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重点)基本要求:基本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平衡概念。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物质循环的分类和主要类型—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难点)。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掌握纬度地带性概念和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特征及其与气候带的差异。掌握干湿度分带性的概念和干湿度分带性在我国的基本情况。掌握垂直地带性的概念和有关基带、森林线、雪线、顶带等基本概念。第13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重点)掌握土壤的概念。掌握有关土壤的组成、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基本知识。基本掌握土壤的物理性状(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等)(难点)。了解我国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土壤类型(发生分类)的分布规律。基本掌握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因素及其各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掌握喀斯特的概念,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了解喀斯特地区地表环境的特殊性。理解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难点)。第13-1节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基本要求:了解地球能量的3大来源—日辐射能、地热能、地球自转能。了解地球表层系统中不同来源的能量传输与转化方式。理解圈层间能量的交换及其热能、动能、化学能的交换形式。基本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平衡概念。第13-2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基本要求: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物质循环的分类和主要类型—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第13-3节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基本要求: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掌握纬度地带性概念和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特征及其与气候带的差异。掌握干湿度分带性的概念和干湿度分带性在我国的基本情况。掌握垂直地带性的概念和有关基带、森林线、雪线、顶带等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不同热量带的垂直带谱。了解其他地域分异规律,如高原、构造-地貌、地貌部位等引起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3-4节土壤与土壤系统基本要求:掌握土壤的概念。掌握有关土壤的组成、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基本知识。基本掌握土壤的物理性状(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等)。了解土壤的系统分类和发生分类。了解我国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土壤类型(发生分类)的分布规律。基本掌握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因素及其各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第13-5节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基本要求:掌握喀斯特的概念,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了解喀斯特的分类和不同气候条件下主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了解喀斯特的(地下)垂直发育规律及其特征。了解喀斯特地区地表环境的特殊性。理解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karstification:(酸性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进行的综合地质作用和现象的统称。其以化学作用为特征(溶蚀和沉淀),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沉积。因此,karst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可有karstphenomeana、karstification、karstregion等多重含义。世界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最多,其分布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karst原是Yugoslavia西北部IstriaPeninsula的Limestoneplateau,当地称为Kras,意大利语carso(carsologicasinica),德语叫karst,意为石头。18世纪初,欧洲人使用了karst一词。