成的不同基团取代天然青霉素母核上的侧链而获得CNOR1C6HC5HSCCH3CH3CNCHOHCOOR26APA酰胺酶作用点青霉素酶作用点BA1234由主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及侧链RC=O组成,6-APA含一饱和的噻唑环及一_内酰胺环,后者是抗菌活性所必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PenicillinG)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侧链中含有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性质】1.不稳定,难溶于水2.钠、钾盐溶于水,但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临用前配制;粉针剂稳定可存放3.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体内过程】吸收:不耐酸,口服易破坏,常肌注或静滴分布:广泛。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消除: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管分泌排泄合用丙磺舒可竞争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延长其作用时间长效制剂:用于轻症及预防感染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抗菌作用】抗菌谱:窄谱,G+菌、G-球菌及螺旋体1.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2.G+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杆菌、产气夹膜杆菌3.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4.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5.放线菌抗菌机理抑制细菌转肽酶,干扰细胞壁粘肽的合成,加上激活自溶酶,破坏细菌细胞壁。为繁殖期杀菌剂杀菌作用特点1.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2.对G+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3.对人和动物毒性小,对真菌、病毒无效耐药性一般不易产生,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70%-80%)主要是耐药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环裂解而失效克服耐药性合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克拉维酸(棒酸)【临床应用】首选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1.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丹毒、猩红热、蜂窝织炎、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及败血症等;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2.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中耳炎3.白喉、破伤风加用相应抗毒血清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淋病5.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6.放线菌病【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最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各种药物过敏反应首位,约0.7-10%表现: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溶血性贫血等。最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发生率5-10/万,死亡率10%特点:5个无关与剂量、给药途径、年龄、性别、疗程无关具有不可预测性,重在预防预防1.询问过敏史包括个人及家族过敏史2.皮试包括初次注射、停药3天以上重用、更换产品批号者3.注射后观察30分钟4.临用时配制5.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6.避免饥饿、疲劳时用药7.作好急救准备:首选AD,辅以糖皮质激素、升压药、输液、吸氧、人工呼吸等2.赫氏反应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症状加剧的现象表现: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原因(1)螺旋体抗原抗体免疫反应(2)短时间内被杀灭的大量螺旋体裂解释放内毒素预防:初次小剂量给药3.其他局部刺激、大剂量致青霉素脑病、高血钾、高血钠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penicillinV)非奈西林(phenethicillin)耐酸--可口服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抗菌谱同青霉素G,作用弱—用于轻症感染半合成青霉素2.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oxacillin,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cloxacillin,邻氯青霉素)耐酸,可口服耐酶,不易被_内酰胺酶水解,可用于抗药金葡菌感染抗菌谱同青霉素G,作用不及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耐酸—可口服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广谱,对G+菌、G-杆菌均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以及G-杆菌所致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阿莫西林(amoxycillin,羟氨苄青霉素)对肺炎球菌、变形杆菌作用强,治疗支气管炎和肺炎疗效优于氨苄西林4.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羧苄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无效,对耐药金葡菌无效对大多数G-菌有效—可用于G-杆菌所致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感染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作用强—常与庆大霉素合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如烧伤创面感染5.抗G-菌青霉素美西林(mecillinam)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替莫西林(temocillin)对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小结各种青霉素类对胃酸和青霉素酶的稳定性天然青霉素:耐酸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酶耐酸不耐酶耐酸耐酶耐酸不耐酶不耐酸不耐酶头孢菌素类以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接上不同侧链而成的半合成抗生素。亦含有一个β_内酰胺环,抗菌机理、耐药性产生机制等同青霉素,并与其有交叉过敏反应特点:1.抗菌谱广,作用强2.对-内酰胺酶稳定3.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第一代头孢噻吩cefalothin头孢唑啉cefazolin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拉定cefradin第二代头孢呋辛cefuroxime头孢孟多cefamandole头孢克洛cefaclor头孢丙烯cefprozil第三代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他定ceftazidime头孢哌酮efoperazone第四代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cefepime头孢利定cefolidin头孢噻利cefoselis1.吸收:一般口服吸收差,需注射给药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可口服2.分布:第三代、四代分布广,可透过血脑屏障3.排泄:主要经肾脏排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胆汁浓度高体内过程1.抗G+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抗G-菌: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抗厌氧菌和绿脓杆菌:第三代、第四代2.对_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3.肾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作用特点特点分布抗G+菌抗G-菌酶稳定性肾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临床应用第一代:耐药金葡菌及敏感菌所致轻中度感染第二代:一般G-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第三代:绿脓杆菌感染、重症耐药G-杆菌感染第四代:对其它抗生素耐药或无效的严重感染1.过敏反应:药热,皮疹,过敏性休克罕见2.肾毒性:第一代多见注意:避免与肾毒性的药物合用如:氨基苷类、万古霉素、速尿等3.静脉炎或出血倾向:防治:VitK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哌酮4.高钠血症:大量静脉注射钠盐5.其他:“醉酒样”反应、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其它-内酰胺类分类(一)头霉素类(二)碳青霉烯类(三)氧头孢烯类(四)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五)-内酰胺酶抑制剂化学结构-内酰胺环杂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