19世纪末,Yugoslavia学者司威依奇(J.Cvijie)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借用了karst作为Limestoneterrain的一系列溶蚀作用过程和产物的名称,现已成为世界通用的Term。20世纪初,karst成为了独立的学科。我国早在17世纪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年)就已有专著对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带的karstmorph和300多个cave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记述。13-5-1karstification岩溶作用、喀斯特化13-5-1-1karstification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蚀性、流动性4个P319Col1。13-5-1-2karstification的过程:P319Col13frombotoom,最为普遍的是碳酸。CO2溶于H2O形成碳酸→离解为H+1和HCO3-1→H+1与CaCO3发生反应,置换出Ca+2→HCO3-1+Ca+2。此过程是可逆的,当水中的CO2含量减少时,发生逆反应,CaCO3重新沉淀出来。13-5-1-3karstification的空间分布:2个方面:水文垂直分带、气候差异造成的从地表到地下的垂直分带:P319thelastCol.。1)垂直渗流带(饱气带)~地表到丰水期地下水位。水分以垂直运动为主,发育垂直的溶蚀和沉积微地貌形态。溶蚀形态发育,沉积形态较少,几乎没有侵蚀形态;2)季节变动带~丰水期地下水位到枯水期地下水位。丰水期水分以水平运动为主,枯水期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的和垂直的溶蚀和沉积微地貌均较发育。沉积形态最为发育,溶蚀形态发育,几乎没有侵蚀形态;3)水平流动带(饱水带)~枯水期地下水面以下,至附近补给河流水面。一水平流动为主,溶蚀和侵蚀形态发育,沉积形态不发育;4)深部滞留带~位于水平流动带以下。Karstification(溶蚀、侵蚀、沉淀)微弱。气候差异造成的:P320Col20从karstification的基本条件可知,水的流动性和酸度是至关重要的。问:在什么气候条件下更有利于karstification?所以南方的洞穴很多,而…。13-5-1-4karstification是4大圈层作用的结果:H2O-水圈;CO2-气和生物圈、CaCO3-可溶岩。13-5-2Karstmorph13-5-2-1岩溶类型(typeofkarst):可按气候环境、形态特征、出露条件、可溶岩岩性、水文地质等对岩溶做出的分类。1)按气候带可划分为寒带、温带、中欧型、亚热带、地中海型、热带岩溶、干旱区岩溶;2)按高度或地貌区可划分为高山岩溶、高原岩溶、丘陵平原岩溶、滨海岩溶、礁坪岩溶;3)按出露条件可划分为裸露岩溶、覆盖岩溶、埋藏岩溶;4)按所在深度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地下岩溶、浅层岩溶、深部岩溶。5)按岩溶形成时期可划分为:化石岩溶、现代岩溶、古岩溶。6)按可溶岩岩性可划分为: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溶、岩盐岩溶、盐湖岩溶、假岩溶、红层岩溶7)按水文地质条件可分为包气带岩溶、饱水带岩溶、深部缓流带岩溶等。13-5-2-2我国常见的typeofkarst1)温带岩溶(temperatekarst):形成在温带,气温、雨量和降水强度都低,地表岩溶发育程度也低。岩溶形态以溶洞、干谷、浅封闭洼地和岩溶裂隙泉为主,也有地下河。在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地区和捷克等地的温带岩溶称为中欧型岩溶(centralEuropeankarst)。我国华北一带的岩溶区,以干谷、大泉为主要特征,属温带半干旱岩溶。英国约克郡、日本秋吉台、我国东北的,则为温带湿润岩溶。2)亚热带岩溶(subtropicalkarst):我国亚热带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雨季集中在夏季。这种气候下,岩溶发育以各种洼地、盆地、漏斗及岩溶丘陵为特征,并有一些大的洞穴及地下河系。我国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浙江及安徽为代表。地中海型岩溶(Mediterraneankarst)也是亚热带岩溶。它的气候特点是夏干炎热,冬温多雨,植被繁茂。形态以封闭洼地、坡立谷为特征,地下岩溶作用比较强烈,有许多大型洞穴系统,竖井及地下河。以Yugoslavia为代表。3)热带岩溶(tropicalkarst):具有岩溶发育的最高水分条件,地表与地下岩溶均发育强烈,溶蚀速度较快。条件特征:降水量大(1500~2000mm)植被繁密、微生物作用强烈、植物腐植质分解完全(使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常形成峰林、峰丛、大型漏斗、谷地、洼地。由于热带地区岩溶水较快地达到饱和,因此形成大量的钟乳石,尤其是大量的洞外钟乳石。也是其特征之一。4)干旱区岩溶(aridregionkarst):降水量小、植被稀少,缺乏发育的外在条件,故地表及地下岩溶微弱。一般只形成溶痕、干谷等形态。5)裸露型岩溶(barekarst):缺少植物和土层覆盖,可溶岩裸露地表。如都安七百弄岩溶区。有植物覆盖的裸露岩溶,在国外称为绿岩溶(greenkarst)。6)覆盖型岩溶(coveredkarst):被松散堆积物覆盖的岩溶。如桂林南部。7)埋藏型岩溶(buriedkarst):已成岩的非可溶性岩层之下的可溶岩所发育的岩溶。一般不反映于地表。如四川盆地底部被中生界红层覆盖的岩溶。8)石膏岩溶(gypsumkarst):发育在石膏、硬石膏层及其与石灰石、白云岩、盐石共生,但以石膏层为主的岩层中的岩溶。常见的形态有膏盐角砾岩、溶孔、小溶穴、落水洞、塌陷漏斗、竖井、洼地、洞穴、地下河及地下湖等。在我国北方的中奥陶统灰岩、南方的中三叠统灰岩最典型。9)红层岩溶(redbedkarst):在钙质或其它可溶性物质胶结的、或含有碳酸盐岩砾石成分的红色碎屑岩中形成的岩溶。红层岩溶的地表形态也称为丹霞地形。其溶蚀形态有溶孔、溶蚀裂隙、小型溶洞和地下河等,也有类似峰林的地形,如粤北、桂东、赣南、湖南中部、福建小武夷山等地。在湖南通道县城南非常典型。